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中国来说,八零年代是由守转攻的年代,也是收获胜利果实的年代
..
只是,对世界而言,这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
一九八四年底,在巴尔干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德军焦头烂额的对付那些躲藏在山林里的游击队的时候,一场将持续六年的战争在海湾地区爆发了,这就是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两伊战争
这场战争的发起者是伊拉克,根源则是世俗政权与宗教政权的矛盾
原因就是,海湾地区众多的阿拉伯国家在战后都建立起了世俗政权,不管是沙特这样的王国,还是伊拉克这样的共和国,政治都跟宗教划清了关系,而发生在伊朗的事情,让这些国家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胁
说白了,如果伊朗的革命之火向外蔓延,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将首当其冲
显然,不管是国王、还是总统,都不希望统治下的国家成为下一个伊朗,也更不希望丢掉里的大权
结果就是,阿拉伯国家找到了一个新的敌人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伊拉克总统以伊朗军队炮击伊拉克领土为由,正式向伊朗宣战
两天之内,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几乎全部表示支持伊拉克
如果仅仅是两个国家的战争,那么伊拉克肯定不是伊朗的对,因为伊拉克的国土面积与人口都只有伊朗的三分之一,而且伊拉克的国内矛盾极为突出什叶派与逊尼派,还有北面的库尔德人相互仇视
问题是,这绝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
战争爆发的第三天,沙特国王就为伊拉克送去了一份厚礼,即把沙特皇家陆军的十个师的装备赠送给了伊拉克,还为伊拉克了四十亿华元的外汇,让伊拉克能够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到所需的军火
沙特的行动立即引起了连锁反应
到一九八五年一月底,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全都慷慨解囊,有武器的援助武器有金钱的援助金钱
只是,其他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叙利亚保持了沉默
主要就是叙利亚一直把占领着戈兰高地的以色列当成仇敌,而中国已经公开表示支持以色列,因此叙利亚自然把中国当成了敌人如此一来,就算曾经与伊拉克同为“阿拉伯联邦”成员,叙利亚也没有理由公开支持伊拉克去击把**做为主要口号的伊朗,甚至会同情与支持伊朗
受叙利亚的影响,埃及也保持了沉默,直到一九八五年底,埃及才半公开的谴责伊朗的侵略行径,开始支持伊拉克
结果就是这成为了一场阿拉伯世界对抗伊朗的战争
显然,面对整个阿拉伯世界,哪怕在前线战斗的只有伊拉克,伊朗也没有半点胜算
问题是,这也绝非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在原则上保持中立
不可否认,为巴列维了政治庇护的中国肯定不会支持伊朗,但是中国也没有理由支持阿拉伯国家原因就是,除了埃及与约旦之外,其他阿拉伯国家都没有承认以色列,而阿拉伯国家在击败了伊朗之后肯定会把矛头转向以色列,并且依靠在这场战争中积聚的军事力量对付以色列如果中国明确支持阿拉伯国家,那就等于为接下来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埋下了祸根
事实上,以色列当局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一九八五年初,以色列总理佩雷斯访华,向刚刚当选总统的顾祝同出,希望中国考虑到以色列的安全,在两伊战争中保持中立,至少得在表面上保持中立,即不直接支持交战的任何一方
显然,顾祝同答应了佩雷斯的请求
问题是,有能力干预两伊战争的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德意志第二帝国
虽然在两伊战争初期,受巴尔干战争影响,德意志第二帝国宣称将保持中立,而且也较为严格的履行了中立政策,即不向交战方武器装备,但是到一九八六年,随着伊朗面对战败的威胁,与中国关系良好的阿拉伯国家将在海湾地区坐大,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始以间接方式向伊朗武器装备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介入,让这场原本应该在一九八六年结束的战争由延续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