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折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东炎和北洛的战争,不是从东炎大旱,草原劫掠邻邦属国,一直侵犯入北洛边境才打响的。
必须要把胤轩二十二年,风司冥为妻子复仇的那一仗同样算在内,才是完整的大战。为妻子复仇,历时五个月的战争,是最终炎洛大战的前哨。
秋原佩兰遭遇东炎特有之毒,对北洛或是东炎鸿逵帝,都可以说是一件意外。但由这个意外,北洛真正开始进入两国大战的战时准备——而这个时候,东炎可以说对此还毫无察觉。
或许对于我心爱的、聪颖通透又至情至性的孩子,不应该有这样的说法。但将妻子遭遇毒手这种大不幸,变成扭转两国间力量对比,改变天平倾向的关键转折,确实是风司冥通过这一场“冲动”的复仇之战,取得的绝大成功。
其一。率领精干部队在东炎境内的流动式作战,给予东炎切实的打击报复,也试探了东炎的实力。破关闯阵、来去自由的冥王军给东炎带来巨大的震撼,回报了当年“玉螭宫之变”后东炎趁机联合西陵,击破北洛国门的耻辱,树立了北洛军士的信心和希望。
其二。扰乱草原的农业生产。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战事破坏了正常农时的生产活动,草原本身的生态就脆弱,相比于其他地理条件更加容易受到影响,相应的,也更难恢复。战争打的其实是钱粮,“因粮于敌”,《孙子·作战篇》强调的就是物资给养的重要性。破坏正常的农业生产使得对方大量减产甚至绝产,也就从后援的方面打击了敌军,这是风司冥战争持续过整个春天的重要因素。
其三。通过骑兵深入驱驰,扫荡草原腹地的方式,充分了解东炎国内的地理情况,取得第一手地理资料。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东炎一战,因大旱,在天时方面或许是对北洛是非常有利,人和可能也在很多方向倾向于北洛(当然,主要是指比较靠近两国边境、与北洛有相当商贸和文化往来的区域),但是地利一块,如果不加准备,是绝对不可能占到上风。虽然各国会彼此有间谍以及密探活动,取得相当多重要的材料,但仅仅如此不可能足够。何况这一仗绝对要深入到对方腹地,时间之长、涉入之深,以单纯的暗哨间谍,必然不能满足军征的需要。有目的地取得的资料,对最后战争意义是极其重大的。在第四卷下卷中,青梵对冷暖锋交汇降雨的天气变化的利用,风司冥取道北方海路的奇袭,轩辕皓在局部地理范围的水淹七军,等等等等,都是建立在对东炎草原大环境和当地地理环境的充分了解之上。而这些资料的取得,风司冥一场名义复仇的实战,无疑是最直接的来源。
当然,这一场在敌国境内的游动作战,北洛也了解许多关于东炎各地的布防。虽然在这场战争后东炎大幅调整了军事布置(从一般事理逻辑也可以推测),而且军事上也一直都有这样的说法:“不能用上一次的战术去打下一场仗。”但山川地形,城池位置和重要程度,自然地理因素和已经建设城池的基本情况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对于北洛后来的作战,这些资料信息都非常宝贵。
其四。则是柳青梵与胤轩帝在擎云宫御花园那一番长谈。通过这一场战争摘掉冥王“不败”的帽子,使敌方对年轻的风司冥产生轻敌的心理,而同时引起北洛军士同仇敌忾、知耻后勇的心理,磨练其意志,激发士气,同时更加坚定其追随冥王的决心。
这是北洛军制改革后第一次出战,虽然真正作战的依旧是风司冥的铁衣亲卫,但无疑问的,这一场战争将整个北洛军队都震动起来。国内的配合,将士们的用命,军制改革的实效得到检验,北洛军队的凝聚力更加加强;同时借着这样的时机,布置安排相关官员任命,为炎洛大战做更进一步准备。
一场“复仇”,一箭四雕,从谋篇布局角度,北洛就远远走在东炎之前。到此后两年,炎洛大战真正开始,必须承认,北洛是挖空了心思,准备着这一场大仗硬仗。而相对的,东炎鸿逵帝虽然素来刚毅强悍,富于侵略精神,但由于分心草原政权内部的争夺,制度的改变,没有足够的准备。所以天灾之后,一着错,步步输。
另外,就战事准备,谋篇布局而言,北洛还有一处极重要的手笔。那就是战争的外环境,换句话说,西云大陆的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