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折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能算是固定的格式,不过,使用时自觉不自觉地会有对比。尤其摹写景致:“半江瑟瑟半江红”,红与绿的对比,把江景写得极开阔。“半卷湘帘半掩门”,开闭之间,宁静里面透出女子的温柔幽雅。还有,“几家欢喜几家愁”,喜和愁的情态对比,是非常明显的。
但也有类似互文的。金庸《天龙八部》第六回,“谁家子弟谁家院”,可以算这样一个例子。
不过,“几家心事几家度”,只是单纯地套用了一个语句的形式。当然,“度”的心事内容自然构成对比。但从语法角度上,“心事”和“度”是很了然的动宾搭配的关系。会套上这么一个格式,估计是当时觉得这样写最顺手顺口,正像帝师后面几回,写****居上文官饮酒作诗,那篇《五道酒令》里面一句:“俏曲浮歌轻飞色,一道酒令一分醇”。写的时候更多也是文从字顺,而不去思考什么特别格式的限制。词曲中音步的划分、重读,道理都是一样;整齐的音韵美,容易制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亦比如李清照“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三个“一番”非是并列,而是展现出事实上的时序递进,使情感思绪,也都随之深入一层。
“几家心事几家度”,虽说这个回目没什么新意,不过查看内容,一笔荡开写了三方四方不同心态,算是《帝师》里面少有的回目与章节内容可以完全配合上的一章。对于同一件事,各人各方做出的不同反应,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试探和揣摩……从来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热闹中,才可能看出各人不同的真正个性和品格。《帝师》的回目,向来是经过精心设计,大致配合着章节的内容、情感,不过比兴手法居多。像这一章,把“几家”这种历来的虚指老实不客气地落到实处,在帝师里面绝无仅有,此刻回头看看,实在锋芒毕露。而由此,也可以大致想象当年文由意发、信笔而书的不求精工。
记得当时年纪小,只把含蓄当造作——阿弥陀佛,罪过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