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垂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来当年葛洪的《抱朴子》成书时,先写了外篇,阐述葛洪所持儒家思想。后成內篇,记录了葛洪自成一派的修行之法。
葛洪所学道统传自金丹派,他有感天地灵气日渐稀薄,作为半路出家的野道,也没有洞天秘境供他修行之用,葛洪恐自己有生之年难以成道,所以他整理了先秦以来的丹术丹方,进行改良,创了一套多以外药辅助的修行之法,即使灵气不足,也能在寿元用尽之前达到金丹之境。
可惜,葛洪为著写《抱朴子》耗费太多时间,又因以身试药损了寿元,最终大道无望。葛洪本想将《抱朴子》传下,使自己毕生所学得以传世,可他虽然从者众多,却无一人有入道资质。所以他另著《抱朴子內篇》,不涉修行之法,多用隐语,玄而又玄,并以此传世。
而真正的修行之法,葛洪打算等他坐化时封存,留待有缘。这也是当时修道之人的习惯,若没有有天赋的弟子传续道统,则会封存道书,留待有缘。
为何不将修行之法流传开来,葛洪在序中也进行了说明。只因天下人皆慕长生,若修行之法流传开来,没人入道还好,万一遇到个有资质的,必定引得从者众多,若是读书人都去修道了,岂不是天下大乱。
更何况当时东晋士人本就崇道好玄,多有服食五石散的习惯,若是葛洪将此法传播开来,恐怕修行之人多不了几个,服药而亡的却会有不少。所以葛洪按道家传统,将修行之法隐而不传。
至于这本书为何出现在王楠家里,却是葛洪晚年见天下病气弥漫,瘟疫频发,决定入世行走天下,济世救民,曾路过王楠先祖定居之地。
祛除此地疫病后,葛洪与人相谈,才知道有琅琊王氏族人停留此地,诗书传家,与南迁的本家不同,颇尚儒学。葛洪改了想法,与王楠先祖一番交代,表示希望将此书留下,请王氏代为留传,可作为王氏家学,却不可外传。
王楠边看边查,觉得序中所说大概是真的。当然他只认为故事是真的,至于修行之法,他却不太相信。毕竟经过多年的现代教育,王楠早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了。更何况这本书在他家传了一千多年,他也没听说祖上出过什么神仙人物啊。
王楠觉得所谓修行之法大概也就是教人一些呼吸打坐,使人延年益寿的玩意儿。要是天天练什么呼吸打坐,真的清心寡欲的,随便一个人都能活的时间长一点。一个人要是天天这么过,就算多活几天也没什么意思。
王楠虽然不信什么修炼之法,却也接着往下看。
之后的内容,王楠就看的不太明白了,他也不纠结,继续将书往后翻下去,发现后面的内容都有葛洪亲自做的注。
王楠知道古人多讲微言大义,写文著书往往晦涩难懂,文章真意需得师长进行讲解,这就是古人思想的传承方式。
有了注解,读起来就容易多了。书中先将道门修炼境界进行了详细讲述。
道门修行多是修元神,各门各派的修行之法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道门修行分四大境界,分别为引气入体(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当修炼到炼气化神的境界顶点,就可将精气神融为一体,成就元神,这时候修道之人就脱离了寿元限制。到炼神还虚的境界时,就可算是神仙中人。而炼虚合道则是只传其名,人间并无修法。
最初的练气境界,因上古时期灵气浓郁,修行之人都是直接炼化天地灵气,所以称此境界为引气入体。后来灵气日渐稀薄,修行之人多以自身精气辅助练气,所以也将此境界称为炼精化气。
根据修炼程度的不同,每个大境界又可细分为几个小境界,因修行方法的不同,各门各派的叫法也不同。
介绍完修行境界之后,书中的内容就开始讲述具体的修炼法门。王楠将这本书当成古代小说,看的津津有味。本想接着看下去,肚子却发起了抗议。看了看时间,快十二点了,他昨晚就吃了些零食,现在有点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