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回老翁小童相定约,老翁铺叙往事揭 (第1/2页)
新晋说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季纠强压下心中的疑惑,准备尽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孩子,没多想,只是并不想沾染太多的事情。事情多了,不管好事坏事,总归就是一种麻烦。就当他准备默默地退后时,他的牛极其不凑巧地叫唤了几声。吓得小六一个踉跄,摔了个屁股墩。
“糟了,大事不妙!”季纠在心里大呼不妙。
“吱呀”沉重的木门被完全敞开而开门的正是那个灰袍加身的老者。“咦?我怎么没想到这里还会有小客人来呢?”老人对着狼狈的季纠笑着说。
“啊!对不起,对不起多有冒犯,扰了先生的雅兴,哎呀,罪过罪过……”季小六有些结结巴巴地说着前后不搭边的话。
听着季纠说着前言不搭后语的话,像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的一顿发言,反倒惹得老者发笑。
“哈哈哈小娃子,你从哪学的这些话呀?没事吧,赶紧起来地上凉,没摔着吧?”老人笑眯眯地伸出手,想要扶季纠起来。
“啊?”季纠很明显有些呆愣,僵硬的伸出手搭在老人饱经沧桑的手上,借力一拉,站了起来。“我……这,我是打北边村东头那儿边的,还有,我姓季,名纠。你也可以唤我小六……”话还没说完,小六反而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对于刚才鲁莽的冲动感到羞耻。
“哦~”老人细细端详着季纠若有所思。“我姓江名知字赐之,你也可以直接唤我知爷爷”
“好的,知爷爷”小六乖巧地回道。他这才有时间得以看清楚江知先生的样貌。江知身量较高,唇边有稀疏而稍长的胡子。头上用一根木簪将一头银丝挽了起来,一双眼睛有神,不像小六见过其它的老人一般浑浊。清明的眼睛都将脸上的皱纹衬和蔼可亲。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双褐色的眼睛好似见多了世事纠纷,看尽了世道沧桑,好像有着能看透读懂一切的能力。并且季纠仅凭感觉就觉得这个老家伙脾气很好,让他不由自主地想接近他,了解他。
江知顺了顺银白的胡须,简单地询问了季纠一些问题,而季纠也一一作答。
年纪尚轻的牧童,圆脸,滴溜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和淡粉的唇,还有一口整齐的白牙。让人很难不对这么一个秀气的小孩儿产生好感,季家一家相貌的确都不错。
江知对着如此有灵气的小娃子,便起了逗弄他的念头。“小六呀,你知道我是谁吗?”压抑低沉的声音传入季纠的耳中。江知故作深沉,含笑地看着可爱的小孩儿。让人实在不免联想到一些神鬼魔佛,不经吓的季纠又跌坐在地上,红了鼻头,有着流下两行清泪的趋势,大有一种你敢靠近一步,我就哭给你看的架势。
这反倒让江知慌了神,鲜少与人接触的老人被一个小孩唬住了。一种尴尬的情绪在两人之中蔓延开来,江知耸了耸肩,摸着鼻子讪笑道:“小娃子,你这……快起来。”江知再一次向季纠伸出手。
季纠也替自己莫名的行为而感到羞赧。呆愣的小牧童再一次怯生生地伸出手,当江知的手附在他沾染泥土的手上,登时,小脸爆红,又不停地小声说对不起。江知看着不停道歉面红耳赤的季纠反倒有些不好意思来,看着腼腆怕生的小孩,十分好奇如此内向的小孩是如何到这里来的。江知带着羞愧看着拘谨的孩童,咳了两声,暗觉自己有些为老不尊,竟然会欺负半点儿大的小娃子。
“小六娃呀,现在时候也不早了,马上就晌午,你还回家吃饭吗?你家里还有其他人么?要不留在知爷爷这里吃?”江知抬头望着天,看着日头正好,想必时间应该接近中午,心里觉着自己很少和其他人有交流,便想邀请这个误闯的孩子一同用餐,同时弥补一下自己刚才对小孩的捉弄。
真是童心未泯啊,江知心想。
“谢谢您的好意,我,我有奶奶给我带的饼和馒头。”季纠推辞道。江知听着季纠的婉拒,但又有些不甘心地紧跟一句:“那你到我家来一起吃吧!”季纠有些警惕地看着和蔼的老人,心里不断重复咀嚼着奶奶经常告诫他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还有五哥常说的知人知面不知心。毕竟这种事情还是有必要提防的,尤其是只有两人单独共处的时候。
江知明显看出了季纠眼神中的戒备,毕竟孩子心性,基本会将内心活动明显地展现在脸上。其实季纠一开始觉得江知好像并不像圣人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其实恰恰相反,江知不喜热闹,好清幽,不太会与人打交道,而那些能看透世态炎凉的颇有点季纠妄自揣测的意味。江知人虽老,但心不老,他也对误入荒村的小娃充满好感,扪心自问,他主要是喜欢长得俊俏的可人儿。用现在的话就算颜控。
但对于警戒心强的季纠,江知也有点无可奈何,只得轻声细语地安抚道:“我的意思是说,我想和你交个朋友,我其实并没有恶意。我是个大夫,准确来说如今只算得上是一个闲散的老头。在周家庄上有个小铺子,你也应该有听说过的,就是庄上中间的知药阁,是我多年前建的,年纪大了,就将药房传给徒弟林森材,也叫药大夫,确实也是方圆百里响当当的妙手回春的大夫。怎么样?小娃子,我还是很厉害的。这里呢,是一百年前大名鼎鼎的钱府,就是那个开国初顶有名的钱皇商隐退之后在这建的,然后代代相传,直到第十五代,唉,不消说,在第十三代的时候,就已经家道中落了,现如今,呵,也没什么好说的。这一片多年前还唤蜀文堂,当然,想必你也听说过蜀文堂里面有一间匣药房,这原是药圣开的,一直传给自己的徒弟。我的师傅准确的来说是我的养父,也是药圣的第
代传人江识茗,没错就是那个周济天下的神医。我呢,小时候顽皮,我师傅在街上捡到我的时候,他已经是
多岁高龄了,膝下无子无女,且尚未收徒。我当时还尚在襁褓,后来我一点点地长大,师傅也一点点地老去。可惜我的师傅在我刚行冠礼后便驾鹤西去了。没有很好得为他养老送终,是我人生一大憾事。但我也随着师傅了解了许多医术,自此我也是在年轻的时候同我师傅说的那样,一人一匣走江湖,一伞一舟踏江南啊!我想我江知在江南水乡一带还是知名的,这已是过去的辉煌,想必现在新的一代已经不晓得这些了吧?唉,不提也罢,哦对了,还有啊我这一生未娶,也算一件憾事!我呀,还知道很多关于我师傅的那些事儿……”
季纠看着喋喋不休的江知,同时也被这里面的故事吸引,便竖起耳朵认真的听起来,边听还边点头时不时插上几句,是一个合格的捧哏。季纠听着江知话里长话里短的都在说自己的人生经历,话里话外都表示他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这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的小牧童来说,即使讲故事的人东说一句,西凑一句,于季纠而言也算是非常有趣的故事。正当季纠听着津津有味的时候,看似高冷实则话痨的江知,肚子突然叫唤起,很明显,影子已经被拉长,时间已将近下午。讲故事的和听故事的人都饿了。不过江知还意犹未尽地想继续讲自己给各种能人异士治疗奇难杂症的故事就被季纠小心地打断了。
“知爷爷,您饿了吧?要不咱们先吃饭?”季纠有点不好意思,同时,他开始打心眼儿里觉得,江知一定是个好人。虽然季纠年纪尚小,但是知道的事情却不少。村里村外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都被这个小小的放牛娃了如指掌。他自然也晓得江知口中有名的那几处地方,季纠当初从老一辈的嘴里面听说过,还以为只是个传说,便一笑了之。这也算勾起了季纠强烈的好奇心,毕竟谁小时候不喜欢听人讲故事呢?当然对于季纠而言,听故事自然没有吃饭来的重要,不喜欢饿肚子的季纠便从怀里掏出奶奶给他的馒头啃了起来,在风中,馒头原本在怀里的热量逐渐消失掉。让季纠有些不太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