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七章 断头山伏击战,神秘的高人在现 (第2/2页)
东鸭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那你觉得,此事当如何?是据守长城,还是继续北伐?”
&
;&
;胡惟庸低下头,道:
&
;&
;“李相的意见,就是学生的意见!”
&
;&
;他耍了个滑头,但李善长却明白,哪怕是跟他亲密的胡惟庸,其实也是认可据守长城,反对北伐的。
&
;&
;他叹了一口气,大概朝中能与他站在一起的,只有身后御书房里的皇帝了。、
&
;&
;可就算是皇帝,又能坚持多久?
&
;&
;朱元璋确实不想放弃,也如李善长猜想的一般,他本来也想妥协。
&
;&
;常遇春的军报,给了他一线生机。
&
;&
;徐达岭北战败,虽然因为他的以前的战绩,震慑了王保保没有乘胜追击,给了大明军队一个喘息的机会。
&
;&
;可是这场大败,差不多已经垫定了北伐失败的格局。
&
;&
;张异预言断头山的一败,如果真的出现的话,徐达的中路军,就彻底无法挽回了。
&
;&
;可是,如果大明的军队,能在断头山一战中,扳回一城。
&
;&
;至少这场北伐,不会输得太过难看。
&
;&
;甚至,可以从蒙古人那里咬下一块肉下来。
&
;&
;“这小子,也不知道该说他是乌鸦嘴,还是朕的福星!”
&
;&
;朱元璋一扫这几日的不快,开怀大笑。
&
;&
;张异的这份情报,对于朱元璋来说,太及时了。
&
;&
;他丝毫不怀疑这份情报的真实性,从史书上获取情报,老朱也不是第一次了。
&
;&
;洪武二年,朱元璋在沿海的倭寇上,见证过张异情报的准确性。
&
;&
;“标儿,给朕研磨!”
&
;&
;朱元璋激动之下,让朱标过来给自己研磨。
&
;&
;朱元璋将常遇春的军报抄送下来,加上十分郑重的语气,让徐达利用好断头山这一次战役!
&
;&
;他写完之后,命令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前线。
&
;&
;“父皇……”
&
;&
;朱标此时已经看完常遇春那份军报,脸上也满是喜悦之色。
&
;&
;岭北一战,给朝廷也好,给皇帝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
;&
;这场战败,仿佛给大明浇了一碰冷水。
&
;&
;浇得满朝文武透心凉。
&
;&
;朱标很忧心朝中的局势,整个大明朝的舆论,仿佛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
;上位者,看到这样的趋势,自然要努力去平衡。
&
;&
;可没有比一场前线的胜利,更能平衡这种情绪。
&
;&
;“张家弟弟,真是我大明的福星!
&
;&
;也不知道何日才能跟他再见一面!”
&
;&
;朱标的声音,勾起了朱元璋的回忆。
&
;&
;他微笑点头,只是说了一声臭小子,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
;&
;……
&
;&
;五月二十五,&#
;&#
;&#
;.u&#
;
s
u
&
;&
;漠北,
&
;&
;徐达行走在军营中,安抚将士。
&
;&
;他脸上,看不出因为失败带来挫败感,依然自信满满。
&
;&
;可只有徐达自己知道,焦虑和自责,一直困扰着他。
&
;&
;只是身为一个统帅,他不能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从岭北一战之后,大明军的士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低落下去。
&
;&
;徐达回到自己的营帐,叹了一口气:
&
;&
;“大概是过去的几年,一切太顺了,无论是本帅,还是我大明的将士,都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洗礼……”
&
;&
;徐达这段日子,除了应付元军的骚扰,一直在反思自己的过错。
&
;&
;他不难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轻敌。
&
;&
;这场北伐最初定下来的战略,是三路大军,相互呼应,稳扎稳打,诱敌南下。
&
;&
;漠北不比山西,陕西那些中原王朝传统的控制区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