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带血的爵位,架空君王 (第2/2页)
东鸭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你当本相想去惹陛下生气?
&
;&
;当本相不知道陛下对本相不满?”
&
;&
;李善长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十分不甘心:
&
;&
;“都说本相恋权,难道本相不是从一开始就大权在握?
&
;&
;怎么当了宰相,到头来却和皇上的关系闹得如此之僵?
&
;&
;胡惟庸,你不当丞相,你感受到不到本相的压力!
&
;&
;本相受皇帝信任,如果不是为身后这些跟着本相的人谋利,本相何至于搞到如今的地步?”
&
;&
;胡惟庸知道李善长在推脱自己身上的责任,但只是静静的听着。
&
;&
;“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这是历朝历代,无数先辈形成的默契。
&
;&
;可咱们这位陛下,天生就对臣子心怀戒惧,君臣离心,君臣离心啊……
&
;&
;老夫若不为丞相,这些事情本轮不到本相去操心,可是本相为文官之首,如何不能为天下士子谋利?
&
;&
;若本相不想为尔等谋利,本相事事顺着陛下就是。
&
;&
;就如那汪广洋一般,当个陛下的传声筒,那又能如何?”
&
;&
;胡惟庸听着李善长这些话,倒是有些感触。
&
;&
;李善长继续说:
&
;&
;“中书省,乃是天下权力之中枢,朝廷中的事务,本就应该从其中过!
&
;&
;陛下以锦衣卫夺御史台监察职权,那也就算了!
&
;&
;可这军政之权,他还能绕过,你身为中枢左丞,不觉得很危险?
&
;&
;陛下,这是要架空我们呀!”
&
;&
;李善长拍了拍胡惟庸的肩膀。
&
;&
;胡惟庸低下头。
&
;&
;君权和相权的争斗,在历朝历代都有。
&
;&
;只是洪武一朝,皇帝毫不掩饰对臣子的戒心,让他们这些上层的官员,同样感觉到危险存在。
&
;&
;在朝廷为立之前,大家都是跟着皇帝造反的人,大家有个共同的目标,那时就夺了天下。
&
;&
;如今新朝已立。
&
;&
;朝廷的运转规则,本应该是跟以前任何朝代一般,大家各行其是。
&
;&
;君权,相权,斗而不破。
&
;&
;哪如朱元璋一般,次次都是极限操作。
&
;&
;胡惟庸突然理解李善长的难!
&
;&
;他想要的,是属于前朝丞相的相权,可是朱元璋不能给。
&
;&
;这是身为文人的李善长最为不能接受的事实。
&
;&
;“君王想架空宰相,如果我当宰相,能不能架空君王?”
&
;&
;胡惟庸脑海中,闪过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但这个想法,很快被李善长打断:
&
;&
;“你也别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这件事同样影响你的前程!
&
;&
;老夫的身子骨大不如前了,最多一两年,我也要退下去!
&
;&
;我有心推你上位为相,可是你也不是没有竞争对手!
&
;&
;汪广洋,比你更有机会……”
&
;&
;胡惟庸表情惊了一下,汪广洋这个名字,让他危机感瞬间升起。
&
;&
;那个因为不作为,被皇帝发配浙江的汪广洋,真的还能回来吗?
&
;&
;“浙江这两年的发展,你应该看在眼中!
&
;&
;陛下对浙江的试点,算得上是成功了!
&
;&
;汪广洋在朝廷无为,可他在地方上可不是毫无作为!
&
;&
;这三年,文治武功,他这位平章政事,哪个不行?
&
;&
;财政,浙江税收一年比一年高!
&
;&
;军务,他主管抗倭,章溢可给他涨了不少脸面!
&
;&
;加上陛下对他念及的旧情,你胡惟庸有没有比得上他的地方?”
&
;&
;胡惟庸的心里,有了一丝慌乱。
&
;&
;位极人臣,成为中书省的两位宰相之一,是他最大的期望。
&
;&
;如果能跟李善长一般,独占中书省,那更是可遇不可求。
&
;&
;李善长已经不止一次明示过他,自己就是他未来的接班人。
&
;&
;可如果这件事事到临头,却被人夺了去,那就不美了。
&
;&
;“汪广洋有个劣势,就算他当了宰相也很难改变……
&
;&
;胡惟庸,你记着,丞相虽然是由皇帝任命的,但同样,是你背后千万士子推你上去的!
&
;&
;不能为身后人谋利,你还不如不当!”
&
;&
;胡惟庸如学生一般,给李善长行了一个师礼。
&
;&
;“请老师帮我!”
&
;&
;“行了,我等淮西子弟,肯定要有个人留在中书省……
&
;&
;老夫会全力帮你,你也给老夫上点心!
&
;&
;去六部查查账,看看陛下这些钱是从哪里花出去的……”
&
;&
;……
&
;&
;不管李善长多不爽,沐英最终还是班师回朝。
&
;&
;出去两个月,带回倭寇和海盗三千人,斩人头无算。
&
;&
;朱元璋得到消息,一扫前边被百官逼宫的郁闷,当场下了圣旨,让玄武军当着浙江百姓面,斩杀三千倭寇。
&
;&
;南方血流成河,朝廷的威望却空前提高。
&
;&
;沐英,平安和章存道,也挟着巨大的威望班师回朝。
&
;&
;“回禀陛下,臣幸不辱命,已经拿下东海主要海盗,控制周围海域航线……
&
;&
;此行,玄武军斩杀倭寇……,擒拿……”
&
;&
;沐英作为玄武军的主帅,在朝堂之上,每一句话语,都仿佛在打脸许多人。
&
;&
;偏偏,朱元璋还问了一句:
&
;&
;“李相,你看这些孩子们表现如何?”
&
;&
;李善长叹了一口气,跪下去:
&
;&
;“陛下,心服口服,沐英和玄武军诸位将士,当赏!”
&
;&
;在这场莫名其妙争执中,李善长怅然若失。
&
;&
;“沐英封侯,平安和章存道封伯!”
&
;&
;根据朱元璋自己定下的规矩,沐英封镇海侯,赐诰卷,世袭罔替。
&
;&
;而平安和章存道就差点,只有卷没有诰,爵位不世袭。
&
;&
;但就算如此,二人得了功勋,也是感激涕零。、
&
;&
;沐英和平安也就算了,章存道在其中,尤为惹人注目。
&
;&
;这是浙东派出身的将领,却拿了爵位……
&
;&
;对于某些人而言,皇帝这个无心之举,不知道是不是要故意刺激某些人。
&
;&
;这场风波,终究以沐英等人以军功封侯告终。&#
;&#
;
&
;&
;当日,皇帝设宴款待几人。
&
;&
;酒过三巡之后,他将沐英留在御书房。
&
;&
;“父皇,两年后,儿臣可以炼出更多的水军,到时候父皇想要饮马日本,举手可得……”
&
;&
;朱元璋摆摆手,道:“此事反而不急!
&
;&
;要拿下日本,大明如今的国力还不够!
&
;&
;朕准备再成立一支水军,到时候与你配合!
&
;&
;但这并不是最关键的事,如今当务之急,是将你们带回来的东西兑现!
&
;&
;以军功封侯,不过是朕权宜之计,朕不想委屈了跟着你们奔袭潜力的将士,
&
;&
;但朕也不会忘记,在朕心中,尔等真正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
;&
;沐英默然,知着知之。
&
;&
;只有他们才明白美洲带回来的东西,能改变什么。
&
;&
;“沐英,你明年去趟龙虎山!”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