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带血的爵位,架空君王 (第1/2页)
东鸭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
;第
章带血的爵位,架空君王
&
;&
;常遇春嬉皮笑脸。
&
;&
;“陛下如果远征,可不仅仅需要一支玄武军吧?
&
;&
;您也了解臣的性子,教人练兵,那是臣没有办法的事!
&
;&
;您让我干大都督的工作,我也做不好!
&
;&
;还不如给臣一个活计,让臣去好好给大明效力!
&
;&
;陛下,您说,章溢那老小子的活怎么样,要不让臣去练练手?”
&
;&
;朱元璋颇为心动。
&
;&
;常遇春的能力他是知道的,如果放在朝中,未免也太可惜了。
&
;&
;但老朱也明白他的身体状态,如果放他去漠北,估摸着不久之后,自己就能给他收尸了。
&
;&
;他现在最尴尬的地方在于,因为身体的原因,常遇春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冲锋陷阵。
&
;&
;可失去了这份能力的常遇春,还是大明两大柱石之一的他吗?
&
;&
;与其让他的的光芒在漠北陨落,不如让他在全新的领域创造奇迹。
&
;&
;而且,年轻的大明水师,还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名将。
&
;&
;“你确定自己能行?”
&
;&
;“肯定能行……”
&
;&
;常遇春拍拍胸膛,向皇帝保证。
&
;&
;朱元璋无声点头,同意了常遇春的自动请缨。
&
;&
;“陛下,这地图原来是从小真人手中拿到手的,您难道……
&
;&
;就不打算让他下山了?”
&
;&
;张异不在京城,但有着无处不在的存在感。
&
;&
;在他看来,张异就不该留在龙虎山上,这对朝廷,对天下而言,就是一种浪费。
&
;&
;当年那场刺杀,常遇春作为知情者,他是朱元璋倾诉的对象。
&
;&
;所以老朱闻言之后,自嘲一笑:
&
;&
;“叫他回来,又能如何?
&
;&
;朕是在朝堂上跟他来一场相认呢,还是以黄家父子的身份,去面对他?”
&
;&
;常遇春哑口无言。
&
;&
;张正常当年拒了天师位,直接把皇帝下去的台阶给抽走了。
&
;&
;一个君王,要不要面子?
&
;&
;让朱元璋在不合适的情况下摊牌,老朱下不了台。
&
;&
;可是如果以黄家父子的身份,与张异继续交往?
&
;&
;先不说随着年岁逐渐长大,那个孩子有没有以前那么好忽悠。
&
;&
;就是以后自己出宫,都很难。
&
;&
;微服出巡,本来就是不应该去做的事,如果没有出事也就算了,都出过一次事,就可能会有第二次。
&
;&
;朱元璋并不是一个任性的皇帝,他也为自己的任性买过单。
&
;&
;“朕也反思过当年的事,如果朕不是太过大意,也低估了民间有些人对前朝的怀念,也不会挨了那一刀!
&
;&
;两年时间,人家盯着朕两年,朕都不知道。
&
;&
;而且,这两年时间,难道他们就没想过对朕出手?
&
;&
;朕左思右想,朕挨那一刀其实活该!
&
;&
;如果当时朕让锦衣卫一起随行,朕不是一时兴起要去割水稻,也绝不会给别人可乘之机!
&
;&
;朕是上过战场的人,朕不怕这种事!
&
;&
;可是,如果对方的目标是标儿呢?”
&
;&
;朱元璋的话,道尽了他的为难之处。
&
;&
;如果黄和不在,他以什么面目去见张异?
&
;&
;老常闻言,呵呵笑:
&
;&
;“陛下不见,可不妨碍我去见吧?”
&
;&
;朱元璋知道常遇春想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没好气地踢了他一脚。
&
;&
;不过,两年后的常遇春,早就可以正常行动,他灵活地躲开了。
&
;&
;“好家伙,难怪都敢上战场了,挺灵活……”
&
;&
;君臣二人之间的胡闹,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
;&
;“也就是你还能陪朕胡闹呀!”
&
;&
;老朱的语气中,有些感慨。
&
;&
;“徐达为人稳重,虽然是朕的发笑,可从跟着朕开始,他就明白君臣主次,从不越界!
&
;&
;倒是你这家伙,虽然经常惹朕生气,但好歹也能给朕出气!”
&
;&
;常遇春嘿嘿笑:
&
;&
;“陛下,每个人的性子不同,但对陛下的忠心是不变的……”
&
;&
;“真的不变吗?”
&
;&
;朱元璋闻言有点感慨:
&
;&
;“人心,哪能不变?
&
;&
;你看那李善长,你说他变没变?
&
;&
;就刘基离开这几个月,咱们的李相,威风见长!”
&
;&
;常遇春马上闭嘴了。
&
;&
;李善长,徐达还有李文忠这些人,都是跟着朱元璋打拼天下的老兄弟。
&
;&
;从朱元璋去年大封功臣开始,他们自然而然又因为功勋形成一个利益集团。
&
;&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不满,他看出来了。
&
;&
;而李善长的变化,常遇春何尝看不出?
&
;&
;不过李善长在工作上还算支持他,哪怕他在去年的案子中,暗中帮助过张异,对方也没见怪。
&
;&
;其实说白了,是他们在大明这艘船上,终归要抱团取暖。
&
;&
;“李相有李相的难处……”
&
;&
;常遇春试图给李善长辩解几句,朱元璋却不听了。
&
;&
;“你回去吧,好好做好准备,然后,等着玄武军的好消息吧……”
&
;&
;……
&
;&
;朱元璋等的好消息,接踵而来。
&
;&
;接下来的两个月,沐英带着玄武军将东海的据点都打了一遍。
&
;&
;大明的水军并不算最强,哪怕是朝廷倾力造了一些船,依然不会在东海上盘旋,尤其是以日本为根据地的大海盗人多势众。
&
;&
;不过,玄武军在东海上,啃下来一个硬骨头。
&
;&
;直接覆灭了一支海盗的船队,玄武大炮的名声,彻底响彻天下。
&
;&
;……
&
;&
;“咱们的陛下,到底有多少事情,是绕过中书省的?”
&
;&
;相府,书房中。
&
;&
;李善长手里拿着一份从前线送上来的奏疏,手指微微颤抖。
&
;&
;玄武大炮!
&
;&
;当这种似乎可以改变海上战争格局的东西出现在明军阵营中的时候,他这个中书省的负责人一点都不知情。
&
;&
;“陛下造了这么多大炮,户部的人不知道吗?
&
;&
;工部被抽调了工匠,他们就没觉察一丝一毫?
&
;&
;还有兵部……”
&
;&
;李善长越说越气,在自己的心腹面前,他本来不想丢人。
&
;&
;但他还是,将奏疏狠狠丢在地上。
&
;&
;胡惟庸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他才站起来,从地上捡起那份奏疏。
&
;&
;然后,胡惟庸小心吹去上边的灰尘,然后恭敬放在李善长的书桌上。
&
;&
;“胡相,这些年陛下绕过中书省做的事也不少了,多一件少一件,您也不必放在心上……
&
;&
;他是陛下,天下都是他的,咱们这些人,不过是替陛下管这家!
&
;&
;您因为这些事,跟天子置气,又何必呢?”
&
;&
;李善长冷着脸,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