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酥的狐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作者:邱天、毛利华来源:环球科学(
:
)
我们通常认为,那些令人发指的变态凶手都是因为心理极度扭曲,才会做出种种对他人造成巨大伤害的暴力行为。但本文中的研究发现,这类人大都有着严重的生理缺陷:一个大脑区域明显变薄,导致他们无法理解他人情感,一旦觉得受到冒犯,就会作出强烈回应,诉诸暴力。对这些传统看法下无法治疗的心理变态者,新的疗法带来了希望。
提起“心理变态者”(
)这个词,我们就会想起电影中那些残忍、不可理喻的暴力镜头:在电影《闪灵》(
)中,杰克·尼科尔森(
)手提斧头追砍自己的家人;天才精神病医生汉尼拔·莱克特(
)脸戴上锁的盔甲面具,以防自己会咬死别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杀手们“美好”的一面:泰德·邦迪(
)不仅是法律系学生,而且是美国华盛顿州政府助理;约翰·维恩·盖西(
,他和邦迪都是连环杀人犯)则是美国青年商会的“年度杰出青年”。
我们采访过数百名正在服刑的牢犯,评估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在应对心理变态者方面,我们曾接受过不少训练,但即便如此,真正与这些人面对面时,我们仍然感到兴奋和紧张,甚至还有些不安。心理变态者最大的一个特质是缺乏移情能力(
,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心理现象),对本应承担的、最普通的社会责任都置之不理。他们谎话连篇、诡计多端,心里却不会有一丝内疚或后悔——事实上,他们根本不会对任何事情上心。
本文作者之一基尔,曾让一些没有经验的研究生去采访一个特别有魅力的罪犯,但没有提前告知这个罪犯的犯罪史。结果,这些涉世未深的“心理学家”坚信,这样一个谈吐优雅、值得信赖的人一定是被误判入狱。直到这些研究生看完他的档案——里面充斥着拉皮条、贩毒、诈骗、抢劫等诸多犯罪事实,再去重新采访时,他才会不假思索地回应:“喔,是的,我没打算告诉你们那些事情,那只是曾经的我。”
这种若无其事的表现(即所谓的“精神面具”),是科学家研究心理变态者的一大障碍。尽管他们的行为难以捉摸、不负责任,有时甚至具有破坏性和暴力倾向,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典型的精神疾病症状:没有幻觉、幻听,不会感到迷惑、焦虑,没有受到强烈冲动的驱使,在社交场合也不会显得笨拙腼腆。他们的智商通常还高于平均水平。而且,他们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自责,也不会产生改变自己的意愿。他们到底是疯了还是只有点坏?
由于当今技术能实时捕捉大脑活动,科学家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心理变态者的行为。我们可以研究他们在思考、做决定以及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时的内在生理过程。我们的发现也令人吃惊:心理变态者远不是自私这么简单,而是具有非常严重的生理缺陷,有一种学习障碍,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发育。
心理变态者一度让所有精神病学家都束手无策,认为现有医疗手段根本无法为这些患者提供帮助。但现在,科学正在揭开心理变态背后的生理机制,我们对待这种疾病的态度也该有所改变了。如果是特定生理缺陷使得心理变态者无法对他人产生移情作用,难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那么弄清楚这种缺陷是怎么产生的,也许就能找到新疗法:可能是新药物,也可能是目标明确的行为治疗策略。
在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
)和约翰及凯瑟琳·麦克阿瑟基金会的资助下,基尔雄心勃勃地启动了一项研究经费达数百万美元的研究项目,致力于收集
个心理变态者的基因信息、大脑成像图以及他们的过往病史,然后把这些信息分门别类,汇编成一个可查询的数据库。
我们认为,心理变态和其他精神疾病一样都需要治疗,但你不能出于同情才去帮助这些患者。美国的牢犯中,
%~
%是心理变态者。相对于其他罪犯,这些患者的犯罪年龄更小、频率更高、更暴力,他们获释后再犯罪的几率也是其他罪犯的
~
倍。基尔估算了一下,美国每年起诉、关押心理变态者的花费,再加上破坏他人生活造成的损失,总计高达
亿~
亿美元。心理变态这样的精神健康问题竟然一直被固执地忽略,你绝对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例子。
尽管缺乏移情能力,心理变态者却似乎一切正常,从情感上看不出任何破绽,常让人觉得他们风度翩翩,甚至充满魅力。他们学着弥补自身情感上的缺陷,就像是断肢的人竭力在没有四肢的情况下生活。掩盖在魅力下的缺陷
由于体会不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心理变态者完全是情感的“音盲”(不能理解言语所代表的情感含义)。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忧伤,从来不后悔、不自卑,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漠不关心,他会是什么样子?心理变态者的情感世界很简单:无法随心所欲时便会烦躁和恼怒。于是乎,一个小小的刺激和冲动就可能使他们去欺骗、剽窃、强奸甚至谋杀。
几十项研究都表明,心理变态者体验世界的方式与常人完全不同。他们很难作出适当的道德价值判断来克制犯罪的冲动。他们也不能对情感、话语作出适当的反应,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这些问题有时最早会在
岁小孩身上出现。
奇怪的是,心理变态者几乎对情感线索毫无察觉。
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詹姆斯·布莱尔()研究表明,心理变态者很难通过别人的声音来感知情绪,尤其是恐惧情绪。他们也不能辨别哪些面部表情带有恐惧情绪。
年,这个领域的先驱者、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哈雷等人的研究表明,心理变态者会注意不到言语中情感的细微差别。
当我们向受试者展示一些真实的和乱写的单词,并让他们加以区分时,大多数人都能更快认出“血”(
)这样有意义并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单词。然而在心理变态者眼里,“血”和“房屋”这样的中性词似乎并无区别,他们对两种单词的反应都一样。不仅如此,无论他们看到了什么词,他们脑电波的波形都几乎一样。而当其他人看到一个有感情色彩的单词时,他们的脑电波波形会发生明显改变。另外,无论心理变态者看到了什么词,他们都产生波形不同寻常的脑电波。这些发现暗示,心理变态者的大脑活动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语言还会以其他方式为难心理变态者:他们很难理解隐喻的含义。相对于其他人,他们更可能将“知识是恐惧的解毒剂”这个句子判断为是贬义的。另外,基尔在
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心理变态者在识别抽象单词(如“爱”、“欺骗”、“信任”、“奉献”和“好奇”)时会犯更多错误。
心理变态者的另一个缺陷与他们注意周遭事件的方式有关。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约瑟夫·
·纽曼(
.
)和本文作者之一巴克霍尔兹的实验表明,即使当前的方法无助于心理变态者达成目标,他们也不知道改变策略。
纽曼认为,心理变态者的那种冷酷其实是由注意力扭曲导致的:当他们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事物上时,便不会接收新的信息。此前的研究显示,心理变态者的反应很迟钝:即使为恶臭气味所包围,或者看到遭到严重创伤的面孔的图片,他们的手心都不会出汗。不过,纽曼和同事最近证实,心理变态者对电击之类的难受刺激其实也有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他的注意力没有刚好放在其他事物上。一旦集中注意到某个目标,心理变态者就会一直“追踪”下去。这种高度专注、全速前进的趋势,再加上心理变态者的冲动,就可能导致电影《冷血杀手》()中描述的恐怖场景:彻夜进行的严刑拷打几乎毫无目的;两个罪犯的暴力行为一旦开始,就会对可能终止这场罪行的信息(如受害者的恳求)不管不顾,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异常的大脑
年,美国佛蒙特州。一个名叫菲尼斯·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