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流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学经义斋,慕容博士在诗经讲台上讲解经义,台下诸人都认真听着,而赵明诚照例划水摸鱼,津津有味的看着一本唐代传记小说。
“王公新义解诗经《七月》一篇: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
“此篇将王术与王功联系在一起,王公认为诗篇所描写的是圣王的理想政治,可为万世帝王之法。”
......
赵明诚看的正起劲,突然就下课了,慕容博士对讲堂毫无留恋,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只是略带深意的看了一眼赵明诚就离开了讲堂。
而赵明诚则趁课间闭目养神一会,好应对接下来的课是经辩课,这课向来是由欧阳学谕兼着,因为经常组队进行辩论,所以这课还不好偷懒。
休息了好一阵,都快进入梦乡的赵明诚可算是等来了欧阳学谕,可这进来的怎么还有慕容博士,卧槽,后面还跟着陈博士,这是要集体检查课业?
赵明诚并没有猜错,还真是来检查课业的,慕容博士与陈博士准备将这次辩经课的表现作为这个月课业的行艺分进行评等,所以才会两位博士同欧阳学谕一起来这堂课。
慕容博士先是定下了此次辩经课的主题,“诗经用哪家之解更为贴切?”,共分为两组进行辩论,第一组认为是用荆公新学解经好,第一组则认为是用苏氏蜀学更好。
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二程洛学这三大学术派别在北宋中后期成鼎足而立之势,至于关学、濂学相较之下有些式微。
其中以苏轼、苏辙为首的蜀学和以程颢、程颐为首的洛学都站在具有官学地位的荆公新学的对立面,视新学为头号大敌。
蜀、洛两派皆认为王安石学术不纯、道术不正,因此两派学者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荆公新学进行了不懈的辨析与批判。
二程则与三苏不同,以其为首的洛学初期在政治观点上与王安石并无绝大分歧,学术思想方面亦有许多相同之处。
二程对王安石《三经新义》的批判主要集中于《周官新义》上,因为这是王安石亲手所著,最能代表本人的学术思想,并且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只要贬低这个,就可以动摇变法之根本。
而对《诗经新义》,二程并无太多批评,甚至在解《诗》时还常有借鉴延续王氏之说。
作为蜀学代表的三苏一直都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学术观点上包括诗经义理的阐述就更加针锋相对了。
因洛学诗经义解与新学大多一致,就没有单拎出来另行组队,而是采用蜀学与新学打擂台,在诗经这个领域进行辩论。
程振被慕容博士指定为第一组的主辩手,很不幸的是,赵明诚同样被指定为第二组的主辩手,这不仅是不让赵明诚偷懒,作为主辩,连划水都不能划了,赵明诚一脸的悲伤。
可接下来的情况却让赵明诚更加悲伤逆流成河,按照以往的辩论原则,除主辩外,剩余的人可自行选择组别进行讨论,这是为了发扬学生的个性。
只见程振组那边坐满了人,而赵明诚这边除了他自己外,就一个向子諲,这让赵明诚非常尴尬,他当然知道大家在太学里都学的王安石的新学,自然不会选蜀学。
而作为赠品的向子諲本身就是陈博士的弟子,自然属于蜀学,这次陈博士又在现场,向子諲只能哭丧着脸来到赵明诚组,获胜是不指望的,他也没打算靠科举出仕,只是讨厌丢脸而已。
陈师道此时的脸色也相当不好,虽然新学如今是官学,可慕容博士拉着他来这里就是为了羞辱蜀学吗?
这还真说不准,赵明诚的小伙伴同情的看着赵明诚,都耸耸肩表示爱莫能助,毕竟他们也没怎么研究过蜀学,去了赵明诚组也加不了分,还不如跟着大部分蹭点友情分。
欧阳学谕见此也觉得似乎有点太不公平了,便向二位博士说道,“这人数差距太过悬殊,不如再从程振组抽一些人过去。”
慕容博士当即打断说道,“太学学风向来自由,即使新学是官学,可并没有阻碍其他学派之人入太学听课,如此强行组队,恐对生员成长不利,且其本就都主攻新学,去了蜀学观点那组也说不上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