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思东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选择了鲁莽的动作,是难免会发生的事。但由于这个鲁莽动作,姜至鹏给桥冈大树造成了伤害,并且有极危险的隐患。这件事比“我拼了,且拼的有道理”更重要。而且,和自己是不是冲着球去,谁先碰到了球,甚至是不是犯规都没有关系。
第一时间做什么?
如果当时姜至鹏第一时间伸手表示认同判罚,然后赶紧去看桥冈大树的情况,其实可以解决大部分的争议。当然,如果他这么理解这件事,也自然会在采访中表达歉意了。
这让我想起前不久孙兴慜的那张红牌。那次犯规让安德烈·戈麦斯严重受伤,我尽量避开了残忍的画面,只看孙兴慜当时在做什么。
由于这次受伤的严重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孙兴慜是犯规的队员,但也成为了事件的受害人。准确地说,所有人都是意外的受害者,所以这时候没人还有闲工夫去围攻孙兴慜。
这一次姜至鹏的犯规,远没有孙兴慜的结果那样严重。从犯规到比赛恢复,连一分钟都不到。没有日本球员上前问责,主教练森保一甚至都没有激烈地抗议,事件就结束了。
试想一下,如果把姜至鹏的反应套在孙兴慜身上。第一时间不是认同判罚、关怀对手,而是为自己申辩,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不会道歉
不会道歉是国内球员的普遍习惯。我没有用“通病”这个词,因为这的确不是病,而来自于环境的影响。
初中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个情商智商双高的男孩,我俩玩的到一块,当然也会有产生矛盾的时候。有一次,我为了某件事愤怒地质问他,他等了几秒,冷静地说:
“对不起。”
我仍然记得听到那句话时,自己的心情。这三个字结束了一切争执,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吗?然而我却不能坦然地面对,更谈不上原谅不原谅了,因为本来错也不完全在对方身上。
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更羞愧的,是比起坦诚,我的第一反应是挫败感。
这件小事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可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我很少能碰到像他一样坦然道歉的人。
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里,道歉是要负责的,责任是很可怕的。即使你愿意道歉负责,别人也不愿意接受,反而有了更加正当的消灭你的理由。
那条著名的微博,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没有转发,也看不到评论。奇怪的是,你一定知道评论和转发都是什么内容。
“对不起!”
那只是一条道歉的微博而已。&#
;&#
;u&#
;
&#
;
&#
;&#
;.
姜至鹏错了。他做了鲁莽动作的选择,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关怀被踢到的对手,也没有道歉认错。
日本的雅虎新闻,在日本男足的页面头条,没有这件事:
在从比赛至今的
条新闻当中,有
条是以姜至鹏的犯规作为标题的。
其中
条引用的是中国国内媒体的报道;
条引用了韩国媒体的报道;
条是姜至鹏赛后采访内容;
条是李铁的赛后评论;
来自日本媒体的责难式报道,其实只有
条。
/
有趣的是,有国内媒体引用了日本媒体引用中国媒体的报道:
至于在社交媒体,一般球迷对这一事件的讽刺和揶揄,我就不搬了。
结语
眼下,我们还难承认错误的自信,也没有原谅的勇气。除了把姜至鹏钉在耻辱柱上之外,还没有更好的替代解决方案。用以平息每个人对中国足球的不满,以及他在国际比赛中犯了错误的连带羞耻感。
姜至鹏没有道歉。他应该道歉,但我理解他为什么没有道歉。姜至鹏的拼,是球迷要的。他拼得太过了,球迷就不要他了。
我们尚未发现足球在中国有趣的地方,即使有人找到了乐趣,他们一定不是主流。在足球的层面上,我们与日本、韩国都难以比较。
认错不是认怂。
“对不起”只是个态度,代表:“哟,原来老子做的不对,他娘的,下回老子做对给你看。”这也是拼。
请尽情讽刺姜至鹏,但是在下次他为中国队拼出成绩的时候,请给他掌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