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思东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文字来源:孙雷没有红
比赛后,我决定先睡上一觉,再写这一篇。
和以往一样,很长,建议您有时间有耐心的时候再看。
回溯现场
写之前,得先重新分析一下事件发生的过程,然后重新听听姜至鹏赛后的采访。于是我在微博上搜索了一下,发现了这么件事儿:
大部分正在传播的,是这样一张只有几秒的动图:
从动图开始的时候,姜至鹏已经做出跳跃动作了。反复播放之下,越看越暴力,多看几遍,就没什么理智,只剩下情绪了。
可我想知道的,是姜至鹏从什么时候做的判断做动作,这动图帮不了我,只能自己找视频了:
结果找到最全的片段,第一帧里,被踢到的桥冈大树已经倒下了。。。这也帮不了我。
那就从全场录像当中找呗。这样,我做了个新的动图:
怎么样?觉得更恶劣了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此前那个反复播放的动图产生的“先入为主”的印象所致。
我不阐述心理层面的内容了,说说我的判断。
一帧一帧地判断,这里面的细节非常多:
:
日本队从后场向前场右路的长传转移,球速不慢,弧线不高。当姜至鹏和桥冈大树同时出现在画面里的第一帧,是这样的:
桥冈大树紧贴着边线,在等球飞到自己脚下。而姜至鹏内收的比较深,距离桥冈大树还有些距离,他正在加速向边路跑去,但是:
通过和场边广告牌对比位置,姜至鹏的奔跑路线并不是冲着桥冈大树去,也不是抢到他的身前去争抢第一落点,而是去保护位置。与此同时,桥冈大树仍然留在原地。两个人的判断都是:这球速度很快,不会产生争抢高空球的局面。
:
再下一秒。桥冈大树仍然留在原地,而姜至鹏的身体形态有了变化,他抬头看到了球的位置,发现球速正在下降,于是改变了防守策略:
已经可以明显看出姜至鹏的变向了,他重新评估了球的落点,决定去抢第一点。与此同时,桥冈大树还在等待。
这是桥冈大树改变接球策略的瞬间。视频太模糊,无法观察他是因为发现了球速减慢还是姜至鹏的防守策略改变,从而做出的调整,但他也准备开始改变自己的接球点。
两个人与球的关系进一步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中国队控制住了中场的空间。姜至鹏和桥冈大树都观察到了这一点,所以姜至鹏的策略是用脚做截停。如果成功,中场队友可以控球,并就此开始反击。桥冈大树如果不去干扰,意味着将会送给中国队反击机会。
:
姜至鹏已经开始蓄力弹跳,而桥冈大树从原地起速,只往前跑了一步,他的策略是头球点给最近的队友铃木武藏,此时两个人都决定了策略和具体的动作。
有趣的是,主裁判的视线被身前的两个人遮挡,他的跑动路线和选位,是从最初的向前改为折回。显然他也发现了因为这次传球的速度下降,可能会导致发展方向发生变化。
犯规在这一秒内发生。全景看不清楚了,我们用慢动作机位再把这一秒解读完:
接触过程
抢点的一瞬间,虽然姜至鹏做出的判断更早,但桥冈大树的位置更加有利。
接下来,桥冈大树已经有了“缩颈藏头”的动作,而且是闭着眼的。比起主动争抢头球,看起来更像是他在保护自己了。
因为闭眼和保护动作,桥冈大树没有顶到球。同时,姜至鹏的脚到了。
脚踢到球,脚底踩到桥冈大树。
这个角度的机位看得更清楚。如果把所有因素暂时都排除,只说抢点这件事,姜至鹏做的更加主动,对于落点的判断更快。当然,足球不能只说一个因素。
最后再来看一下这个机位的动图。姜至鹏准备在空中把球截停,球的方向是身前的冯劲。而桥冈大树在决定头球抢点,并且已经做出动作之后,意识到了危险,并做出了保护动作,避开了侧脸(当然后脑更加危险)。
我先不做观点阐述,这件事放在最后。让我们再多还原一个现场,就是姜至鹏的赛后采访。
提问的记者是腾讯体育的赵宇,视频里有四个问题,倒数第二个是关于那次犯规的:
“哪脚球?上半场那个吗?啊。。。那个球其实我觉得,作为我来说,我没有去故意去伤害任何人,我没有去伤害球员。然后而且那个球,我看见他了,但是我觉得在他的位置上,他不可能够到这个球。而且,大家可以通过回放也可以看到,那个球,我是先用脚弓先把那个球给断下来了。然后他,随后才是头碰到我的脚,并不是我直接踹到了他。当然,这样的动作在这样的比赛当中去出现,在国家队的层面的比赛当中去出现,我觉得确实是,以后还是需要注意的吧。”
错在哪里
从竞技的角度来讲,我一直不太喜欢一句话:“赢了爱你,输了爱你,不拼不爱你。”
可能挺得罪人,我觉得这句话挺虚伪的。不拼又赢了你爱不爱他?
姜至鹏对于落点的判断没问题,拼劲也足。他在采访当中所描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事实,并没什么可指摘的。他的确不是为了踹桥冈大树才去做的这个动作,所以确实没有“恶意”。
问题就出在“拼”上。拼是针对自己的,我舍去身家性命不要,刀山火海也敢赴,那都是自己情愿的事儿,可这并不是因此伤害到别人的理由。正是因为拼,且认可了自己的拼,才会有这一幕:
“这是犯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