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边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学长,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有一些事情还是不能太绝对,现在的网络小说和以前纸质小说相比,有多少是真的能称为文学的呢?消遣之余,还传递了扭曲的价值观,这才是现在的网络小说的本质。”
“喂,学弟,都说了干一行爱一行,你这不仅不跟着我一块辩解就算了,怎么还跟着抹黑呢?”
“抱歉,我只是有点失望,所以没忍住。”
“算了,这次就不跟你计较。对我来说,看小说,也包括网络小说,玩物丧志这种事情是不现实的,哪怕是无法获得什么,只是用来消遣而已,我也不会因为这种消遣把自己给搞出问题来。”
“也就是说,你觉玩物丧志是因人而异的,有问题的并不是物,而是人,对吧?”
“云梦学姐这个总结很到位。”
“我的看法和赵英差不多,玩物丧志只会发生在那些本身就存在问题的人身上,主观能动性都在个人身上,完全相同的环境也不会培养出不同的人,为什么要把一切罪责都加在事物本身呢?”
“你们三个看法一样吗?那,言涛学弟呢?你怎么想?”
“我觉得学长学姐真是太高看人的自制力了,人虽然有着追逐进步、良善的本质,但在缺乏外部约束的情况下,走向堕落是必然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问问自己的真心,没有约束,你们想干嘛就干嘛,你们是会追求远大而艰苦的目标,还是选择当下简单但真实的享乐,反正我选择是当下短暂的快乐的!”
“学弟,你这里的条件设置是不是有问题?为什么目标就一定是远大而艰苦的呢?”
“学姐,如果是那些简单、容易的东西,你觉得还有可能留下来让你选择吗?”
“这倒也是。”
“那些简单的东西,我们的前辈能做的都做了,留给后人的都是艰深而困难的,如果你想迈向远方,那与荆棘为伍就成了必然。”
“学弟算是居中论,那韵晓,你自己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我嘛~玩物丧志是肯定存在的,一个人一直玩一直玩,不会丧失掉自己的目标才奇怪呢,但我觉得玩物丧志,还有与其相关的很多东西都被污名化啦!”
“污名化?怎么理解?”
“玩物丧志这个说法其实就很有意思。对我们人来说,消遣都在玩吧,游戏、小说、音乐、直播等等,都是在玩,按玩物丧志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可能就无法拥有娱乐,毕竟那些不能从事辅助产生的活动都是玩,而玩就可能玩物丧志。”
“这是,诡辩吗?”
“学弟,不要打岔。”
“抱歉。”
“韵晓,你继续。”
“我们都知道,消遣对于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味地肯定玩物丧志这个说法是没有价值的,这是在贩卖焦虑,因噎废食可是极度愚蠢的行为。”
“学姐,我们不是在讨论污名化的问题吗?为什么你会觉得有污名化的问题存在呢?”
“玩物丧志的本身只是在肯定度的问题,强调的是要适度,但现在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多的被冠上了结果论,好像玩物就一定会丧志,&#
;&#
;.
hu.而被这种不正当理念引导的人就会开始疯狂抵制玩物这一行为。”
“韵晓,这跟你看的那篇文章有关系吧!”
“对呀。那里面就完全是在用‘玩物丧志’对这词当作武器,对网络游戏进行一边倒地批判,哪怕我不玩网络游戏,我也觉得这样是非常有问题的。为什么都是人,一些人接触这东西就堕落了,一些人接触却可以不受影响,这问题不是出在人的身上吗?为什么要把罪责归咎到物之上呢?我觉得这是一种逃避,这是转移矛盾。”
“是这么一回事。沉迷于虚拟世界的人很有可能是在现实中无法取得某些满足,现实中当然能实现这样的满足,只是诸多原因导致在个体身上是否实现,于是个体就转向虚拟世界求索,就这样沉迷进去。”
“那关于网络游戏是电子鸦片的说法呢?”
“这是在欲盖弥彰,是成年父母用来掩盖自己家庭教育失败的遮羞布。这也不是他们第一次这样干了,以前的流行音乐,早期的武侠小说,之后的网络游戏,到现在的直播,都是这样……”
“咳咳~话题是不是又偏了?我们不是讨论玩物丧志吗?为什么变成了网络游戏与家庭教育呢?”
“行,我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到这里,大家解散。”
“嗯,本章节由右边人赞助发布。”
“感觉真是很难得能这样把一个问题从头到尾讨论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