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
章
大周盛德十三年
青州邙山城
铁浇城墙,镀霜城门,来往行人,但凡初来乍到此地之人,皆是不禁叹道,好一座雄关。
当然是好一座雄关,自打六十年前,青州沦落与夏朝之手,当时的大周皇帝,周宣帝当即发动战争动员令,但凡我大周儿郎,但凡年过双十载者,皆可响应参军,以赏论功。
时年,从邙山中走出一位张姓少年,投军与第
代靠山公麾下,南征北战三十载,杀敌上万,立功无数,一身武道神鬼莫测。
三十载内,我大周儿郎英才辈出,一时多少豪杰,三十年后,青州终于被尽数收复,西夏遭受重创,不得不退兵修养生息,大周终于艰难的取得了胜利。
为了排除国内多年征战的阴云,振奋一下国内低潮的氛围。
朝廷三省和议当大赏有功之士,周宣帝闻此奏疏立准。
开始对战争有功之士论功行赏。
这位张氏少年因三十年征战有功,且自身武道修为通天彻底被封为邙山侯,赐封地邙山,延福后辈,故而这邙山东南处,万丈雄城平地而起,名曰邙山。封号邙山,生于邙山,为大周朝,拒敌与邙山。
三十载后又三十,当年的邙山侯也熬成了今天的邙山公。
这邙山公驻扎在此已经三十年罢,这一生啊,也已知七十春秋了。
周宣帝已经驾崩于十年前,年号也由当年的兴武改为了如今的盛德。
邙山城内,一座书院里传来阵阵读书声。
且按传统而言,大周传统的武勋门户,历来都是只需习武,等着二十及冠成年,便应该投身朝廷。
出息的继承爵位,没啥本事的到朝廷各部混口饭吃,一生安稳总不是问题。
这起先啊,这老邙山觉得,自己有儿女四兄弟,好歹能出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种吧,也就没有特意管教。
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子,这儿女们尽是平庸之才,不说甚名震诸国旷世人物,能靠自己名传一州的都没有啊。
这老邙山琢磨着,估计这依靠自己儿女出息是不可能了,这已经定型了呀,但自己不是还能指望下一代吗?
这么一思量,老邙山当即立下家规,凡我张氏儿郎及冠之前,都要好好读圣贤书。当然,习武自然也不可能落下。
且说今日,气节已经入春,这早春第一把雨已经淋过了。好一派初春景象啊。
这张邙山巡视完邙山城各地回来,心里正是高兴,去年没遭受大难,邙山城百姓的庄稼未遭到破坏。
心里正乐呵,念头一动,有点想念自己的四个儿女。
大女儿远嫁北方,大儿子二儿子都被派往北方军司驻扎,倒是自己的三儿子稍微出息点,在帝都的军机部任职羽林将。
大孙女张易春、二孙子张易夏、三孙子张易秋、还有最小的孙子张易寒。
前三个呀,有已经年满
出去任职的,有年过十八按照风俗,被赶出去游学的(先圣曾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故诸国的儿郎,但凡年满十八,除去特殊情况,大部分都会被要求出去游学)。
而今,只有自己最小的孙子,因为天生神力,武道天资过人,被自己从小带在身旁。
思来无事,便想去后院看看自己这最受疼爱的孙儿。
这邙山公站在窗外,且看一眉清目秀的稚童正趴在桌上呼呼大睡,可不正是自家的孙儿张易寒吗?
面前的那老夫子,闭着眼脑袋晃晃悠悠的也不知在讲些什么。
当即是勃然大怒,冲进去就把张易寒揪着耳朵抓了出来。也不理睬那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教书先生。
“哎哟,爷爷你好歹轻点,痛痛痛。”
“哎哟轻点轻点。”张易寒痛的哇哇大叫
“痛?你耳朵痛,老夫还心痛呢。”
这张老爷子冲着张易寒怒吼道,手里是一点儿也不肯收劲儿,
“你这小混账,老夫时常对你教导,人若只知习武,力敌万军,终不过一武夫。能提刀能执笔,才能立万事功业,”
“你且看看你父辈,没一个算是个人物的,害得老夫每次都被那几个老匹夫嘲笑!”
“更别说你三个哥哥姐姐,简直三个废物,尽是夜郎自大得主,尚不及他们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