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绕龙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章
叶剑英愕然,他扭头看着钱大钧,钱大钧又看了看邓演达,三人面面相觑,他们也不知道李恪口中的话是真是假,更没法向孙中山先生求证,邓演达皱眉问道:“口头推荐,什么时候,有见证人么?”
李恪没有回话,反而问邓演达:“孙中山先生是不是讲过,他欢迎有志于拯救中国于危亡的青年,到广州来,到黄埔来,除军阀,干革命。”
“是呀!”邓演达想了一下,点了点头。
“那不就是了!”李恪灿然露出笑容,他伸出大拇指指着自己的胸脯,大声说道:“我就是孙先生所说的有志青年!你说孙先生是不是我的介绍人。”
邓演达苦笑着和钱大钧对视一眼,却是看向失笑的叶剑英。
叶剑英细想一下李恪口中的话,也有几分歪道理,可这孙中山先生的口头推荐,却又似是而非,倒是把他弄得哭笑不得,不过面前这个青年口齿伶俐,胆大心细,正是革命需要的人才,他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较真,沉吟半天在报名表上的推荐人写上自己的名字:“叶剑英”
他将报名表递给李恪签字,严肃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李恪讪笑着签上自己的姓名,他其实就是在胡搅蛮缠着,自听说黄埔招生,他是毅然离家出走,只带了些盘缠,又哪里有介绍人。
叶剑英收了表,既然李恪入校介绍人是他,难免更上心了几分:“
月
日,军校在广东高等师范大学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不要误了。”
“嗯,多谢。”李恪算了下日子,
月
日不就是后天么,要是晚来几天就误了大事了,所幸离家出走一帆风顺。
谢过三位军官之后,李恪也有些疲惫了,坐了几天的火车身上都馊了,他沿着街道往繁华处走去,那里少不了有酒店。
“广州新荣大饭店”,在百货商场旁边看到了一家蛮有特色的酒店,李恪看着名匾,他决定在这入住。在服务生的恭迎下,李恪花了二十块银元入住,又让服务生点了几个特色的吃食送进房间,他尝了几口,口感清新,不同于武昌的小吃,别有一番风味。
李恪在酒店住了两天,他也没兴趣出去闲逛,只是让服务生出去买了几本书籍看。
等到
月
日一大早,服务生清早就叫醒李恪,送上早餐后,等李恪吃完早餐下楼,酒店门口停了一辆福特小汽车。
李恪好整以暇的走到车门,从提包摸出两块银元给了热情服务两天的服务生。
服务生接过银元,热情的给李恪送进车内,对司机嘱咐道:“把少爷送到考试的广东师范高等大学。李少爷,祝您考试成功。”
等到了小南门,广东师范高等大学门口,赫然贴着带有箭头的“国名党陆军军官学校考场”字样的路标。旁边还贴有一张“陆军军官学校考试委员会启示”。
大学门口是一群持枪的士兵和记录姓名的军官。
这里盘查的很严,今天师范学生放假,出入的除了应试的学生就是教师,不等李恪走进,一个士兵拦住李恪。
“姓名!”
“李恪!”
坐在门口的军官抬头看了李恪一眼,在报名表中找出他的名字,画了圈之后,递出一张准考证。“进去排队体检。”
李恪顺着往里走,在大学校园里就看到了一群正在排队体检的学生,说是体检,当时哪有条件。只不过有个军医简单的检查下众人的视力、身高、肢体有无残疾、有无明显的传染病等。
像李恪这样白净的高个子青年,医生只大概一看,就算是通过。
李恪跟着体检完,又有军官领着他们进了教学楼,按着准考证进了教室,进行第一门考试——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论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
这个题目不难,每个知识青年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李恪不假思索的就在考卷上作答:“中国之贫弱,兹在于国家之政令不一……;救中国,旨在于除军阀,促统一……。”
不出半个小时作答完毕,紧接着就是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这也不难,数学是加减乘除,历史是近代名人典故,地理是全国山川形胜,李恪张嘴就来,一蹴而就。
以当时的中学水平而言,更重要的是测试学生是否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毕竟军校的目的旨在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军官。
由于学生较多,笔试口试分开进行,有的学生先口试再笔试,而李恪是先笔试,再口试。
军官领着笔试完成的学生走到一个教室门口排队站好,示意一个个点名进去。
“文起代!”
“宋希濂!”
“左权!”
“……”
“蒋先云”
回答的声音一个比一个激昂,中间不乏有众人熟知的青年才俊,引得应考的学生中一阵骚动。
。
李恪见到旁人指点着一个面目清秀,
左右的青年,迈着大步走进考场,他不解问旁边一个同学:“蒋先云很有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