澍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江州寻阳的将军府内,新任的江州刺史高炽正挑灯写信,他一番疾书后,便将一封信交予身后立着的黑衣人,

“你把这封信亲自送到袁桢将军手里,不得有误。”

黑衣人领命后,悄悄从屋后退出,隐秘地消失在夜色里。

一会后,有侍卫来报,“将军,廷尉右监裘少成已经到了寻阳。”

“好,你让人领他去将军身死的现场看看,殷将军的尸身在他查看后,便入棺回京安葬。”高炽吩咐道。

“是,将军。”侍卫行礼后便出门而去。

高炽看着侍卫离去的背影,嘴角浮起一丝轻笑。他回头再次拿起京城的圣旨,眼眶微热,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次日一早,高炽身着戎装,骑着一匹白马带着一众将士,前往江州沿江一线查看地形。

身形高大威猛的他,不怒自威,他本为军府司马,如今临危受命,成为一州之主,那种与生俱来的将军气质毫无保留的散发了出来。

“李将军,半洲的军事部署安排得怎么样了?”高炽立在江边的城墙,望向西边的半洲问道。半洲是江州在长江沿岸除了寻阳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是寻阳的西北门户。

李立答道:“已按将军的要求布置完毕,”李立原本是将军府里的一名小将,后得高炽赏识,提拔为带兵将军,驻守半洲。

“好,让斥候密切关注上游动态,一旦见军队过来,按我之前吩咐的办。”

“领命!”李立拱手恭敬回道。

高炽部署完毕后,便回到了将军府,一回府,便迎面撞上了江州别驾滕渊,

“将军,如今江州各处谣言四起,说是袁氏派人刺杀的殷将军。”滕渊急急道,

高炽边走边冷冷地回道:“滕大人也这么认为吗?”

“不敢,没有证据岂能胡说,只是不怕一万便怕万一,如果真的是袁氏做的手脚,那将军得提防上游啊!”滕渊忧虑道。

“多谢滕大人提醒,本将军已有安排,大人只需安抚好民心即可。”高炽说完便进厅内与众将议事。

江州人心惶惶,上游的夏口也相差无几,此时,夏口的太傅府内,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那便是袁楷大将军府的司马谢旷。

裴芾扶着裴岩在主厅见客,裴岩开口询问道:“不知谢大人此行有何贵干?”最近夏口留言纷纷,把两次刺杀的矛头直指袁氏,甚至他已收到密报,得知袁氏兄弟均有所动静。因而推断谢旷此次来夏口恐怕是当说客来着。

谢旷见裴岩脸色不霁,便也不绕弯子,“太傅,谢某便开门见山,直言了。”他神色从容淡定,道:“不瞒太傅,如今朝野流言纷纷,均认为袁将军有行刺嫌疑,袁将军一怒之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已经起兵江陵,不日便达夏口城下,谢某此行只想让太傅行个方便,否则真正交手起来,恐怕伤着太傅贵体。”谢旷语气悠然,似带些威胁之意。

裴岩轻蔑地怒道:“哼!老夫就在府上等着,看袁楷能拿我怎么办?”说罢偏头看不都不看谢旷一眼。

谢旷倒也不在意,“旷本是好意,既然太傅不领情,那也没办法了,太傅好自为之吧!”随后转身离去。

谢旷走到门口时,身后的裴岩飘来一句话:“你可别忘了,你哥哥还在京中为官呢!”

谢旷闻言轻笑道:“这就不劳太傅操心了!”说完甩了甩衣袖,傲然离去。

谢旷走后,裴岩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叔伯,您看眼下怎么办?”裴芾心下忧虑不已,这夏口正处于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倘若袁氏兄弟出兵而下,夏口是必败无疑啊。

“如今袁氏是非反不可了,就算他保持沉默朝廷也不会放过他,起兵倒是还有成功的希望,我猜的不错的话,恐怕袁桢已经带兵前往江州了,而袁楷则会控制夏口,依旧坐拥上游之利。”裴岩眉头紧锁,他沧桑的面庞上堆砌了太多岁月的痕迹,多少风风雨雨都过来了,唯独这一次似丝毫不在自己的掌控中。

“这么说,我们只能坐以待毙了?”裴芾有些不甘。

“武昌郡内史是谢廷林,你说他是听我们的还是听他叔叔的,恐怕他们早就商量好了。”裴岩微闭双眼,无力说道,

一提起谢廷林他就来气,本以为谢氏至少会站在朝廷这一边,如今看来倒是袁氏的马前卒了,心中对谢氏的所作所为颇为不齿。

“芾儿,如今这事我们是管不了了,只能坐等京城的救援,裴蕴和苏维信也不是好想与的,让他们斗去吧!你吩咐下去,从今日起闭门谢客,储备好粮食,不让任何人出去,也不让任何人进来。”裴岩吩咐完后,身形微颤地朝里屋走去,曾经不可一世的将军如今已是迟暮老人,任谁都抵挡不住岁月那把利刀。

而这时,西塞山之东北,一支秘密潜行的军队抵达了西塞渡口附近…..

“将军,前面就是西塞矶,渡过西塞矶,再过一日,我们便可到达半洲了。”一名前锋大步跨来,向袁桢汇报道。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煜煜吃鱼鱼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简介: 我是正德小迷弟,我为正德洗洗地。朱寿大将军驾到,尔等速来见驾。一个明武宗开疆拓土的故事,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朱厚照。
其它 完结 109万字
逆流伐清

逆流伐清

样样稀松
逆流伐清简介: 胡风南渡尽草偃,忠肝义胆王入滇。何惧转战千里路,只手欲擎半壁天。 穿越者朱永兴来到了风云飘摇的南明末世,在史书上所说清廷席卷天下大势已定的情形下,他的目光却越过了数百年的阻隔,深邃而沉痛。他看到的是禁海迁界、闭关锁国、焚书篡史、禁闭思想、愚昧落后、暴虐残忍…… 他已经别无选择,即便是逆流万里,千难万难,他也要去无悔奋斗。既是为反抗暴政、延续华夏,也是为免百多年后国人不忍卒读的屈辱
其它 连载 24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