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折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擎云宫,少年太傅,青梵开篇第一讲便是《庄子·逍遥游》,其一生所求,了然。
然而佛教说人生苦难,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各各深刻。但于我,最触动的却是“求不得”。
求不得,或许是最苦,因为结果的无奈。
求不得苦,但有目标苦苦追求,亦不枉一世人生。
正如逍遥境界,明知其绝不可得,但凡有尺寸靠近,在心中也能激起极大快慰。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纵然一时片刻学不来真正大宗师的逍遥无极,还给我本心一点自由,释放一点率性,总是可以做到。毕竟,夫子的从心所欲是“不逾矩”的。“且自逍遥”,不是“没人管”的肆意放纵,而是遵循天道人心的“本性”,顺其自然的放任,就是最好的状态。
其实,自由与不自由,逍遥不逍遥,都是青梵自设的樊篱。只因为在我自己,也始终跳不出“血缘”、“责任”、“自由”组成的这个矛盾而密闭的圈子。&#
;.
.斩不断的血亲、抛不开的责任、绝不放弃梦想的自由,密密重重绞合在一起,想要青梵潇洒地挥挥手做出选择……很难。
不过,有些梦,本来就是埋在内心最深处,从不出口,但也从没有一刻真正忘怀。
青梵的个性,缜密老成,言语举动严守分寸,乃至有时不免拘谨。能够让他纵情任性的机会原本就不多,而由他自己主动袒露、不加任何矫饰的内心独白,就更少得可怜(即使曾经对影卫袒露过一些,但在习惯了检点言行和利用他人情感的青梵做来,实在没法说当中包括了多少真情多少做作)。柳青梵是随时随刻都把自己戒备森严的异乡异客,只有一些可能连他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地方,才会透露出最真实的心意。比如,乾龙簪和盘龙佩。比如,围棋和太极剑。比如,《四家纵论》和《异国史录》。再比如,逍遥。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只是有些时候,放进心里的东西太多,反而不容易找到自己真正所求。儒家重自省,佛教讲见性,其所为,皆在于解除心之为刑役,从而以内化外,达到那一重天人相合、从心所欲的逍遥境界吧。
如果是这样,“且自逍遥没人管”和“且自逍遥随我性”,差别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