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离苦(10) (第1/2页)
作家1Y1ptL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是汉桓帝建和元年,距离都城洛阳二百多里之外有一座山,名字叫作“黛眉山”。相传是两千年前,劝谏汤王“兴商灭夏”,为百姓“求雨祈福”的一代贤后——黛眉娘娘范小娥修道成仙的地方,自古香客往来不绝。可就是在这座山的山腹之中,有一个隐秘的村落,村中人不过半百,户不足十余,长久以来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一天,村中有几人来到山泉之间打水,却发现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人,仰身漂浮在水面上。几人连忙把他救了上来,抬回到村中。村里人给他灌了碗热腾腾的面汤,又经过几天悉心的照顾,他才逐渐恢复了意识。于是又有人给他换了衣衫,整理了须发,这才发现此人长得眉清目秀,是个三十多岁的俊朗男子,只是面貌似乎与中土人士有些区别,说起话来也有种怪怪的腔调。这个人苏醒之后,拜谢了大家的救命之恩,并对大家诉说了他的经历。
原来,他姓陈,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老陈。他是从千里之遥的西北凉州一路逃荒避难而来,到了这座山中却发现迷失了路径,口渴难耐之际,听见有泉水声音,便循声来到了这里,可急饮了几口泉水之后,没想到竟突然天旋地转,一头栽进了水里。这一路艰险,全家人都死于途中,就只剩下他自己了。
村中的人听了老陈的经历,觉得非常可怜,又看他孤单一个人,便收留了他。老陈发现村中之人乐观和睦,待他也如同亲人一般,便渐渐将自己痛苦的往事深深埋藏在了心底。
很快,老陈就融入了村中的生活,每天砍柴、打猎,虽然辛劳却觉得很踏实。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挑着柴火和兽皮,去山下村庄中换一些粮食和其他所需物品,有时也换一些新鲜玩意儿回来,每当这时候村里的孩子都迎出老远,抢着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除此之外,老陈还有一项祖传的“绝技”,就是捏塑泥人。每当闲暇时分,他就挖土和泥,开始制作各式各样的泥人来消磨时光,一个个全都惟妙惟肖,村里人看了无不拍手称奇。几个孩子非常痴迷,没事时总缠着他学。自那以后,村里的孩子都跟他非常亲近,他教他们读书、认字,又带他们砍柴、打猎,就这样,老陈和村里的人朝夕在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上了从未有过的宁静生活,转眼之间,三十年时光飞逝而过。
年过六旬的老陈,体格却还很健硕。尘封在心底的往事,也在这宁静的时光中如云烟般消散。可是,就在这一年的春天,一个从未有过的传言不知从何处而来——这个隐匿在深山中的小小村落,居然埋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自从这个传言兴起,老陈的内心就产生了一种无法向人言说的恐惧,那已经深埋在内心的痛苦,又如决堤的洪流、席卷着狂风暴雨向他袭来。
一天,他照例去山下村中换粮——这已经成为他三十年来不变的习惯——来到山下,不知为何却突然感觉一阵疲惫,用手往额头上一搭,才发现自己发起了高烧,他实在难以坚持,便被山下村中的人留宿在那里。这种事之前也发生过几次,但这一次,不知为什么,他总感觉心神不安,噩梦连连,天刚一亮,就挑起担子,急忙向家中跑去。
可是当他赶回村中,迎接他的却是一片烈火之后的狼藉,一些没有倒塌的房梁屋架之上,冒着缕缕青烟,还有一些未熄的火苗,在风中舞动,就像地狱中的恶鬼吞吐着火舌,在贪婪地吞噬着这里最后的一点生机。老陈发了疯似的到处寻找,找到的却是一具具烧焦的尸体,扭曲着临死之前在烈火中挣扎的身躯。这时,他听到不远之处传来一阵呻吟之声,赶紧飞一般冲了过去,发现是村里的一个年迈的老伯,斜靠在村旁的大树边上,浑身是血,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伯!老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老陈疯狂地喊着。
慢慢,那个老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开口说道:“昨天傍晚,来了六个强盗,拿着钢刀把村里所有人逼到这里,非让我们说出宝藏的下落。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宝藏,他们便开始挨家挨户地搜,我想阻拦他们,却被他们一刀砍倒在这里。后来,我逐渐醒来,却看到漫天的大火,听到村里的人在大火之中拼命呼喊,我想……我……我来世就算变成……”说到这儿,随着一滴滚烫的热泪从那怒目圆睁的眼眶中流出,老伯也吐出了最后一口气。
老陈抱着老伯的尸身,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悲伤、痛苦、悔恨,他的心已裂,泪已枯,那一幕幕惨状在他脑海中不断地重现,他的灵魂也随之被不停地鞭笞、煎熬。不知不觉,日已西斜。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的一阵脚步声让他清醒了过来,他闪身躲在树后,见到山下六个人,手持钢刀,边说边向村子走来。老陈屏息倾听,却原来是这伙强盗去而复返,竟要拆屋掘地,寻找宝藏。此刻,内心堆积的所有情感,都化作了满腔仇恨!老陈再也抑制不住,突然跳出身来,向几个强盗冲了过去,没等强盗反应过来,他一个近身抢过一柄钢刀,“唰、唰”几下劈砍,六个强盗便全都应声倒地。他俯下身,又是几刀,转眼之间便将这伙强盗全都杀死,紧接着“呛啷”一声,钢刀掉落,而老陈也一下跪倒在地上,眼中竟充满了绝望的恐惧。
月已中天,老陈依然一动不动跪在那里,只是仿佛已变成了一个空空的躯壳。一阵风吹过,从他的身后竟似传来一阵歌声。他惊诧地回头,发现不知何时来了一个年迈的僧人,竟在这村子中间席地而坐,口中唱颂着经文,仿佛是为这深山之中、月光之下的人间惨剧超度往生。看到这一幕,老陈心中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当时佛教正式传入中土不过百年,诵经礼佛之人甚少,而剃度修行的僧人更是极为罕见。他不自觉地站起身,蹒跚着走了过去,同时僧人也停止了唱诵,睁开眼望向他,一双眼睛清澈如月光。
“大师,您好。”——老陈恭敬地向僧人行了一礼,可没等僧人回应,他探身到近前,借着月光仔细盯着僧人的那张脸,突然,几十年前的往事一下涌上心头,他禁不住一声大喊脱口而出:
“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