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龙虎山干的大事,皇帝你马甲掉了 (第2/2页)
东鸭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
;张异让离青陌备车,出了门,一路朝着自己的田地去。
&
;&
;等到了地方,刘伯温跟随张异下车,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刘基并不明白张异找他干什么?
&
;&
;“刘大人可曾了解民生,知道百姓疾苦?”
&
;&
;张异的言语中带着一丝挑衅,刘基冷哼:
&
;&
;“你真当老夫是那五谷不分,四肢不勤之辈……”
&
;&
;他说完,突然意识到张异想要带他看什么东西,刘基不由将目光落在农田之上,一开始,刘伯温其实没有发现这片田地的异常,
&
;&
;可就如他所言,相比起一般的读书人,刘基并不是那么缺乏生活常识。
&
;&
;“你要带老夫来看的,是这些东西?
&
;&
;这稻田的产量不错……”
&
;&
;张异点点头,道:
&
;&
;“那刘大人认为,这稻田一亩能产多少?”
&
;&
;“二石?”
&
;&
;刘基不确定,张异指着远处劳作的农民道。
&
;&
;“大人为什么不去问问?”
&
;&
;刘基看了张异一眼,主动前去,寻找地里除草的农民。
&
;&
;等过了一会,他失魂落魄回来。
&
;&
;“他说得是真的,真有三石的亩产?”
&
;&
;“虽不中,也不远!”
&
;&
;张异笑笑,回答!
&
;&
;“怎么做到的?”
&
;&
;“粪丹,还有一种新的稻种……
&
;&
;刘大人难道没听说过,我正一道一直宅推广的种田技术?”
&
;&
;正一道利用药王太上推动的改革,刘伯温记忆犹新。
&
;&
;可他还真未仔细研究过其中的变化,等真正看到眼前的情景,刘基才明白,龙虎山干了一件大事。
&
;&
;也许可以改变华夏国运的大事。
&
;&
;农耕之术,虽然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但民以食为天。
&
;&
;任何能提升粮食产量的技术,都值得期待。
&
;&
;刘基不信,又跑回田里,来来回回走个不停。
&
;&
;“你的意思是……这也许是,能改变浙江百姓的东西?”
&
;&
;“是,也不是!
&
;&
;但贫道觉得,我龙虎山的努力,终归没以后白费!”
&
;&
;“少给我卖关子,这写稻子是什么?”
&
;&
;“占城稻,从南方流传过来的种子,我一位叔叔试种了一批,贫道觉得,可以献给皇上……”
&
;&
;“走,老夫带你入宫!”
&
;&
;刘基拉着张异的手,急得不行。
&
;&
;可是走了两步,他似乎想起什么,又尴尬不已。
&
;&
;张异很奇怪,这老头怎么了?
&
;&
;对于入宫面圣,张异早就做好准备。
&
;&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是老张也好,其他渠道也罢,他和那位陛下似乎总是缺了一些缘分。
&
;&
;张异也不以为意,刘基倒是自顾尴尬起来。
&
;&
;“关于工商业税和吸收就业,小道也许能尽一些绵薄之力……
&
;&
;我有一位长辈,应该也是浙江的商人,小道正准备与他试验一种新的生意模式,到时候会招收一些工人……
&
;&
;就是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允许……”
&
;&
;刘基巴不得张异转移话题,赶紧顺着他的话说:
&
;&
;“应该没有问题,你准备与他做什么生意?”
&
;&
;“纺织业……”
&
;&
;张异将工厂的管理模式大概给刘基说了一遍,流水线……
&
;&
;还有其他林林总总,都把他听得感慨万分。
&
;&
;虽然听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
;&
;刘基迟疑了一下,问:
&
;&
;“不知道你那位故人,叫什么名字!”
&
;&
;“黄和,应天府内观海书局,观海楼和对面的布行,都是他的生意!
&
;&
;刘大人认识他吗?”
&
;&
;刘伯温摇摇头,突然,他身体微不可查的震动一下。
&
;&
;“黄和……”
&
;&
;“我正在研究新纺织机,如果弄好了,黄叔叔估计会上门找我,到时候,我倒是可以给他引荐一下……”
&
;&
;张异回头,却发现刘基心不在焉。
&
;&
;“那自然好,老夫也想见见这位传奇商人……”
&
;&
;刘基的话中,透着一丝古怪之意,但他很快转移话题:
&
;&
;“这水稻收割的时候,记得通知老夫,我亲自过来看……
&
;&
;如果可行,我一定禀告陛下!”
&
;&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
;&
;此事,张异朝着远处的离青陌喊道:
&
;&
;“老陌,咱们准备走了!”
&
;&
;老刘和张异上了车,一路无言。
&
;&
;刘伯温似乎有心事,低头思索,却不说话。
&
;&
;张异也乐得逍遥,自顾盘算起关于珍妮纺织机的事。
&
;&
;这纺织机要复制出来不难,不过暂时还是要把保密工作做好。
&
;&
;这可是来自于三百年后,跨时代的技术变革。
&
;&
;就如当年黄道婆将琼州的纺织技术带回松江一般。
&
;&
;马车缓缓回到清心观,刘伯温下车,却发现还有一辆马车在道观门口候着。
&
;&
;“是常遇春!”
&
;&
;刘基认出常府的马车,低声说了一句:
&
;&
;“老夫就不进去了!免得尴尬……”
&
;&
;刘基和常遇春虽然没有矛盾,但他刚坏过常遇春文入中书省的好事,自然不会去找不自在,他上了自己的小驴车,扬长而去……
&
;&
;只留下张异在门口,耸耸肩。
&
;&
;“去观海书局……”
&
;&
;刘基走远,吩咐仆人往城里走,&#
;&#
;&#
;.&#
;
&#
;&#
;走到半道,他临时换了目的地。
&
;&
;马车停在观海书局门口,刘基观望。
&
;&
;观海书局是个新书局,他却是第一次光临。
&
;&
;“这位老爷,您想买什么书……?”
&
;&
;“你们这里,最近有什么新书?”
&
;&
;“看您老想看什么,我们这的三国、水浒、还有各种话本小说不错……”
&
;&
;刘基打量着观海书局的一切,才发现原来这里有许多有意思,且风靡应天的书,他聊了半天,却没有发觉这家书局有何不同?
&
;&
;刘基买了几本书,出去,却见一人与他错身而过,进入观海书局后边。
&
;&
;刘基愣住,此人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以他过目不忘的本事,却记得那人。
&
;&
;那个人,他在宫里见过。
&
;&
;“锦衣卫!”
&
;&
;锦衣卫的许多人手,来自于皇帝的仪鸾司,
&
;&
;那人绝对是曾经的仪鸾司的一员。
&
;&
;“呵呵,明白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