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朕肚子里的蛔虫,有法可依 (第2/2页)
东鸭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
;杂交这种事是个长期的工作,绝不是一蹴而就。
&
;&
;就在父子二人忙碌之时。
&
;&
;外边有人通报,黄家父子到访。
&
;&
;“叔叔,黄家哥哥!”
&
;&
;张异回头,跟朱元璋父子打招呼。
&
;&
;“这是……”
&
;&
;朱元璋看着已经开始有稻穗的稻谷,也来了兴趣。
&
;&
;当稻谷有穗之后,每一个品种的区别,马上就体现出来。
&
;&
;这些品种大部分都是张异从各地收集过来的野稻种,产量可以说都是一言难尽。
&
;&
;不过接穗之后,朱元璋反而能直观看出每种品种的不同。
&
;&
;有些种植颗粒饱满,有些品种高大无比。
&
;&
;张异指着说:
&
;&
;“我把这些都杂交起来,期待有不错的成果!”
&
;&
;虽然听不懂,但老朱还是很认真的将张异的话记下来。
&
;&
;他此时才想起,自己宫里好像也弄了个类似的地方,但他忙起来早就忘了……
&
;&
;“占城稻的推广也很成功,按照佃户们的说法,只要不是天灾人祸,一亩二石到二石半的产量问题不大……”
&
;&
;张异随口报给老朱一个数字,老朱愣住,旋即开心地笑起来。
&
;&
;“这是你田里的产量?”
&
;&
;“嗯,虽然只是估算,但大差不差!如果真的如此,那占城稻应该好好推广了……
&
;&
;叔叔有路子,将稻种贡献给皇上吗?”
&
;&
;朱元璋闻言,道:
&
;&
;“也许有,但未必会重视,我可以试试!“
&
;&
;“那我也用我的渠道试试吧,等回头稻谷成熟了,我拉上刘伯温去田里看看……”
&
;&
;“等收割了,也带我去看看……”
&
;&
;目前天下种植占城稻的地方,只有朱元璋在北地的皇田,宫里的实验田,还有分散的一些地方。
&
;&
;且这些田地管理未必有张异上心。
&
;&
;朱元璋自己也很想看看那让人激动人心的场面,如果占城稻和粪丹用得好,估计他的休养生息也会容易许多。
&
;&
;“对了,你提起刘大人,我才想起一件事……
&
;&
;这陛下关于商税的消息,我从我的渠道上知道,应该要推广了……
&
;&
;你说要建的工厂,可不是忽悠我?”
&
;&
;张异闻言一愣,这么快?
&
;&
;他看了老黄一眼,黄叔叔的关系,有点薛定谔呀。
&
;&
;“可不敢忽悠叔叔,回头我将珍妮纺织机的样机做出来,你就明白了……”
&
;&
;珍妮?
&
;&
;听着很像洋人的名字,朱元璋充满好奇,那台所谓的纺织机,真有那么有效果?
&
;&
;“好,你出样机,我马上让人去江浙拿地……”
&
;&
;双方也是爽快之人,又不是第一次合作。
&
;&
;朱元璋给张异一个很好的分成,张异对老朱也很信任,不过他提了几个小条件,老朱想了一下,直接答应。
&
;&
;老张在一边看着,对皇帝和张异熟悉的做生意的样子,怎么看怎么怪异。
&
;&
;不过这次二人倒是聊得很快,就把事情敲定下来。
&
;&
;朱元璋左右无事,干脆道:
&
;&
;“走,去你的田里看看……”
&
;&
;张异点头,几个人出门。
&
;&
;在一些护卫的簇拥下,几个人来到张异的田地所在。
&
;&
;田里劳作的佃户,见到张异,纷纷跑过来。
&
;&
;“小地主老爷,大老爷……”
&
;&
;有个农户主动靠过来,朝着张异点头。
&
;&
;他的灵活劲,让老朱想到以前的老孟。
&
;&
;“他是你新的佃户长?”
&
;&
;朱元璋随口一问。
&
;&
;“老李,过来跟黄老爷打声招呼!”
&
;&
;被张异叫做老李的人,一脸的憨厚老实,他过来道:“见过黄老爷,见过黄少爷……”
&
;&
;张异说:
&
;&
;“本来师兄想要派个道士过来帮我,但我清净惯了,不想陌生人打扰。
&
;&
;这田产需要人打理,所以我就挑了个灵活的!”
&
;&
;朱元璋点头,不以为意。
&
;&
;张异的田地多了之后,确实需要一个类似管家的人物。
&
;&
;本来正规的道观,就跟豪门家族一般,自有专门管这个人。
&
;&
;可张异的道观不一样,他属于正一道的系统,却又圈地自萌。
&
;&
;老李想亲近伺候张异和老朱,却被便衣的锦衣卫给瞪回去。
&
;&
;他讪笑,活脱就是一个像钻营,却没有门路的可怜虫。
&
;&
;朱元璋没有在意对方,他径自走到田边。
&
;&
;一望无垠的田野,挂满稻穗的绿色海洋……
&
;&
;老朱看着眼前的情景,激动不已。
&
;&
;“若元末之时,老百姓人人都有这等收成,谁想造反呢……“
&
;&
;“叔叔说的是,可事实上,农业不管如何,终究是靠天吃饭的行业……
&
;&
;虽然总说人定胜天,但咱们终归还是跟老天爷夺这一线生机。
&
;&
;就像眼前这些良田,虽然小道已经做到最好,可如果今年风雨不顺,百姓照样要变成流民……
&
;&
;这世界上的底层,终究活得太过勉强!”
&
;&
;张异顿了一下,说:
&
;&
;“虽然天意难测,但若是天下百姓,家有余粮,就算偶尔有个灾年,也不至于流连失所!
&
;&
;其实说白了,还是上边剥削百姓,剥削得太狠了……”
&
;&
;朱元璋闻言有些不舒服:
&
;&
;“朝廷的税收已经够低了,三十税一的税率,难道还高?”
&
;&
;“表面上不高,可是架不住地方乡绅,勋贵们用各种法子,将天租转嫁到百姓头上!
&
;&
;陛下制定的税法虽然是好心,可有法可依这件事,做起来太难了……”
&
;&
;张异的感慨,&#
;&#
;.
&#
;
.让老朱想起二十几年前的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
;&
;当年饥荒,前朝的朝廷是发下救济粮的,但终归没有一粒米,落在百姓手里。
&
;&
;想到此处,老朱顿时意兴阑珊。
&
;&
;“咱们回去!”
&
;&
;朱元璋说走就走,张异不疑有他,跟着他们上了马车。
&
;&
;“小地主老爷,您可要常来呀……”
&
;&
;老李还在徒劳无功的彰显自己的存在感,却无人在意他。
&
;&
;不够,等车队走远,他的笑容,化成冰冷的杀机。
&
;&
;“去常府!”
&
;&
;老朱从清心观出来,并不想直接回宫。
&
;&
;他让赶车的锦衣卫,往常遇春府邸而去。
&
;&
;此时的常遇春,正看着书桌上的纸张,陷入沉思。
&
;&
;而他身边,他的妻子蓝氏,在一边念念叨叨个不停。
&
;&
;“老爷,您看您,差点当上宰相,却被人搅黄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