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大移民,活捉沈万3 (第1/2页)
东鸭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
;张异愣住,黄叔叔是不是没明白自己的意思?
&
;&
;沈秀现在的处境,就是杨宪砧板上的鱼肉,随时可能抄家灭族。
&
;&
;他一个商人,去招惹这个人有什么用?
&
;&
;朱元璋看出他的疑惑,笑着解释:
&
;&
;“此人心乱了,他手底下可是有不少生意在,如果能跟他谈一谈,说不定能吃下一些份额!
&
;&
;他生也好,死也罢!
&
;&
;生意总归是要做的,且,你怎么知道我没有门路帮得上他?”
&
;&
;老黄背后的人一直是个迷,张异其实旁敲侧击过,但无论是徐家丫头,朱标和老张都笑而不语。
&
;&
;朱元璋不经意间爆发出来的自信,让张异若有所思。
&
;&
;不过黄叔叔既然愿意招惹这件事,他肯定有把握。
&
;&
;“叔叔的门路,不会是杨宪的路子吧?”
&
;&
;张异贼头贼脑的试探,老朱不动声色:
&
;&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
;&
;“狡兔死,走狗烹!叔叔如果走的是杨宪的路子,最好还是离他远点……
&
;&
;如果是走浙东派的路子,你也要小心……”
&
;&
;张异知道老黄对自己靠山的事情很忌惮,也没有追问下去,他只是好心提醒一句。
&
;&
;老朱笑道:
&
;&
;“你这小子,不是预言杨宪要败亡,可他如今依然生龙活虎,这可丢了你神仙的面子。
&
;&
;怎么,这次又要预测他死……?”
&
;&
;中山狼那首诗,是张异为立下神仙人设所作。
&
;&
;章溢的母亲死后,他的名声倒是涨了一波。
&
;&
;朝堂中,不乏有人看小神仙预言的杨宪是否如期而至。
&
;&
;可等来的却是杨宪越发受到陛下宠幸。
&
;&
;张异有些尴尬,这蝴蝶效应的出现,越发让他小心以后预言的事。
&
;&
;不过关于杨宪的死,他还是有把握的:“
&
;&
;“快了快了……”
&
;&
;“快了是多快?”
&
;&
;老朱存心看他尴尬,故意调笑了一句。
&
;&
;张异叹了口气:
&
;&
;“我估摸着,等皇帝一鱼两吃,就差不多了!”
&
;&
;“一鱼两吃?”
&
;&
;朱元璋心头一紧,这小子又猜到自己的想法了?
&
;&
;好小子,他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
&
;&
;“叔叔当知道我和我爹前几日的遭遇?“
&
;&
;“嗯!”
&
;&
;朱元璋对这个问题不方便发表太多的意见,惟有点头。
&
;&
;“这件事我在给您的书信中也说了一些,但我爹出来后,跟我说了朝堂上的事……”
&
;&
;关于奉天殿上发生的一切,张异给说了一遍,关于分析,他也毫不保留。
&
;&
;吐槽和解析朱元璋本就是他的保留曲目。
&
;&
;朱元璋父子闻言,面面相觑。
&
;&
;这小子猜中了。
&
;&
;所谓一鱼两吃,就是利用杨宪将江南之地整顿一次,这次整顿,师出有名,但也不乏老朱想要打击异己的私心。
&
;&
;江南士绅的势力,实在太大了。
&
;&
;老朱就算得了天下,也不免会跟这些人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
&
;&
;其实说白了,章溢,刘伯温等人,都算士绅的代言人……
&
;&
;在这个宗法社会,读书人的背后,往往都有这些宗亲存在。
&
;&
;换成别的时候,老朱想要动这些人,也要顾忌天下民心稳不稳?
&
;&
;贸然动了他们,可是要引发民变的。
&
;&
;可有了海盗案这个名头,那就不一样了……
&
;&
;这是他能在取了民心的情况下,依然能大开杀戒的好机会。
&
;&
;也是因为如此,在奉天殿上,刘伯温借助老张趁机检举杨宪,朱元璋才会打断他们。
&
;&
;他还舍不得收刀,这场风雨远不到结束的时候。
&
;&
;可是风雨终究会收歇,等风雨过后,杨宪这个人该如何处置?
&
;&
;一鱼两吃,这家伙就是皇帝推出去的背锅侠。
&
;&
;是平天下悠悠之口的弃子。
&
;&
;朱元璋很想重用杨宪,在南北弥合这条路上给北方人一条路子,可他所作所为,实在违背了皇帝的底线。
&
;&
;让杨宪再干几年,已经明显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
;&
;或者说,杨宪留下来的祸害已经超过了他能带给皇帝的利益……
&
;&
;老朱虽然想做这件事,可他并没有表现出一分一毫,甚至朱标这里,他都没有直接承认。
&
;&
;可这小子,居然猜到了?
&
;&
;“所以呀,小子对沈万三其实也很心动,毕竟我也想要杨宪死……
&
;&
;我还琢磨着,要不要将他介绍给刘基……”
&
;&
;噗!
&
;&
;朱标差点笑出声,张异要搞死杨宪这件事,恐怕是认真的。
&
;&
;“那你为什么不做?”
&
;&
;朱元璋沉声问道。
&
;&
;张异耸耸肩:
&
;&
;“一来是我没必要为了沈万三丢了书童这个身份,二来吧,此时还不是时候,在皇帝没有吃饱之前……就算有证据皇帝也视而不见,这件事反而会让对方警戒……
&
;&
;不过,沈万三很难挺到皇帝出手了,这货太肥了,就算他想藏起来也未必藏得住……”
&
;&
;朱元璋若有所思,此时马车已经到了他们经常停留的地方,观海书局。
&
;&
;三人下车,走到后院,朱标去处理生意上的事,朱元璋和张异继续聊。
&
;&
;“你觉得沈万三,是否无辜?”
&
;&
;“这个就要问叔叔了,在陆上,沈家人的风评还是不错的,可在海上,谁知道他们沾了多少血?
&
;&
;当然,也不能冤枉人家,确实也有老实本分做生意的……”
&
;&
;张异不吹不黑,自认为非常客观的回答了老朱的问题。
&
;&
;朱元璋心里有了主意,关于这个沈万三,朱元璋想要见一见。
&
;&
;虽然已经有了放弃杨宪的心思,但他真想知道,杨宪到底在下边赚了多少钱?
&
;&
;“我明白了!”
&
;&
;老朱见沈万三,并不需要张异去引荐,他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
&
;&
;他话锋一转,问起张异的现状,张异回了几句,二人聊到一件事。
&
;&
;“太仓市舶司关了,这海禁可能要提前了……”
&
;&
;张异给老朱提了个醒,这太仓市舶司的关闭,代表着皇帝提前开启了海禁,这历史的蝴蝶效应,终究也敌不过历史的惯性。
&
;&
;张异听到海盗案的时候,也曾经想过老朱会不会改变海禁的想法。
&
;&
;可是朱元璋终归还是走上历史应有的轨迹。
&
;&
;不过海禁的开启,并不是说一道政令下去,就马上关上……
&
;&
;从原来的洪武三年关闭太仓市舶司开始,到洪武七年广州、明州、泉州市舶司的关闭,才算是海禁真正开始。
&
;&
;当然,大明的海禁,其实官方和海外保持着一定的贸易,只是禁止民间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