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富可敌国,这些都是朕的钱 (第2/2页)
东鸭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如张异所言,这地方就是靠一个【气】字赚钱。
&
;&
;“那是自然……”张异接过朱标的话说:
&
;&
;“如果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一个王朝想要富,那商业税才是大头!
&
;&
;天下的耕地迟早会耕完,没有土地的老百姓没有就业,那需要发达的工商业去吸收就业!
&
;&
;无论是从稳定天下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新朝休养生息,重农抑商是对的!
&
;&
;可休养生息之后,工商业不发展起来,这王朝大概率还是要穷的……
&
;&
;你们看南宋,虽然军事上挺软弱,但在经济上那是真的好!
&
;&
;靠的是什么,工商税!
&
;&
;所以……”
&
;&
;张异指着下边的商人说:
&
;&
;“沿海的商人,主要吃的就是海上贸易的红利,沈家也好,还是浙东那些商人也罢,其实大差不差!
&
;&
;就算是一些地主,多少也有入股海上的生意!
&
;&
;他们攫取大量的财富,还不用纳税!
&
;&
;这不有钱才怪!”
&
;&
;他说完,朝朱标做了一个鬼脸,朱标嘿嘿笑。
&
;&
;他知道这是张异提醒他们,他们黄家也是既得利益者。
&
;&
;为了把自己的身份给演像了,朱标确实也做过一些功课。
&
;&
;对于沿海的情况,他大概了解。
&
;&
;“如果朝廷海禁,只开放官方的贸易渠道,那朝廷的收入会不会好点?”
&
;&
;张异嘿嘿笑:
&
;&
;“黄家哥哥,如果皇帝海禁,海上贸易只有官方能做,你们吴地的商人就放弃海上贸易了?
&
;&
;大多数还是该走私的走私吧?
&
;&
;吴地其他地方还好,靠近浙东那个地方,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就是想发展农耕也做不过别人!
&
;&
;自古以来,那地方行商的人就多,终归还不是被环境给逼的!
&
;&
;这生意多数还是有人在做,而这个地方出来的官员,天然拥有抵制海禁的想法!
&
;&
;海禁这事吧,小道觉得从长远看肯定是不行的,休养生息的时候保护农耕可以!
&
;&
;但有些地方,也不能一下子让人没了活路!
&
;&
;像是福建那种地方,没了海生存都难……
&
;&
;反正要治天下,可不是咱们想象中那么容易。
&
;&
;商业可以打压,但我觉得与其去打压,不如想着怎么把税给收上来!
&
;&
;不是那种大劫富户的收税方法,那种方法只能是饮鸩止渴!
&
;&
;一个良性的商业环境可不容易完成,
&
;&
;这种事,就考验皇帝的执政能力了!”
&
;&
;张异其实对明朝能不能走到那一步也没信心,封建王朝本质上还是家天下。
&
;&
;朱元璋的性子,让他很难相信对方能把工商业做起来。
&
;&
;不过现在谈这个还早,他也就随口一说。
&
;&
;老朱一直没说话,他的眼睛一直在这家拍卖行里打转,那些炫富的商人们,他们的每个动作,都在刺激老朱神经。
&
;&
;这些人在他眼中,就是一只待宰的猪。
&
;&
;直到张异说饮鸩止渴,朱元璋眼中的杀意才逐渐消散。
&
;&
;他对富商的不待见比起官员只差一点,但也不会乱杀!
&
;&
;可如果那些人偷税漏税,可别怪老朱心狠,在老朱的心里,这些钱可都是国家的钱,也是他的钱!
&
;&
;大明的财政已经够难了……
&
;&
;只是张异说得也有道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
;打劫富户这种事,他一直在做,张士诚旧地盘区域,税收也一直很重!
&
;&
;但治天下可不容易,许多事也由不得皇帝任意妄为。
&
;&
;为了如何将朱家的天下延续下去,朱元璋觉得他可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
;&
;“税收……嗯……”
&
;&
;他看了张异一眼,税收乃是朝廷的根本,关于税收的制定,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张异。
&
;&
;一个税法的制定成不成功,差不多关系着整个王朝的国运。
&
;&
;老朱从北张异提起税的时候起,就一直想找机会把这件事落实。
&
;&
;不过此时并不是询问的最佳时机,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楚的事。
&
;&
;此时,外边的拍卖也逐渐走到尾声。
&
;&
;压轴的宝贝,当张异的最后一面镜子被拿出来的时候,所有人倒吸一口气。
&
;&
;如果说刚才那三面镜子还只能算小镜子的话,这面镜子比其他镜子大了三倍不止。
&
;&
;这面镜子的意义,不言而喻。
&
;&
;独一无二……
&
;&
;刚才对玻璃镜没有兴趣的富商,瞬间也有了兴致。
&
;&
;这镜子从出现开始,价格就从底价的一千两银子,瞬间爆到八千两。
&
;&
;周庄沈家,出手将镜子抬到一万两银子!
&
;&
;朱元璋以为这已经是最高了!
&
;&
;谁知道,那位跟沈家不对付的商人,又抬了一千两银子。
&
;&
;双方似乎杠上了,你一千两,我一千两,镜子两万两银子的时候,二人彼此之间的抬价才逐渐平息下来。
&
;&
;张异笑道:
&
;&
;“陈掌柜给我透露一个信息,这浙东的吴家,在海上跟沈家有些过节……
&
;&
;叔叔想必也有些耳闻,这两家人在一起,只要遇上必争之物,那肯定非常精彩!
&
;&
;小道这次是跟着他们赚了不少!”
&
;&
;镜子本来能卖一万两就是运气,最后却以两万三千两成交。
&
;&
;张异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将玻璃镜定位为奢侈品果然还是好的。
&
;&
;这个时代,能够制作出类比天然水晶更通透的玻璃技术,只有他有。
&
;&
;玻璃涂层的技术也只有他有。
&
;&
;只要能控制好数量,玻璃镜子就是个一本万利的赚钱买卖。
&
;&
;张异估摸着,就算有人想要仿制自己的技术,涂层好说,但制作玻璃本身,十年八年他们学不去!
&
;&
;等自己赚够了了物以稀为贵的红利,倒是可以将玻璃投产。
&
;&
;到时候将玻璃和瓷漆一样,.
&#
;
&#
;.变成能远销西方赚外快的东西。
&
;&
;可那时候的玻璃再珍贵,也没有如今的暴利。
&
;&
;说白了,用拍卖的形式卖出去的玻璃镜,价格远远高出价值的本身。
&
;&
;“七千八百两加两万三千两,合计是三万零八百两,不错!”
&
;&
;大明第一次拍卖会,在沈家和吴家的抬杠之下,基本算是圆满的结束。
&
;&
;自己赚了三万两银子,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
&
;&
;“陈掌柜给我优惠,提千分之五的提佣金,那就是一百五十四两银子,加上交税三十税一,大概就是不到一千二百两银子的税,也就是我净赚两万九千多两,这还不错……”
&
;&
;张异煞有介事的算账,朱元璋眼都红了,三万两银子呀,这可不是三万斤粮食。
&
;&
;他本来觉得张异靠几面镜子能筹到一万两银子就不错了,谁知道这家伙卖了三倍的价格。
&
;&
;这暴利,皇帝都想打劫他。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