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君王封神,咱是汉家人 (第2/2页)
东鸭西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
;小邓对未来充满期待。
&
;&
;身为一个正一道的道士,天师的位置是想都不用想了,在天师之下,正一道最高的位置,就是京城永寿宫的主持。
&
;&
;近水楼台先得月,侍奉天子,如果这件事做得好,张留孙就是最好的例子。
&
;&
;当然,邓仲修并不想背叛龙虎山,他对师父也好,还有将永寿宫主持让给他的师弟,都充满感恩之心。
&
;&
;“一会皇帝来了,你别惊讶,别做什么失礼之事!”
&
;&
;张正常低声提醒邓仲修,邓仲修回:
&
;&
;“师父,徒儿知晓!”
&
;&
;张宇初同情地看了小邓一眼,他目前还不知道老张嘱咐的意思。
&
;&
;“皇上驾到!”
&
;&
;伴随着前方的太监传来消息,张正常等人马上提起精神。
&
;&
;皇帝的车马,和文武百官,缓缓走来。
&
;&
;龙虎山一众道士,跪在地上。
&
;&
;“臣等,恭迎圣上!”
&
;&
;在百官跪伏中,皇帝缓缓走下他的车辇。
&
;&
;张正常郑重其事,跪在皇帝身前,高举存放着古战场的黄土。
&
;&
;“臣,张正常,行走北境,见证我汉家儿郎收复故土!
&
;&
;又感于这数百年来,无数先辈曾折戬北方,功亏一篑!
&
;&
;贫道行走古战场,眼见先辈魂魄游走于战场中,我汉家百数百年的思念,这些英魂早就香火护身,然他们却不知陛下之伟业,尚沉浸在过往的时空中,不知归期!
&
;&
;臣怜悯之,曾经想告知他们世事已变,却功亏一篑!
&
;&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这不世之功,当由陛下完成!
&
;&
;臣在此斗胆恳请陛下,告慰先烈!
&
;&
;为我昔日汉家英雄正名,好截取百姓香火,
&
;&
;为他们开天门,封神登仙!”
&
;&
;“请陛下封神!”
&
;&
;封神自有仪轨和规矩,但老张听从张异的建议,稍微改了一下,
&
;&
;反正都是忽悠人,
&
;&
;改好的说辞,虽然少了一份庄严,却更能鼓动人心。
&
;&
;见周围的官员,也在张正常的说辞之下,隐约有激动之色。
&
;&
;朱元璋对老张安排的流程很满意。
&
;&
;想要弥合这个已经事实上分裂的民族,需要一些人成为英雄。
&
;&
;无论将这些人抬高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
&
;&
;“请陛下为英烈封神!”
&
;&
;“请陛下为英烈封神!”
&
;&
;在百官的呼声中,皇帝在张正常的带领下,缓缓登上封神台。
&
;&
;老朱开始念出早就准备好的祭文。
&
;&
;一时间,万里晴空,突然乌云密布。
&
;&
;滚滚雷声,音乐可见。
&
;&
;狂风起。
&
;&
;将皇帝的衣服吹得猎猎作响。
&
;&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惹得众人大惊。
&
;&
;仿佛冥冥之中,苍天有灵。
&
;&
;这春雷响动,似乎就是苍天对皇帝的回应。
&
;&
;朱元璋巍然不动,迎着狂风将祭文念完。
&
;&
;他举头望天,道了一句:
&
;&
;“今日,朕请苍天开门,迎我汉家英烈!”
&
;&
;哗啦啦!
&
;&
;皇帝话音甘露,一场春雨,缓缓落下。
&
;&
;“祥瑞、祥瑞……”
&
;&
;张正常激动地大喊大叫。
&
;&
;百官听闻老张的呼唤,也跟着激动起来。
&
;&
;苍天感应,天佑大明。
&
;&
;哪怕如刘基,李善长等人,也泪流满面。
&
;&
;这上苍的回应,恰恰代表着,大明奉天承运。
&
;&
;“这场雨来得也陪太巧了!“
&
;&
;永寿宫被围得严严实实的,但并不妨碍有百姓在外边看热闹。
&
;&
;张异也是人群中的吃瓜群众之一,看着这变幻的天气,他嘟囔了一句。
&
;&
;这世间是否有神?
&
;&
;他并不清楚,但今日的天气变化,却将一场可能中规中矩的封神仪式,变成了普天同庆的日子。
&
;&
;“天佑大明!”
&
;&
;“天佑大明!”
&
;&
;在张异看来可能是巧合的天象变化,在百姓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祥瑞。
&
;&
;看着人群中百姓奔走相告,张异点点头。
&
;&
;不管如何,这些曾经倒在北伐路上的将士,彻底坐实了【英雄】的身份。
&
;&
;只要英雄在,他们就是一个锚点,将汉人的心锚定在【汉族】这个概念上。
&
;&
;“无量天尊!
&
;&
;今天,真是个喜庆的日子!”
&
;&
;张异笑了笑,叫上离青陌,拉上跟着他一起过来的小孟瑶和张宇清,转身往回走。
&
;&
;“小地主老爷,我们是汉人,对吗……”
&
;&
;“对对对!小孟瑶真棒!”
&
;&
;“小地主哥哥欺负人,不许捏梦瑶脸蛋……”
&
;&
;“哈哈哈!”
&
;&
;“找找你娘,今天晚上,咱们不回去了……
&
;&
;我答应过小孟瑶,今晚就留在城里看花灯!”
&
;&
;“好呀!小地主老爷真棒……”
&
;&
;在孟瑶的笑声中,封神之行也圆满结束。
&
;&
;……
&
;&
;盛世太平!
&
;&
;经过繁杂而漫长的仪式,朱元璋终于完成了封神仪式。
&
;&
;他从高台上下来,张正常在他身边伺候着。
&
;&
;龙虎山的那些弟子,从头到尾低着头,不敢直视皇帝。
&
;&
;朱元璋走到邓仲修身边,停下:
&
;&
;“张真人,这就是你举荐的永寿宫主持?”
&
;&
;龙虎山诸位弟子闻言,浑身剧震。
&
;&
;邓仲修是永寿宫的主持人选,这怎么可能?
&
;&
;许多老弟子,脸上露出羡慕和嫉妒的神情,邓仲修当初被留在京城的时候,他们许多人都还庆幸,
&
;&
;可谁曾想到,这小子因祸得福。
&
;&
;“抬起头来看朕!”
&
;&
;邓仲修闻言抬头,他的目光与朱元璋对视,
&
;&
;从迷茫,到震惊。
&
;&
;小邓差点叫出声来:
&
;&
;“黄……”
&
;&
;终究他还算是聪明人,强行将后边的话语吞回去。
&
;&
;朱元璋呵呵笑:
&
;&
;“不错,有这份定力就行!”
&
;&
;“邓仲修!”
&
;&
;“皇上,草民在!”
&
;&
;“朕准了张正常的举荐,&#
;&#
;以后你就是这永寿宫的主人了!”
&
;&
;“多谢皇上!”
&
;&
;邓仲修激动万分,跪在地上磕头谢恩。
&
;&
;“不对,这永寿宫乃是元朝人取的名字,如今改天换地,这名字不合适!”
&
;&
;朱元璋自己又否了这个名字。
&
;&
;张正常等群臣跪在地上:
&
;&
;“请皇帝赐名!”
&
;&
;叫什么名字好呢?
&
;&
;老朱回头,望着高大的封神台,顺着阶梯望去,尽头吩咐就是天上宫阙所在。
&
;&
;朱元璋心里有了主意,笑道:
&
;&
;“那就叫朝天宫好了!”
&
;&
;“陛下英明!”
&
;&
;新年伊始,皇帝的心情不错。
&
;&
;只不过,这愉快的心情,老朱并没有维持多久。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