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空有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国境内,清平县外的大青山上,十七八岁的少年放下塞满圣贤书籍的箱箧,一袭蓝色文士长衫的他落坐在一块青石上,看着清晨略显湿泞的泥土地,眼眸带着浓浓的忧虑之情。
又落榜了,想想这已是自己第三次科举落榜了。
如大多数南詹之地的书生一样,他向往着东土,向往着那个书生挥斥方遒,大儒指点江山的东土大唐。
那里的书生才是真正的书生,那里的帝皇才是真正的帝皇,是真正的真龙天子。
一剑之下,莫不辟易,一纸诏书,莫敢不从。
举国皆国士,四方皆来朝。
赵国皇室直到今天依旧在被宗门大族蹂躏剥削,但凡山上下来一位仙长,皇帝都得毕恭毕敬的陪着笑脸,百姓辛苦缴纳的税金也是大把奉上,只留下些许钱财,以待来年。
记得有一年,邻国大月,蝗灾过境,民生递减,国家因所谓仙宗常年剥削盘剥已无赈灾之财,流民流散至此被守县的县丞勒令射杀的惨状,书生都感觉心头一紧,感觉赵国日后的下场跟大月无异,只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念及至此,书生长叹一声,内心对于大唐的思慕更为浓烈。
修仙世家?宗门?修士?
书生不懂这些,圣贤书中也没有这些,赵国多年的科举也没有这些。
他不理解那些高来高往的仙人为什么要盘剥世俗,世俗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他只是听说过有关仙人的传言,就比如说,仙人能吞云吐雾,仙人能御剑于天。
他只是一个七八岁没了爹娘,十七八岁在县城考了三回无不名落孙山,还为了凑赶路钱倒欠人家卢财主五两碎银的倒霉蛋。
虽然卢财主乐善好施,长得也算和善,自己也跟他家的傻儿子玩的不错,举人老爹生前也没少帮早年落魄的卢财主东山再起,但想到自己欠卢财主家的银子,哪怕卢财主不会因为五两碎银的小事跟自己计较,书生还是有种寒毛倒竖的感觉。
【要不来年再考一次吧,兴许能上榜呢,只要上榜,成了秀才,就能在城里开个私塾当个教书先生了,只要凑够了去大唐的盘缠,我就能沿着大青山下的那条河去往大唐了。】
书生想的很长远,只是区区童生的他却是丝毫不知东土离他有多远,去往大唐所要的盘缠又要多少。
一切如同异想天开一般,如同书生不远处的蒲公英,只要清风一缕就能让少年书生的思绪飘得很远。
少年就这么想着,等休息够了,又是背起箱箧往山脚走去。
虽然圣贤书经常读的他脑仁疼,但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圣贤之书总是必不可少,这可是他家里为数不多的财物了。
即便考科举让他一度怀疑人生,但读着圣贤书确实让他生活有个奔头。
只要书读好了,就可以去大唐了,只要到了东土,就算到了大唐,整个大唐就是东土,整个东土就是大唐。
就这么想着,书生来到了半山腰,此刻的他已经打算来年再考一次科举了。
不过欠人不欠隔夜财,他已是打算边在卢财主家找个活计,只要是不耽误自己念圣贤书还管饭的活计,他都能接受。
按理来说,以老爹生前跟卢财主的交情,应该会给我安排适合的活计的吧。
虽然他不太清楚卢财主家有多少钱,是否在乎给自己的五两碎银,但卢财主家的家财万贯他是真的羡慕。
【只可惜,便宜了他家的傻儿子。】
少年书生很是羡慕嫉妒恨的想着那位随手就是在醉仙楼拿着一张百两银票糊人小二脸上的小胖子。
豪横,无比的豪横,还无比的豪爽,只是做法傻傻的,为此卢财主家夜里没少进贼,只是都被家里的护院给打断腿扔了出来。
【真想成为一个有钱人啊。】
少年这么想着,走至半腰的他,也是略感劳累的找了一个平坦的地方坐下,默默地取出装水的葫芦喝了起来。
看着入目可见的大青河,据他的举人老爹说,这条河的尽头是大唐,尽头的两畔多是君子竹,其竹制笔,墨色温润,墨香沁人心脾,是传世宜家的至宝,非是君子不可佩。
少年思绪飘拂,却是饮尽了葫芦中的水。
看着空了的葫芦,少年又想起前途渺茫的仕途,又似是给自己的未来留点念想。
他默默地取出纸笔,缓缓地在纸上写了一串字,等到笔迹干涸,少年书生又是检查起其中是否有误后,才将其卷成纸条,塞进了葫芦之中。
“若是我未来没去大唐,就由你去大唐吧。”
少年书生喃喃自语,却是缓缓站起,拿着塞好葫芦嘴的手猛地往山下抛出。
而葫芦也是顺势落于大青河上,沉浮几度,却是带着里面的纸条随波逐流了。
少年书生就这么看着葫芦远去,直至数十息后,葫芦不见了踪影,少年才收回了迷茫的目光,目中露着一抹坚定。
【来年,一定要考上秀才。】
少年这么想着,也是下定了决心。
再度背上箱箧的同时,少年书生又欲往山脚走去。
而在这时,不远处的山缝之中却是不断传来救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