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孚交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来民国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叫邓之诚,号明斋,又号五石斋,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一生治学严谨,门人弟子众多,在抗日战争前有很多明清藏书,存放的地方就叫做五石斋。而他常年观摩古玩字画,在书法方面颇有成就,年长之后喜欢上了篆刻印石,在印刻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在近代篆刻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建树。他一身印章篆刻很多,但由于在战争年代,绝大多数都已经遗失了。邓之诚先生与
年在北京去世,去世时还留有自用的印章数十枚,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已经全部失散了。
老先生的印章虽然有一定的艺术造诣,但由于年代较近,在文玩及拍卖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所以现代很少有人会关注这个方面。
而何济远正是研究古文字的泰斗级人物,对此自然是了然于胸,看到五石斋便立马道出了其来历。
五石斋的老板从身后一个黑乎乎的盒子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打开后一抹翠绿映入眼帘,在这黑黝黝的屋子里格外显眼,“让两位见笑了,这是我今年托人从南京专门采摘的雨花茶,与市面上不同的是在采摘后用了古法蒸青工艺制作的,为数不多,只用来招待贵客,明斋先生便是南京人,应着景儿请两位品尝一下。”说完便摆开茶具用开水洗茶。
“这个蒸青后的茶叶第一口喝下去会略有些苦涩,甚至有些青草味,但越品越有味道,苦涩过后便是余香饶舌,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感觉。就像这文玩一样,初看只是一件普通的物品,但每件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越看越有味道,不知不觉便沉迷其中。来来,请品茶,这种茶叶冲泡半分钟就能品出其味了。”
丁奕听的云里雾里,端起茶杯猛喝一口,内心骂道:他妈的什么略有苦涩,余香饶舌,这就是纯他妈的苦。
何济远慢慢端起茶杯,沿着边品了一小口说道:“古法蒸青,现在很少用这种工艺了,初品确实有一股苦涩味,至于苦香的感觉那可就跟各人的心境有关了,不同的心境尝出来的味道自然不同。你觉得每各老物件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觉得是不同的人看这个物件有不同的心思吧。”
老板手握着茶壶略抖了下,给面前的三个茶杯续满了茶水,“两位一看便不是普通人,一出手便点明了我这五石斋的来历,我也实话实说了吧,祖上与明斋先生确实有些渊源,抗战时期我的爷爷在燕大求学时期有幸做过明斋先生的助手,帮他整理明清书籍,打理五石斋,在学业结束离开的时候,明斋先生赠送我爷爷一枚方印以作纪念,我爷爷多年深受明斋先生的教诲,后来也学习明斋先生收集了很多藏书,只是后来时局动荡都散落了,唯有那枚方印一直留存了下来,在弥留之际传给了我,我为了纪念明斋先生和我爷爷,便把这间屋子定名为五石斋。方印虽然不值钱,但有这样的传承在里面,所以确实被我奉为镇店之宝。”说完便起身从一个金色铁黑子里摸出一个大约
厘米长的精美黑色小匣子,恭恭敬敬的放在一张白色手绢上让何济远和丁奕观看。
何济远撇了眼他略带得意的神情,心想:明斋先生要是在天有灵知道你用他藏书阁的名号开了间文玩铺,里面还都是假货,不得气的把你也带走?
丁奕倒是不客气,直接上手拿起匣子看了起来,只见匣子表面透亮,偶尔几道磨痕更是显现出年代感,丁奕把玩了一会发现顶层是可以抽开的,抽出顶部的盖子,里面分为两截,一截是一个小正方形的凹槽,里面还有印泥残留,另一截里则放着一枚墨黑色的小印章,棱角处已经被磨圆了。丁奕拿起后递给何济远。
何济远用手摩挲了片刻说道:“质地圆润,应该是象牙做的吧。”随即翻手看向印章面,只见右二左一写了三个篆字——五石斋,字体古朴大方,雕刻纹路清晰,确实是邓之诚的风格。突然眼角扫向一旁,发现老板正笑吟吟的看着自己。心念一动,冷冷地说道:“老板,你拿一枚假的印章来糊弄人?莫不是你这五石斋的牌子也是假的?”
老板站起身拱手说道:“高人,实在是高人,鄙人姓穆,今日见两位贸然来访,开口便道出了我这店名的来历,我观两位也不像普通人,实在不知来我这小店有何见教,小可便出道难题,没想到一眼便被先生识破,实在是佩服之至。两位应该也不是来小店淘货的,还请直言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