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盛暑之下,烈阳大地,太阳如吞噬一切的巨兽,焚烧人间。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这三伏天里,确如炼狱一般。
河东地区处中原偏北,虽内部山脉盆地横行,地势复杂,但由于是几代王朝的发源地,人口在中华大地上,也算是比较密集的地方。
否则,如此三伏天里,街上田间,也不会有如此多的人,来回奔波忙碌。
无论是挑担叫卖的小贩,来回奔忙的苦力们,还是田里弯腰苦做的农民,他们大多数人为的,都是自己的下一顿饭。
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活着,且有饭吃,就这么简单。可是如此简单的幸福,现在却是最大的奢望。
衣帛食肉之人,可不会在如此毒辣的太阳下出门。
他们大多数都是悠然自得,靠在自家院子里纳凉,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惬意的抖动着右腿。
街上来回奔波的也多是女人,大户人家的女子是不予许出门见人的,都必须待在家里,要么相夫教子,要么刺绣弄花。
即使要出门,也只是去拜佛求愿,或是走动亲戚,也必须得携带轻纱,以用来覆住面部。
而这些女人别说轻纱覆面了,就连头发衣物都是杂乱不堪,被晒的有些许裂纹的脸上尽是愁容。
她们大多数不是丧夫便是丧子,昨天被征走的夫,子,今天便换来了安家费。
这或许是她们,最不愿意接受的一笔收入了吧,为数不多的钱财,便是这一辈子的口粮。
处处可以看到,那些面黄肌瘦的女人们,大多数都是面带菜色,沉默寡言,各个三两结队。
拿着辛辛苦苦几个时辰,才抽得的一些蚕丝,顶着烈日,徒步走在被太阳晒的,踩着“呲呲啦啦”作响的干泥路上。
数个时辰,才将些许丝送往城里布庄,换取微薄的钱,以供温饱。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布庄再将这些丝加工转手卖给富人们,所赚取的利润,却不知道是她们的多少倍。
拿着一天的收入回去时,有些在炊饼摊前停留许久,赶了这许久路,早已饥肠辘辘。
但是为省下家里为数不多余钱,只得转身进入摊子里面,和摊主讨价还价半天,买了半斤麦,一大家人才可以填饱肚子。
有些则捡着菜摊旁边,富人们不要的烂菜叶,回家一股脑煮了,也算是“美味”了。
可就在炊饼摊旁边的铁匠铺门口,有一位妇人,却显得和她们有些格格不入。
只见妇人有些微胖,腹部和脸颊都能很明显的看出些许赘肉,身材高大,面色红润,与大街上忙忙碌碌的女人们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不是她那还算质朴的衣物,估计别人都以为他是,哪座府邸里出来的大夫人。
“阿巴阿巴”
妇人似乎是不会说话,但发出的叫喊声洪亮无比,完全不像一个妇女能发出的声音。
“哎呦呵!这不是杜奶娘嘛!怎么着,又来给你家老爷打枪头了。”
显然,中年女子应该是老客户了,铁匠们和铺掌柜似乎都和她很熟悉,很热情的招呼着她。
“哑娘,这个看上去很不错啊!”
一个少年稚嫩的声音响起,如果他不说话,甚至都没有人注意到他,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实在太矮小瘦弱了。
少年名叫李存易,养父早年在鞑靼,帮助鞑靼人和契丹人作战,在战场上捡到的他,他自出生便没有见过亲生父母,这也是听他养父李克用说起的。
少年的黑色短发全都卷在头上,似乎是天生如此,皮肤偏黄,身材又低又矮,脸已经瘦的凹进去了,让人看着一种病殃殃的感觉。
他的行为却和憔悴的外表反差甚多,挣开杜奶娘的束缚,不断在店铺里跑着。
“这刀好漂亮,哇!这锤子好大,肯定很沉吧!这剑……”
李存易来回不断地观看着靠在一旁的样品,就好像饿极了的人看到一块炊饼一般,兴奋的不行,当他看到一把银剑时,便想上手去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