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洞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蓉大爷的逆袭】 【】
两人商量以后,最终决定将婚期定在农历初七日(公历十二月十日)这一天,这样双方都能有时间准备。
另外,岳母这边也快要生了,正好讨个彩头。
至于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回去,这当然难不倒甄应辂,灵炁就是用来方便做事的,除了快船以外,甄应辂至少用灵炁搬运了差不多三千斤的酒肉果品,一来一回也不过就是三五天的功夫,准备工作做好后,有亲兵在姑苏城内外巡视,酒肉管够,每人领了二十两喜钱,都巴不得甄应辂早点完婚,他们好闹洞房呢,当然,这种瞎起哄的行为被陈佑霆等人喝止了,表示这种时候越是要小心有人趁机浑水摸鱼。
而邢岫烟,当然也是安安心心等着做新娘了,当然,她也听了老家不少妇人的叮嘱,这样那样的忌讳,比如婚龄方面,那些妇人可跟她说了不少话。
在古时,男女婚龄一般说来,习尚男比女大,但也忌讳双方年龄相差太大。
如果相差十岁以上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俗谚云,“年老不娶少妻”,“年老不要娶少妻,要娶少妻生闲气”。
这可能是有似异辈之嫌,也好像是出于一种近乎禁忌的心理。
但是在一些贵族中,续娶的妻子比不得结发,年龄相差不在此例。
古时给男子娶一个年龄比男子大的女子为妻,多是贫困家庭所为,多是出于把媳妇当劳动力,早娶进门早使媳妇的思想,富足的家庭不需要劳力做工,所以对于女比男大,一般是忌讳的。
邢岫烟当然也听得认真,心里有些小期许。
甄应辂在准备过程中,也了解了不少姑苏的婚俗习惯,像什么送大盘之类的。
所谓送大盘,就是在迎娶女方之前十余天,有送大盘之俗,旧称肃妆迎鸾。
男家将女子婚礼时穿的吉衣五件,俗称五时衣,家常服饰数件并首饰,有全金半金礼的区别送至女家。
女家多以新郎鞋祙、绣件、文房四宝等还礼,这件事双方老早就做了。
然后是谢媒,婚前数日,男女双方各邀媒人吃酒,酒席特丰。
还有个字面意思上的暖床,请过谢媒酒后,男家还有暖床之俗,准新郎邀亲朋中未婚男子联床,为宜男之兆,俗称暖床。
这个被甄应辂砍掉了,让个陌生男人搞这种活动总觉得有些奇怪。
还有铺行,嫁喜期前一日或当日,女家有“铺行嫁”的习俗,将所有之妆奁发送至男家。
这个邢岫烟也已经处理好了,只等吉日来临。
十二月初七日,喜期至临,男家按吉时发轿亲迎,新娘则沐浴、更衣、开面。
梳头时还将新郎的头发梳入新娘的发髻中,谓之“结发”。
喜堂正中悬和合之像,旁挂贺联、喜幛,供桌上龙凤花烛高烧,供有天地纸马,桂圆、花生、枣子由锡盘供奉,以及清茶两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蓉大爷的逆袭】 【】
婚礼由披红绶带的掌礼主持,男方父母高坐堂上,新郎出堂,掌礼口唱吉祥,三请新人,新人男左女右跪拜天地、和合、父母高堂、夫妻对拜,礼毕,以挽成同心结的红绿牵巾,对立而行,新娘履不着地,地铺棕麻编织米袋,相递前行,谓之“传宗接代”。
新人“传代”后由四位少年执红烛前导入洞房,然后在洞房中进行坐富贵、撒帐、挑方巾、饮合卺酒等礼仪。洞房布置以新床最显眼,挂“发禄袋”是苏州婚俗中特有的习惯。
撒帐,礼所谓撒帐礼,是在洞房中喜娘用各种干果撒帐,口中唱吉语;撒帐之俗一般认为起始于汉代。
坐富贵,洞房里的坐富贵则是新人比谁先座床,俗传谁先坐下就会受压,但多是新郎先坐,所以苏州民间怕老婆的特别多。
挑方巾,新娘端坐新床头后,则举行挑方巾礼,通常由长辈以称杆或甘蔗加新郎左肩,一端搁新娘右肩,新郎背立挑去新娘方巾,取称心如意的口彩……
虽然过程很是繁琐,但架不住甄应辂排场搞得大,请了不少人过来,就连当初给两人测算八字的萧鲤也请来喝喜酒了。
这一整套流程,也提前演练了数次,所以走流程时还算是比较流畅的。
新婚之夜,甄应辂按时来迎亲了,由于邢大娘临近生产,邢忠在家里照看着,只好打发几个街坊邻居来当见证人了。
不多时,邢岫烟在一班童男童女的搀扶下出了大门,只见她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穿绣长尾山鸡、浅红色袖子的嫁衣,头上搭着盖头,甄应辂虽看不到那张俏脸,但也想象得到,那张恬静的小脸,是不是现在红得像苹果一样?
整个婚礼过程异常繁琐不说,送亲的人也是浩浩荡荡,成为当天姑苏城的一大盛事。
甄应辂身穿红色驸马袍,坐在马背上,看着两旁的百姓的观望评论,总有一种在动物园被观看的大猩猩的感觉,直到最后队伍到了驸马府,举行了最后的九盏宴会,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这年代的婚宴都是流水席,从没有大家伙合餐制的规矩,来了几桌客人就准备几桌的饭菜,收拾干净了再换下一批客人来,费时费力,也得亏是甄应辂一直用灵炁在往外排酒,不然按这个量喝下去,自己肯定要醉着去洞房了……
红烛摇曳,幔帐低垂,等甄应辂来到洞房门口,看到邢岫烟一身大红衣袍,头上盖着一个红盖头正静静的坐在床上,不过两只雪白的纤手紧紧的搅在一起先是出她内心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