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于无声处听风雷 (第2/2页)
止剑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仁宗时,宋国反而成了贸易逆差的一方,榷场不过是保持双方联系的渠道罢了。
基辛格曾说: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但在那个一切讲究真金白银的时代,谁握住了钱,谁才是主宰者。
赵佶不是学经济的出身,很多东西只有些模糊的概念,只是内忧外患之下,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解决问题。
铜矿有限,铜钱产量跟不上,又不能铸当十这种弊端太大的铜币,赵佶干脆趁着交子、钱引等逐渐为世人所接受,改以库藏黄金、白银、铜钱为信用担保,大规模使用宝钞为法定货币。
至于对辽岁币与榷场交易,也换以宝钞支付。辽朝自然不同意,但赵佶很干脆,那就以茶叶、瓷器、丝绸等货物代替,至于白银、铜钱,对不起,真没有,全在你辽国了。至于榷场贸易,不接受宝钞,那就以货以货,反正对贸易逆差的宋朝来说,无所谓。由于西夏已入宋朝版图,丝绸商路已卡不住宋朝的脖子。
经过两年多时间,辽国民间商人见宝钞在宋朝的流通没有问题,便开始接受宝钞。贴心的大宋,每隔三年也会在宋朝这边的榷场兑换新版宝钞。
到后来,辽国的一些富室大户也开始将自家铜钱兑换成宝钞。
眼见铜钱又纷纷流回宋国,宝钞大行其道,一些朝野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请天祚帝开设辽国自己的铸钱机构。可惜天祚帝与萧奉先等人对此并未有足够的认识。
而对于原产西夏的兵甲弓刀,赵佶一样很大方,允许辽国购进,只是以铁矿枯竭为由,将质量减次二等,又限制了数量。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十一月初一,开封府开始了连续十三天的雨雪天气,最深处的积雪厚达八尺。有九条街道因结冰路滑,人马难以行走。被冻死的飞鸟尸体,城内城外随处可见。本来按照朝廷的规定,百官是不许乘轿的。赵佶不得不临时下诏,允许百官可以乘轿至左右掖门。
赵佶取消了十一月惯例的大部分拜谒佛塔、道宫活动,又下诏常平仓米、麦以兖合价钱二等出售,硬石炭(煤炭)每称减价十钱出售。同时,赵佶还特意为开封府城内居养院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准备了丝绸衲被过冬。
宫内与宫外的富贵人家以丝绸制成的被子与衣裳,填以羊毛、鸭绒等物御寒,颇类似后世的羽绒服、羽绒被。而平民百姓则以丝绸或麻布为材料,填以芦苇花或木棉。
木炭与石炭价格高昂,但普通人家咬咬牙也会备上一点,实在买不起的人家,也会早早寻些干稻草之物,冬天铺在床上,尽量卧床少活动。
世人认为元明才出现弹棉花技术,事实上,棉花唐时便自边疆传入内地,宋朝史料已有“以竹为小弓,牵弦以弹绵,令其匀细”的记载。宋时的富贵人家也开始使用棉衣棉被,那时的棉花称为吉贝或木棉,棉衣棉被称为吉贝布与重衾或绵衾。
赵佶又特意为宫内的娘子们赶制了一批被称为“脚婆”、“汤婆子”的暖脚铜缶,其实跟后世的暖水宝类似,就是个扁圆的铜器,内部中空,灌上开水,塞紧盖子,再包裹上布单,放在被子里一个晚上都不会冷。
至于李清照,依旧住在醉杏楼,本来易安居送给了赵明诚,后来天天看着别扭。李师师便出面,在别处购了座宅子,将易安居收回卖掉了。
这么冷的天,李清照反而寻到了乐趣,每天煮着火锅,烫上几斤千日春,小日子甭提多滋润了。
赵佶现在与她,依旧在玩些暖昧的阶段,偶尔逮着机会也能摸到下小手。
李师师明眸眼亮,看得出两人之间那种欲拒还迎、欲迎还拒的互相挑逗,心知李清照怕是用不多了多久便会沦陷。
注:徽宗即位开始,处于温暖期的中国正巧进入历史上的“第三个寒冷期”,本书所有天气描写皆来自史书记载。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
章于无声处听风雷)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历史从李师师身边醒来开始》请向你的朋友(
、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