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清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日,赵枢与赵桓去了朱伯才府上,使得赵桓与朱琏定下了白首之约。本来朱琏对赵桓还有些排斥,可赵桓看上了她,自不会有所隐瞒,便毫无义气的将所有事情和盘托出。听闻面前的男人便是自己未来的夫君,朱琏心中的恶感立时消失不见,甚至还有些欢喜。
古人云: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对于女人来说,有甚么能比自己丈夫更重要?二人攀谈甚久,你侬我侬之后,赵桓又从宫中拿来赐婚圣旨,亲自送至朱府,朱伯才见二人名分已定,便将二人爬墙相会之事,弄得人尽皆知。
没多久,赵桓风流之名大盛,朱琏才女之名也不胫而走。二人甚至在说书人的口中,演绎了一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也让二人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唯有朝堂上的大儒反应甚是激烈,在他们看来,似这等尚未成亲,便私下相会之事,绝不是甚么美谈。几番上书要求赵桓反躬自省,甚至要求赵佶取消赐婚。
赵桓与朱琏两情相悦,恨不得如胶似漆般粘在一起,岂肯分离?却被这些所谓大儒烦得够呛,便寻赵枢诉苦。赵枢得知此事,命小卓子将闹得最凶的几个大儒,每日的行程全都记下,特别是他们流连勾栏瓦肆,眠花宿柳的情事。看着这些记录,赵枢气的七窍生烟,只将记录丢在了那几个大儒面前。&#
;&#
;&#
;
反对声是消失不见了,那几个大儒也主动请辞,本身德行不够,又有何资格纠正他人?可这样一来,这几个大儒的名声也完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刻意报复,市井中的传言竟传入了皇宫。处在深宫之中的赵佶,尚未听到赵桓的风流之名,便听到了那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赵佶自诩风流,对这种情爱之事更是大度。从他知道这些日子以来,赵桓老往朱伯才府上跑,却没有出言反对,便能看出他的态度。可问题是,他做了次媒,竟引发了一个爱情故事,却使他上了瘾。先给赵桓赐了婚,又给赵楷说了门亲,连赵枢也不曾放过,而他为赵枢说的亲事,正是朱伯才的小女儿朱凤英…
朱伯才对赵枢本就有好感,自不会拒绝赵佶的提议。在赵佶准备下旨赐婚之时,赵枢得知了此事,连忙跑到宫里,想将亲事推了。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又岂能适应这种包办婚姻?可赵佶毕竟是皇帝,又怎会如他所愿?僵持了半晌,他才勉强将赵佶赐婚的欲望压了下去!
赵佶这边是暂时摆平了,可朱伯才那关也不容易过。须知朱伯才是赵桓的老丈人,又是武康军节度使,是很强的一个臂助,赵枢自不能与他翻脸。这不想翻脸便得委婉,朱伯才倒也不笨,没说几句便明白了赵枢的意思。可他并不想这般轻松放过赵枢,便让小女儿朱凤英时常前往赵枢的庄园游玩。
于是乎,赵枢身边莫名其妙的多了个小尾巴,还是个颇为麻烦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