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随着王脊华登台高呼,宣布乡试开始,许多官差开始井然有序的忙碌起来,武乡试的考试区共有二十个,此时每个区域都有十几个官差和两个监考官,而主副考官则是坐在石台上,纵观全局。
武科乡试也同样是内外场,此外还另加了一场擂台试,因为每一个武秀才基本上的骑、射、力量、兵器都已经过关,否则也无法成为武秀才,而乡试是为了选拔其中更加优秀的人才,所以增加了一场一对一的实战,也就是擂台试。
现在举行的就是擂台试,以一对一,近万名武秀才在报名时就已分成了二十队,每队近五百人,这五百人只取其中最优秀的十人,按胜场数计,而这十人才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内外声考试。
这样也是为了减少考生的数量,毕竟武科不同于文科,武科需要的项目的过程比较繁琐。
这二十列队是按甲乙……申酉等天干地支来化分,沈清在甲列,胡少逸在申列,而一共二十个区域,在监考官各自点名之后,一对一的擂台试,终于拉开了序幕。
每个区域五百人,很快就有了结果,陆续有失败的人离场,而剩下的则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整个过程竟然花了四个时辰,近万人剩的只有两百人,偌大的校场一时显得宽敞有余。
其中,沈清是一路高歌猛进,全胜过关,在甲列可是风光无限,但是在其他列队中也明显有这样的人才,所以沈清的全盘胜利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毕竟全盘胜利的人多了,也就显得不值钱了。
而胡少逸则是输了五场,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申列十强。
此时,已是到了午后,贡院提供了饭菜,考生们就地享用,而考官们则在石台上吃宴席。
饭后又立马开始内场考试,这也是与童试不一样的地方,不只增加了一场擂台试,连考试的顺序也换了。
这也是有原因的,战场讲究的是实战经验,.&#
;
s
.&#
;所以擂台试最能试出一个人的优劣,要放在首位;其次就是身为将领需要统筹全军,因此军法战术一定不能差,所以内场放在第二;而外场的骑马、射箭、舞刀弄枪,只是为了检验武秀才们有没有落下自身的基础而已。
武乡试与文乡试相同,取定中额是以头场成绩为主,考官根据后两场考试的成绩,判定是否通过乡试,放榜时间则是在文乡试后的第五天,与童试相同。
乡试的内场可不像以前默写武经七书那么简单,而是由考官提出一个军事难题,让考生发挥自己的本事,把战术仔细写在考卷上,这倒是难倒了许多武秀才,武经七书他们倒是背得滚瓜烂熟,可是真要运用到实战上就是另外一码事,为了成功考中举人,他们可谓是想破了脑袋。
还好沈清是个现代人,虽然对军事也不是很精深,但是现代的信息传播快而广,所以沈清在许多方面都看过关于战术的实战运用,再结合武经七书的兵法要则,倒也是得出了自己的一番结论。
临到交卷时间,许多考生仍然是愁眉苦脸,显然是一展莫筹,最后只得硬写上几条武经七书中相似的战术,然后将考卷交了上去。
最后就是进行外场考试,骑马、射箭、舞刀弄枪,这些对于能考中秀才的武生而言,简直就形同小儿科,整个外场考试都是在众人的意料之中,无波无澜的结束。
最后完美收官,众考生离去,等待放榜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