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不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想想以前全国的头等大事漕运,费了那么大的劲、折腾的人不下于十万,到头来一年也就二三十万吨粮的事。朝廷的几个大佬们都觉得那时候的朝臣们,真是有点可怜。把二三十万吨粮当命根子,怪不得国家最后玩不转了!
现在,朝廷没有了漕运这么档子事,京城不还是米面不缺、物资丰沛?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从两湖、两广以及江南供应到京城的粮食就有四十多万吨,再加上从海外运过来抵税的粮食。京津两城,一年纯输入的粮食七十万吨以上。这导致北直隶的粮食一直买不上价,农民们种地的积极性都有所打击。
规模空前的南北物资流通,极大的促进了整个大明的商品经济进程。南方的粮食运到了北方,农户手中就有了钱,有了钱,他们会购买工厂产的产品,从而促使工业生产规模扩大,这就是一个正循环。
当然、这事也不全是好事,比如之前运河沿岸的一些城市和集镇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大型城市所受的影响还比较有限,影响最大的是一些运河名镇。尤其是哪些铁路不再进经过的名镇,估计过不了几年就会变成普通的镇子。
即使有铁路、设了车站的城镇,也很难再找到当年运河正常通行时的风光景象。.u
&#
;&#
;&#
;
&#
;.&#
;&#
;这玩意不在于贸易量的问题,而在于重要程度。那时候运河是唯一的南北运输通道,即使是两湖、两广的物资、想要进京也必须通过这条路。今时不同往日、两湖的东西、人家去走京武线了,运量要是实在有些大,也会经过长江航线进入东海,走海运这条线。福建、浙江、两广这样的沿海省,海运肯定是首选项。就是江西、安徽也不怎么乐意通过两京铁路运物资。
说白了以前的大运河是唯一、而现在的两京铁路主要的用户是自己人。要命的是江南(南直隶)省,也有一大部分物资走的是海运的。
苏州、扬州、这两个城市放在从前的历朝历代都是以繁华而闻名天下的大城,可现如今繁华似乎没受影响,但味道却变得有些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两城是小城市,与武昌、郑州这种天下枢纽的大城差距越来越明显。苏州知府和扬州知府要是听到这话,一定会跳起脚来骂娘。谁说我苏扬两城不如武昌郑州的?有本事咱们比经济总量,看看到底是谁大!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
章运河沿线的失落!)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振奋新明》请向你的朋友(
、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