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流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这种与其说责罚不如说是折辱的举措,已经快百年没有大臣遭遇到了。即使他们守旧派内部自己也觉得处置太过严苛,有违士大夫的道义底线,发起过反对,甚至直言将来会招报应,然而他们还是雷厉风行地施行了。
没错,确实是会遭报应,哲宗亲政后,自己重回中枢,独揽相权,可惜司马老贼死的太早,不过自己也不会让剩下的这些守旧派好过,没了司马老贼,你们这些剩下的牛鬼蛇神也给老子我去体验下岭南的感觉,包括你,苏轼!
多年贬谪岭南的伤痛只有自己独自舔舐,他恨透了当初的自己,也恨透了这个不公的社会,要想不被人宰割,就要努力爬到权利的最顶端。
你曾说我“以后一定能杀人”,我确实和你完全不同,你太软弱,太胆小,我不一样,我比你狠,他们怎么对我的,我就会原样奉还。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还是一样的乐天,一样的没心没肺,岭南那样的蛮夷不化之地你也能乐在其中,我确实做不到,可我也不许你这么嘲笑我!且去儋州(海南)吧,我就不信你到了那里还能如此的得意快乐。
......
哲宗的询问,打断了章淳的回忆,许是被当初的自己或是像当初自己的赵明诚所感动,也可能是因为赵父是新党得力干将,章淳不忍内部分裂,总之他并没有将此事扩大化,选择了轻拿轻放。
“已故王魏公有言,‘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语言谪人’,何况一太学生耳。此子年轻气盛,毫无从政经验,无法领会陛下新政用意之一二,自是再正常不过,念其确实出言无挑,责令其父赵给事多加管教即可,也显陛下容人之量。”
一向与章淳不对付的曾布正待出言反驳一二,被身旁的蔡卞暗拉衣袖给按住了。
亲身经历过车盖亭诗案的哲宗,自是恨透了这种捕风捉影,因文涉罪的论断,又急于睡回笼觉,见其他几位宰辅没有意见,自是同意了章淳的处置。
众大臣见上面已经定下了,自也不敢多言,于是一场可能掀起北宋第三次文字狱的事件,还不等没资格上今日朝会的欧阳学谕晚上上奏折,就这么被轻轻化解了。
赵明诚自然不知晓朝堂发生的一切,虽然他暗中对各种情况都有所准备,但他显然还没有意识到文字狱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只能说现代人思维的他想问题还太简单了。
赵明诚习惯性的在经义课上打开国学大全继续学习诗经,他已经学到小雅部分了,从这开始诗经的经解难度直线上升,好在加载了刚得到的技能,赵明诚对其的理解力有明显提高,整体学习效率比之先前还有所加快。
:尚书左仆射:一般会兼任门下侍郎,也称左相,此时右相(尚书右仆射)多年未立,故左相章淳也被时人称为独相。
中书侍郎:一般为右相兼任,若单独予官,则称为副相。
枢密使:主要负责军事,也称枢相。
:摘自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与庞元英的《文昌杂录》,北宋哲宗元符时期的朝参制度:其一,.uu
.&#
;&#
;“侍从官而上”为日参官,又称常参官,即“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舍人以上,尚书省侍郎以上,御史中丞以上”官员,还包括枢密院长官,每日赴垂拱殿拜见君主;其二,“百司朝官以上”为六参官,即“三省及御史台官、寺监长贰以上”官员,每隔五日一赴紫宸殿拜见君主,一月共朝参六次;其三,朝官以上有在京职事者为两参官,即“寺监丞、大理评事以上”官员,每月朔(初一)、望(十五)两次赴紫宸殿朝参;其四,“寄禄官通直郎以上”为朔参官,主要包括升朝官,每月朔日赴紫宸殿朝参。
总体来看,朝参频度最高的日参官以侍从官为主体,不过也有例外,如起居舍人、起居郎、左右司谏、左右正言,上述官员尽管不是朝廷最为倚重的清望文官,不在一般意义上的侍从范畴之内,但也加入到了垂拱殿日参的行列之中。
:丁酉科章衡榜进士可以算是名榜了,主考官是欧阳修,上榜之人更是豪华阵容,说一句明星榜也不为过,其中有苏轼、苏辙、曾巩、章淳、曾布、程颢、程颐、张载、吕惠卿、王韶、郑雍、梁焘、林希、张璪、张师道、邓文约等等,这里面群星荟萃,唐宋八大家得其三,儒学大家如二程与张载,变法派风云人物章淳与吕惠卿,其中还有九位后来都位及宰执。
后世之人,都将嘉佑二年的科举誉为“千年科举第一榜”,苏轼在这其中也不过上了进士乙科(第二等),可知那一届科举有多么恐怖,而身为状元的章衡实力又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