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士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众将士纷纷点头表示赞成,毕竟对秦军而言,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屯田都不过时。</
>
如果可以,秦军都会把庄稼种到月亮上去。</
>
魏呴补充道:</
>
“属下以为杨将军所言甚是。”</
>
“且西套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活,虽是干旱缺水,但我等可引黄河灌溉。确是屯田耕种的一片好地!”</
>
西套地形由北到南可分为两个区,分别是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
>
原始部落族群更喜生活在南部山区,因为南部山区有大片的天然草场,有许多野生动物,原始部族主要依靠狩猎为生,所以自然就聚集在南部山区。</
>
北部平坦的川区就是秦军这些种田人最喜欢的了,如果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干旱少水。</
>
但这缺点根本就算不上缺点,东边就是黄河,以秦军此时发达的水利灌溉技术,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这片荒地变成良田。</
>
于是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许应身上。</
>
在这方面许应是专家,所以当然要由他下结论。</
>
但许应却于反常态的一言不发,直到这时他才不得不回应。</
>
许应看了看地图,就皱眉说道:</
>
“在此地发展农业确是可行。”</
>
“只是……”</
>
说着许应迟疑了下,就对扶苏拱手说道:</
>
“属下以为有两点难处。”</
>
“其一,若是兴修水利必等我调来大批劳力,我等可有如此多的人手?”</
>
王贲回答:</
>
“去九原调一批来便可。”</
>
此时的北地已有二十余万百姓,且还在不断的增加,调个几千或上万劳力没什么困难。</
>
许应想了想,又接着问道:</
>
“那么便有其二:我等可有充足的食物供劳力及驻军食用?”</
>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帐蓬内的将士就纷纷点头。</
>
沈兵暗道这许应不愧是农家,知道凡事都不可一蹴而就。</
>
西套这地方的确可以发展农业。</
>
西套在现代就是宁夏地区。</
>
它与西部的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和伊犁河谷并称西部的“五大粮仓”,被中外经济学家誉为“发展农业不可多得的地区。</
>
问题是此时的西套尚未开发,一没有劳动力二没储粮,距离中原粮食产地距离又远……</
>
此处距五原八百里。</
>
八百里虽不算远,但因为北地过了农期所以五原、九原、云中等郡都不产粮。</
>
这些地区的粮食全都来自中原补给再加上云中郡织布换粮。</
>
也就是说,粮食主要来自雁门郡。</
>
而雁门郡距离五原就有一千五百里,这几乎已经到了北地运输的极限……以粮草日行五十里计算,这一千五百里都要走一个月,运输队往返一次就要两个月。</
>
这也是五原郡发展最缓慢的主要原因。</
>
试想,若迁了大量劳力和军队驻守五原郡,那就会成级数的提高运输队的困难。</
>
这还是在雁门至五原之间有路可循的基础上……在沈兵的秦军进驻这一带之前,赵国李牧就在此经营多年,于是本身就有路。</
>
但五原至西套的八百里却只有匈奴南下骑军踩出的一条小道,有些地方甚至无路可寻。</
>
若是要从雁门郡将粮食运到这里,少说也要两个月。</
>
从另一个方向也就是到咸阳也有一千五百里,而且南面到处是山地连小道都没有,运输更是困难。</
>
在这情况下,别说调来一万劳力,便是调来一千劳力只怕都很难生存。</
>
于是许应说道:</
>
“是以属下以为西套应暂缓经营。”</
>
“待明年五原屯田产粮,再经营西套便轻松许多。”</
>
扶苏点头说道:</
>
“先生此言有理。”</
>
许应说的的确有道理。</
>
五原此时正在修筑水利并做屯田准备。</
>
等明年开春也就是三、四月就可播种,七月就成熟。</
>
到时粮食就可以从五原运输,运输线就缩短至八百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