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胖子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君廓愣住了。结啥亲啊?

经过李瑗口沫横飞的讲解,王君廓理解了双方结成亲家的种种好处,当即回复:好啊。

定亲后,李瑗很高兴,他发现王君廓是实诚人,靠得住。

吃完饭,王君廓也很高兴,他发现李瑗是个傻子,容易骗。

总之两边都很满意。

自此李瑗把王君廓视作自己的心腹,放心大胆地将军务交付给了他,且但凡遇事必然要找王君廓商量,王君廓说的,他基本都听。

于是就到了那一天。

李世民派来通事舍人崔敦礼召李瑗入朝述职,李瑗这下慌了。因为他跟太子李建成一向关系密切,算是太子党的核心外援之一,这事是个人都知道,如今李建成雌伏,李世民雄起,还派人来叫,这明摆着是来找茬的。于是李瑗赶忙找来了王君廓商量对策。

“大王如果入朝必然不能全身而退!”

王君廓是这样回复李瑗的担忧的。然后,在李瑗不知所措的目光中,王君廓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京师如今虽有变故,但事未可知,大王以皇亲国戚之尊出镇一方,坐拥数万精兵,怎能听从一介使者之言,乖乖束手就擒?况且我听说赵郡王李孝恭已然被捕,而太子、齐王又身首异处,大王倘若草率入京岂能自保?!”

李瑗热泪盈眶了。不愧是心腹亲信,分析得就是透彻周到,既然如此,索性为太子、齐王报仇,反了。

于是李瑗立刻将崔敦礼扣下,开始集结军队,并暗中招呼另一位铁杆北齐州刺史王铣来幽州商讨具体的行动方案。

事实上,正为造反忙得热火朝天的李瑗并不知道,王君廓不仅仅是他的心腹,同时也是另一个人的亲信,不巧(或者说很巧)的是那个人的名字叫做李世民。

王君廓的计划很简单,就是配合李世民的动作将李瑗逼反,然后再在合适的时机,动用手上的军队将其拿下。

在他看来,以李瑗的智商水平是不可能识破自己的计划的,所以他只需要耐心地等待,等到李瑗把造反的证据都准备得差不多时,他再来一个人赃并获,届时李瑗锒铛入狱,自己功成名就,不亦乐乎。

然而在李瑗身边终究还是有明白人的。兵曹参军王利涉就算一个。

王利涉官没李瑗高,智商却明显比李瑗高,他找到李瑗告诉这位不开窍的王爷这么不奉诏就擅自调动军队属于明显的造反行为,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如果下面的诸州刺史稍有怀疑,拒不从命,你的军队就征调不来,到时候长安派兵来打,势必立马完蛋。

李瑗又一次慌了,他马上提出了那个百问不厌的问题,你说该怎么办呢?

“崤山以东之地,之前属于窦建德,各地的豪强首领都曾接受过他的官职,如今这些地方豪强全被罢黜沦为平民百姓早就心怀不满,我们可以利用这部分人,由大王下令恢复他们的旧职,各自在当地招兵,各地州官如有不从,听由这些豪强就地杀而代之。此计如果施行顺利,河北之地可很快平定。然后大王再派王铣与突厥取得联络,请他们取道太原,兵临蒲坂、绛州;大王则亲率大军攻入洛阳,西扣潼关,两军相互配合,不出一个月的时间,天下可定。”

听完王利涉的规划,李瑗彻底激动了一把,他做梦也想不到造反居然也可以如此大手笔,甚至搞得好还能过把皇帝的瘾,因而激动之后,他马上答应全面落实王利涉的计划,并立刻将具体的实施工作全权委托给了王君廓去办。

差一句没嘱咐到都不行啊。知悉这一情况王利涉赶紧再次拜见李瑗,给出了自己的另一重要判断:“王君廓为人反复无常,应该尽早除去,请大王以王铣代替王君廓主持大局。”

要说这位王利涉真是位人才,不但对形势看得一清二楚,看人也是准得要命。诚如他所言,王君廓不但不会忠于他的新领导李瑗,也不会永远忠于他的老领导李世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让王君廓效忠的只有权力和利益。

可是决定权在李瑗手里,这位大王又素来缺少判断力,所以在他犹豫不决时,王君廓探知了这一重要情报,率先采取了行动。他先找到了王铣,二话不说,当头就是一刀,砍掉了王铣的脑袋。随即一手拿着血刀,一手提着王铣的人头,来到了军营大声喊道:“李瑗同王铣密谋造反,禁锢敕使(指崔敦礼),擅自调兵。如今王铣已死,只剩李瑗,叛党已经无能为力了。你们是宁愿追随李瑗,被灭族呢,还是愿意跟随我讨平叛党,求取富贵呢?”

这还用说?大兵们当即异口同声地表示愿意跟随王君廓为国讨贼(顺便求个富贵)。

就这样,在王君廓的率领下,一千余士兵卷起袖子,憋足力气,向西城冲去。众人先翻墙入城,潜入城内,然后突然发起攻势,攻入了监狱,救出了崔敦礼。直到此时,李瑗才得知大事不妙,立刻率领左右亲兵披甲而出,前来救急。然而在行军的路上,他遇见了那个自己曾经无比信任的人。

李瑗出离了愤怒,他狠狠地瞪着王君廓,一时间不知如何发泄自己的满腔怒火。倒是王君廓并不感到尴尬,看到了李瑗他立即打起了招呼:“李瑗作乱,你们为何要跟着他一起自取灭亡呢?”

庐江王是在作乱,那还打什么?李瑗身边的数百士兵就此一哄而散。成为光杆司令的李瑗自然毫无悬念地被王君廓当场擒获,随即缢杀,传首京师。王君廓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由此升任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李瑗的家眷也被赏赐给他做了奴仆。王君廓看似功德圆满,名利双收。但真的就此结束了吗?

据说李瑗临死之前曾对王君廓大呼,痛斥对方背信弃义,卖友求荣,并做出了最后的反击,一个诅咒。

“你也会轮到同样的下场的!”

对于李瑗的这句话王君廓当时并不在意,其后估计也很快将之抛之脑后,因为对王君廓这样过着刀头舔血生活的人,啥样死的人没见过,所以他从不相信报应这一套玩意儿。所谓因果循环,屡试不爽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当年白起笑了,项羽也笑了。至于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做人还是需要条底线的。

李瑗死了,最不安的人是李艺。同样是太子党骨干,同样是拥兵一方的大将,更何况李艺和李世民间的梁子结得更深,以上种种好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李艺,下一个就是你。就在李艺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他终于等到了来自长安的圣旨:着进燕王李艺为开府仪同三司,食封一千两百户。

应该说,这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预兆。因为所谓开府仪同三司意味着一品待遇,而一千两百户的封户在新皇帝李世民的功臣封赏等级中排在第三阶,也不算很低。无论怎么看,李艺都没有持续不安的理由,可李艺还是终日寝食难安。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他太了解李世民这个人了。他知道,李世民属于那种有恩必报,有仇必复的主儿。这种人看起来可能人畜无害,但那是他还没等到老拳相向的好时机,一旦他觉得时机成熟,必然会立即出手,且一出手就是杀招,那怎是一个狠字了得。

所以李艺觉得自己就如同猫爪中的老鼠,随时随地有被吃掉的危险,就这样李艺度过了备受煎熬的半年,终于忍无可忍。

不得不反了!再这样下去,即使不被李世民下令处死,也会在家里憋屈死。等死,还是拼了吧。

贞观元年(

年)正月,李艺借阅兵之名集结部队,随即谎称接到密诏入朝,带领大军直趋豳州。豳州治中赵慈皓是一个比较负责的官员,&#

;&#

;&#

;

&#

;.&#

;听说李艺的部队路过,立即带人出来迎接。见到赵治中如此客气,李艺就不客气了,他干净利落地把赵慈皓绑了起来,顺手接管了豳州城,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消息传来,李世民立刻予以高度重视,他派遣长孙无忌、尉迟恭担任平叛军统帅火速开赴豳州痛击李艺。可是当二人赶到豳州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李艺竟然已经被打败了!

原来赵慈皓被捕后暗中联系了城中统军杨岌密谋袭击李艺,夺回城池,没想到行事不秘,被李艺得到了风声,把赵慈皓由软禁改为了下狱。好在当时杨岌人在城外,反应也比较快,发觉形势有变立即挥兵发起了突击,打了李艺一个措手不及,李艺的部队就此崩溃,除其本人在几百名骑兵的掩护下北投突厥外,他的老婆孩子全部当场就擒。

李艺虽说趁乱成功跑路,但他却没有刘黑闼那样幸运到达避难地,走到宁州境内就被左右造了反,死在了逃命的路上。

作为叛国逆臣,李艺虽然死了,可也要加以惩戒,以警示后人。于是李艺先被从皇室族谱中剔除,恢复了罗艺的本名,接着被剥夺生前一切职务,其妻孟氏、其弟利州都督罗寿坐诛。至此,太子李建成留存在地方上的残余势力被一扫而空。李世民终于达到了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状态。这一年,是李世民登基坐殿的第一年,这一年,李世民二十九岁。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

-

卷),当当

.

折限时抢购,京东满

加载中,请稍候......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

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

大铃铛
大秦:秦始皇能听到我的心声简介: 大铃铛书友Q群:429537593 欢迎加入 重生到秦朝末年,眼看秦始皇就要东巡而死于途中,李肇决定先从秦始皇身上赚些快钱,再远离这个地方,殊不知,秦始皇竟然能听到他的心声,给他封爵封官,将他绑定于大秦。 秦始皇说:“你敢溜,没收你千万财产。” 李肇害怕了,说:“陛下,我不溜了,我愿意给你养生品,助你延年益寿。” “给你出谋献策,改变大秦即将灭亡局面;给你现代化
其它 连载 253万字
我到明朝开特区

我到明朝开特区

宸翕
我到明朝开特区简介: 骚年! 见到我天朝上民,还不献上你的膝盖!
其它 连载 210万字
魏小宝的强盗生活

魏小宝的强盗生活

黄石
魏小宝的强盗生活简介: ; 好汉不吃眼前亏!奶奶滴!老子就喜欢做乌龟!魏小宝发出感慨,毅然被招安。 做了清国的芝麻小官,每天混日子,不料飞来艳福,被清国公主看上,成就一段小宝与建宁的佳话...... 老子就是强盗出身,咋滴?不服吗? 莫名其妙做了现成驸马,跳梁小丑摇身变成国家栋梁,三言两语玩转朝廷,粗鲁语言顿时风靡朝廷上下,兼又有绝世美女真情投怀送抱...... 天啊,这是啥世道!小小山贼玩转世
其它 连载 115万字
唐朝九千岁

唐朝九千岁

霜之小漠
唐朝九千岁简介: 苏阳有幸见到了一名传说人物。 明天的新太子,两个月后的新皇帝,未来的天可汗。 女皇武则天的公公,玛丽苏男主Pro Max版,大唐外挂第一人。 比《薛定谔的猫》还早一千年《贞观的史书》发起者,帝国最强の天龙,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前,假宦官苏阳正式踏上了大唐之路。
其它 完结 9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