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一月十日深夜,一骑红翎飞骑扬着通关令,马不停蹄一路疾驰进了长安通化门,待到西内苑的玄武门前滚鞍下马,一顿鞭子抽开城门官的阻拦,将太原府的急报送进了政事堂的书房内。
来人势急,书房的侍灯太监不敢怠慢,忙将刚入内间小憩的兵部尚书韦见素重新唤醒,递上急报。韦见素睡眼惺忪,连值了几个夜下来,已然精疲力竭,根本无心搭理,便令太监念报来听,当听到“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结兵数万南下,设计掳走太原府府尹杨光翙,不日即将大兵压境”,顿时脑袋“嗡”地一声,整个人打了个激灵,接过报来又细看了两遍,这才完全清醒过来。
花了好几盏茶的工夫,派人去将太常卿兼户部侍郎,“同平章事”的杨暄和京兆尹魏方进连夜从府上请来,韦见素早已是等得心焦如焚。
“此事究竟坐实了没有?”杨暄气急败坏地赶到时,,对这突如其来的急报仍半信半疑。
“对啊韦大人,会不会又是有人故意假传消息啊?”京兆尹魏方进一边在旁附和,一边还帮着侍灯太监一道替杨侍郎端送着茶水。
韦见素听了愈发着急,想要开口辩驳,却急得舌头打结,结结巴巴根本说不清楚,最后索性直接将急报丢给京兆尹自己去看。待魏方进细细一瞧,这五百里加急的军报是由太原府主簿亲自执笔,具言留守大人杨光翙被掳走于城下,当日便收到范阳节度使府送来的投诚劝降书,说三日之内,守城诸官兵若卸甲弃械,缴送军册,则入城之后无伤百姓分毫,若不然则攻城屠境,人畜不留。言之凿凿,其情其状若非亲历亲见,何以杜撰得如此真切?魏方进看得额头直冒冷汗,怯生生地转向杨暄说道:“杨公子,要不还是转呈首宰大人定夺吧。”
三人最后决议,由身为杨国忠长子的杨暄,径往华清宫圣人及宰相处报信,韦见素和魏方进则急调龙武大将军禁军陈玄礼将军入大内听命。
待杨暄亲赴车马赶到华清池递上军报时,已是第二日晌午。正在御前随侍的杨国忠听说安禄山举兵反叛的消息,先是不信,然后又说“怎地这么快?”,最后竟兴奋地找到高力士,拍着胸脯说:“怎么样阿翁,我早说过他安禄山必反!”
此时圣人正与杨太真同池沐浴,仅高力士只身入得汤池内禀报,少倾即出,只带出了一句“圣人知道了”。见此状,杨暄到父亲身后附耳道:“看样子圣人许是不信,父亲不如先与我一同回去,我怕韦大人一人应付不来。”杨国忠听了点头同意,托高力士代禀告退,自与杨暄一同回城。
及至入夜,又有东边诸多被劝降之城的急报送至,同样是说安禄山于范阳起叛兵,更为详细地是,说安禄山领大军十余万人,开抵定州召开誓师大会,宣称得授圣人密旨,率军入朝讨灭奸相杨国忠及其党羽,而前日虏获的太原府府尹杨光翙亦在誓师会上被当众枭首祭旗!杨国忠又惊又气,一边派人往河北、河东诸道、府传旨“闭城清野,官民相胁一致,共御叛匪”,一边找兵部尚书韦见素商议。
“会微”,他叫着韦见素的字,“如今匪众势大,依你见,该如何调度兵马?”
“河北道距此两千里有余,京城暂且无虞。臣下料想,叛军下一个矛头定是东都洛阳。若东都有失,贼势必将更大。”韦见素抚着额头,尽量镇定地回道,“即便是急调京兆乃至河西、陇右兵马,皆是远水不救近火,如今之计,唯有派大将急往洛阳开府库,就地募兵拒敌。”
“父亲,”杨暄忽然凑到杨国忠耳边低声道,“安贼奸恶,竟敢矫诏圣人密令,师出之名正是冲着咱杨氏一族,而非圣人朝廷。眼下若能抵叛军于东都,发兵前去尽快剿灭,则我杨氏方能保得全虞。若不然,则满朝内外于我异心之人,摇摆之辈势必蠢蠢欲动,人心更加惶惶。”
杨国忠听了顿时背脊发凉,但沉吟片刻后,眼神逐渐又坚定起来,抚掌说道:“好!便依韦尚书之议。”
计议已定,杨国忠再亲往华清池面圣。入得私内,只见圣人衣冠未束,披头散发地在御座前来回踱步,全无往日的悠闲自若,分明也听闻了后续的军情,终于明白安禄山确是反了。
“杨相国,”圣人见杨国忠进来,没等他行礼,急着开口道,“朕悔不听爱卿之言啊!听说一夜间河北一道竟冒出十多万的叛军来,究竟何以至此啊?”
杨国忠见圣人这般苦状,竟颇有几分得意,缓声安慰了几句,将之前同韦见素商议的对策向圣人一一禀明,接着又说:“陛下且宽心,自陛下开元盛世以来,国强民富,四海皆平,民心所归者远及番外。臣坚信河北一道官民自上而下,定能团结一心,誓死抗敌!更何况,东都洛阳府库充实,足以募得数倍于匪众之精兵猛士。”见圣人逐渐平静下来,他走到近前道,“如今最要紧的,是尽快选定讨贼军的元帅人选,即刻便赴东都开仓募兵。”
“好好!”圣人听了心绪重又稳定了下来,“你心中可有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