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三十 举国之力推1本期刊 (第1/2页)
肥美的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趁着这次机会,许秋也顺势了解了一下
期刊分区的方法。
一直以来,关于
期刊分区影响较为广泛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
公司(汤森路透)制定的分区,一般在每年的六月底更新;第二种是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制定的分区(简称中科院分区),一般在每年的十月底更新。
这两种分区方式均基于
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但具体的计算方法以及划分依据有所不同。
汤森路透每年会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
,简称
),
会对其中收录的
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指数加以统计,最终将收录期刊分为
个不同学科类别。
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
、
、
和
四个区:
即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
%(含
%)期刊划分为
区,前
%-
%(含
%)为
区,前
%-
%(含
%)为
区,
%之后的为
区。
显然,汤森路透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被均匀分为四个部分,每个分区中期刊的数量都是相等的。
中科院分区参照了
分区,将
中统计到的期刊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
大类。
然后,再将
大类期刊各自分为
个等级,即
个区。
中科院分区的标准写法是阿拉伯数字的
、
、
、
区,但有时候也会被写作汉字的一、二、三、四区。
中科院分区设计思路始于
年初,旨在纠正当时国内科研界对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数值差异的忽视。
换句话说,那个时候的科研工作者评判一个期刊的好坏,几乎只看影响因子,觉得影响因子高就厉害。
这显然是不够客观的。
因为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不同学科的差异。
比如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的影响因子普遍偏低,化学、工程技术这些偏应用的影响因子普遍偏高。
分区的目的,就是让同一领域期刊进行内部
。
比如化学类的期刊和化学类的比较,物理、数学类的期刊和物理、数学类的比较,然后决出一个高下来。
至于具体怎么划分,官方的表述是:
中科院分区表选择学术影响力作为划分方式,把每个学科的所有期刊按照学术影响力,即
年平均影响因子(
)由高到底降序排列,依次划分为
个区,使得“每个分区期刊影响力总和相同”。
由于学科内期刊的
年
的“偏态分布”,这使得“
区期刊数量极少”。
为了保证期刊
区期刊数量,
区期刊取整个学科期刊数量总数的
%,即
年平均
最高的
%的期刊为
区期刊。
、
、
区期刊使用
年平均
总和相同的方式划分。
具体方法如下:
、把每一个学科的期刊集合(数量为
本)按照
年平均
降序排列,以下各步计算,均基于此顺序。
、前
%期刊(该学科期刊总数量的
%,即
%*
)为
区期刊。
、剩下的
%期刊中,计算它们的
年平均
的总和
,然后求总和的
/
,即
/
,剩下
个区的每区的期刊影响力累积和各为
/
。
、上一步的期刊集合,也即除
区期刊外的期刊集合中,从第
本期刊往后计数,如果它们的
年平均
的总和
等于上个步骤计算出的总和
/
,那么这些期刊就是
区期刊;相同的方式可以划分出
区期刊,剩下所有期刊为
区期刊,即
=
=
=
/
。
官方的表述比较复杂,许秋直接找到了具体的统计数据:
个大类中,工程技术类期刊总数有
本,其中一区期刊数量为
本,二区期刊数量为
本,一二区期刊合计数量为
本,一区期刊数量占比为
.
%,二区期刊数量占比为一二区期刊合计占比为化学类期刊的这几项数值分别为:总
本,一区
本,二区
本,一二区合计
本,一区比例
.
%,二区比例一二区合计比例许秋又浏览了一下其他大类的数据,大类与大类之间的具体比例虽然有所差异,但总体差别并不明显。
大体上,各大类中影响因子前
%的期刊为该类
区、
%-
%的期刊为该类
区、
%-
%的期刊为该类
区,其余的期刊为该类
区。
可以近似这样理解,发表在一区期刊上文章的平均水平,在同领域中就是前
%,超过了
%的同领域其他文章,发表在二区期刊上的文章,平均水平在同领域中是前
%,以此类推……
中科院的这种分区方式,导致中科院分区中
区和
区的杂志非常少,而汤森路透分区
的期刊数量远远多于中科院
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