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九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秦历四月下旬,在内阁行文天下建立河西和安南两郡后仅仅五天,吏部就火速下达了对河西和安南两郡的郡守以及郡尉人选的任命。

宗正府给事中嬴誉、给事中嬴直官升两级分别迁任河西和安南两郡郡守。蒙阔赐骁骑将军号,任安南郡尉;九原副将苏角赐武威将军号,任河西郡尉。

两郡郡守下理政司、布政司、按察司、督造司、判官等各司吏员也尽皆都从内史郡、包括咸阳、雍城三地抽调完毕。当然各司主官如今还是没有的。

没有从皇家学院中遴选而是从内史郡中抽调经验丰富的吏员赶赴这新设的两郡,自然是为了用最快的速度搭建好两郡基本的构架,尽快建立有效的统治了。

究竟这些抽调的吏员到底谁能够升任两郡各司主官,显然在今后的时间里只有两郡郡守来考察并向吏部提出意见,最终由吏部来任命。

除河西和安南两郡外,平夷、内蒙、辽宁、黑龙江四郡包括郡守以及郡守之下各司吏员吏部同样也在紧急的遴选当众。

将民生和军事从各郡中彻底的分开,以免各郡主政者势力膨胀到朝廷无法遏制的地步形成国中之国。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胡亥都必须慎重对待的一件事情。

帝国的版图再大,却不能在地方上做到中央的政令令行禁止、不能对地方保持强有力的有效统治的话,就算把全世界都囊括到大秦的版图内在先秦这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那除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还能有什么用?只不过是镜花水月而已。

……

咸阳,灞宫。

笼罩灞宫的茂密松木林一年四季长青,只是随着春天的到来由原本的深绿而变成了诱人的嫩绿。

灞宫靠近渭水支流的一侧。原本茂密的松木林早在年前就被砍伐出一块足足有三十亩方圆大小的空地,这些空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块块耕犁精细纵横阡陌的水田。

将袍襟下摆塞在腰间、赤着双脚站在田埂上的褚文看着三十亩已经变得葱绿一片的水田,乐呵呵的在皱巴巴的青袍上擦了擦手上的泥巴,浑然不知自己的官袍上已经是泥泞一片。

这些葱绿就是农家几位老人用生命跟随蒙阔从中南半岛换回来的,但是,这些来之不易的野生稻种上每一颗都沾染了龙卫府死士们的鲜血。

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稻种绝对不可能出现在咸阳。更不可能像如今这样看到大片的葱绿。

这些稻种被不远万里带到咸阳,从正月开始褚文就领着一众农家以及墨家还有皇家学院的老学究们在御林军的帮助下开辟出了这块隐藏在灞宫密林中的水田。

野生稻种能不能够在关中土壤上存活乃至产粮,这三十亩试验田承载着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而只有野生稻种能够存活。大秦才能在这些能够存活的稻种基础上改良出真正适合关中土壤的粮种,然后推广到全国乃至江淮一带。

实验稻种,最好是用熟田。但是因为这些稻种大多都是生活在潮湿闷热光照较多的中南半岛以及云贵高原一带,考虑到也许用新土更能检验这些野生稻种的适应能力,褚文在和农家几位老学究商量过后。上奏胡亥。胡亥在考虑了一番之后,将实验用的水田选在了戒备森严的灞宫附近。

粮食的培育显然不可能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完成的。野生稻种能够存活,并不代表着产量会比如今大秦各地所种植的粟米小麦等物高上多少。更不代表着,这些稻种能够在关中种植,就一定能够在山东、山西、中原以及江淮一带水网密布的地方能够种植。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明末1642

明末1642

荒夜剑客
明末1642简介: 现代青年柳亚夫,本在一家机械加工厂加工中心上班,一次意外,穿越到了公元1642年秋的扬州。 面对满清即将入关,然后多尔衮颁布“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剃发令,他决心抗清。 伴随着穿越的,有一把精密的专业级游标卡尺。 两年后的扬州城外,他利用游标卡尺创造了一个精密工业基地。面对多铎的满清铁骑,他提着一把手工击针枪,怒向砍来的淌血屠刀。
其它 完结 23万字
隋末夺鹿

隋末夺鹿

牛角的二师兄
隋末夺鹿简介: 隋大业九年,裴璟站在辽东城下,进退皆是死局。 此时,大隋薄暮冥冥已黄昏,世家贵族磨刀霍霍向天下,草原异族野心勃勃往南来,乱军民匪剑戟森森立山头。 裴璟站在大隋的尸体上,环视天下,大声呼喊着:“我来到、我看见、我征服!” 这皇帝,我裴璟是当定了!
其它 连载 220万字
明左

明左

鹤城风月
明左简介: 老旧的王朝摇摇欲坠,新生的思想方兴未艾。 北方的草民奋戈一击,南方的烟柳歌舞升平。 异族的铁蹄肆虐中原,西洋的阴影步步逼近。 手握着二十万大军,饮马长江边,却可耻地做了民族的叛徒。 如今重来一次,不想华夏重复同样的悲剧。 唯有奋起,用铁与血为中华民族开拓出不一样的未来。 这是混乱的时代,也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 我叫左梦庚。 我爹是左良玉。 再回首, 我要让这历史…… 左转! 书友群
其它 连载 86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