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问策 (第2/2页)
风中游荡的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都火烧眉毛了,还在这耍嘴。道光冷哼一声,奕经身体猛然一抖,闭口不言。
道光再问琦善:“琦善,你怎么看?”
琦善身为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自然要拿出一个主意:“回皇上的话,短毛猖獗,当四面围剿。日前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已经奉命调兵,征集蒙八旗铁骑,如今已经集结完毕。当下,可命高丽自盛京东部进攻,把短毛主力吸引过去;然后命僧格林沁趁机掩杀,自蒙古方向进攻盛京;再从关内调集精兵良将,出山海关,双管齐下,一战可定。”
道光暗自沉吟,不置可否。
奏事处太监在外间轻声禀告:“皇上,东阁大学士王鼎求见。”
王鼎是道光帝师,道光幼年时曾颇为敬重,今年王鼎逐渐老迈,年过七旬,行事越发激进,道光不喜,渐渐疏远。
老师求见,不好不见,道光坐起身子,打起精神:“传!”
王鼎恭为帝师,在道光面前有落座的权利,奏事处太监先搬过来一个楠木镶瓷面圆凳,在矮榻前放好,然后才出去宣王鼎。
王鼎进到暖阁内,同样下跪请安:“臣王鼎恭请皇上圣安。”
道光挤出一丝喜意,抬手虚引:“免了吧!”
王鼎年事已高,行动间依旧利落,来到圆凳前,并不落座,躬身肃立:“臣听说盛京短毛势大,盛京已经落入贼手,臣寝食难安,特此求见皇上。”
道光面带笑意:“老师花甲之身,尚不忘忧国忧君,可为良臣楷模。”
王鼎深施一礼:“份内之事,不敢妄求。不知皇上可有对策,以平短毛之乱?”
道光面色转为阴沉,怒视穆彰阿和奕经一眼;穆彰阿和奕经大恨,心中对王鼎大骂不已。
琦善略略欠身,把应对之策再说一遍。
王鼎不留情面:“此为权宜之计。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琦善面色一红,心中对王鼎同样破口大骂。
道光面露希翼:“老师可有对策?”
王鼎忧心忡忡:“如今八旗兵制逐渐荒废,八旗子弟已不复当年之勇;仅凭朝廷现有兵力,恐怕力有未逮。为今之计,&#
;&#
;&#
;&#
;&#
;&#
;
&#
;m&#
;唯有改变兵制,方可一劳永逸。”
道光难掩失望,又是这一套。
果然,王鼎继续:“想要一劳永逸,还要靠壮大自身实力。八旗兵丁既然不堪大用,就应该另辟蹊径。以臣之见,如今唯有改变祖制,允许各省自立军备,择精壮之士加入军队,设立汉军营,名曰‘绿营’。如此则可一改八旗颓势,可保我大清长治久安。另:微臣听说,短毛火器厉害,一炮下来,糜烂十余里,数十步内,人畜皆化为糜粉,此人力不可当也!本朝十二年,曾提出‘军储利器,枪炮为先’,但不久复下旨‘枪箭并重,不容偏废’。因此,我大清军队到目前仍是以刀枪剑戟为主,火器为辅;事已至此,当锐意革新,命造办处研究火器,精工细作,装备军队,这才能和短毛抗衡,不致徒耗人力。请皇上明鉴。”
道光心浮气乱,王鼎啊王鼎,你只看到眼前的局势维艰,就不再多想一步。这‘绿营’‘火器’难道是想用就用的?一旦汉人有了军队,再有了火器;恐怕不会进攻短毛平叛,首先就会攻击大清,到时候岂不是自掘坟墓?
穆彰阿等人更是怨气丛生:个老不死的,连“无论奏对何事,必以三语为率,并须简浅明白,不须上再问”的规矩都忘了。给你凳子你不肯做,心安理得的在那里长篇大论。爷爷我可还在地上跪着呢,纵然是膝盖下面有棉垫,也不能这么糟践人啊?
皇帝和大臣都是这个态度,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