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积重难返 (第1/2页)
风中游荡的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盛京将军府前厅,会议仍在继续。天色已晚,护兵点上蜡烛,外面套上灯罩,前厅顿时亮堂起来。
忙活一天,众人还没有吃晚饭,都有点饥肠辘辘。武牧传饭,护兵们给众人送上晚饭,先吃过晚饭再继续开会。
这是个缓冲的机会,武牧接着吃饭的时间和陈江月做了简单交流,沟通一下意见。
气氛有点沉闷,众人都有点食不甘味,草草吃完,会议继续。
武牧及时发现自己的失误,马上改正:“对于文人和旧有官吏,要有鉴别的使用,要遵循一个原则:能上能下;能则上,不能则下。具体的衡量方式,还需要咱们继续摸索。我这里有一个基本方式,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盛京城外是以村屯和堡寨为基本单位,城内是以街道为基本单位;清政府在这些基本单位中设置了保长,作为基层官员。咱们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村屯和堡寨中设置村长,在街道中设置街道主任,政府会给这些村长和主任发放薪酬,由村长和主任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村长和主任的人选由百姓推选,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监督作用,咱们的政府官员只需要管理好村长和主任就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政府的工作负担。清政府的旧有官吏同样有官声卓著的,读书人里也同样有忧国忧民的,这些人可以吸收到政府中。以后咱们的官吏队伍,来源分为四个部分:咱们自己培养一部分;清廷旧有官吏官声卓著的是一部分;有思想有见地的读书人是一部分;以及有突出表现的村长和主任。这其中,要以咱们自己培养为主。好了,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大家一起讨论。”
与会人员的心情好了很多,接下来的会议气氛就比较融洽,会议一直持续到将近子时才结束,众人分头散去。
第二天开始,盛京的恢复工作有序的展开,六团和武唯亮的卫戍部队交接防务,撤出盛京。
武牧签署了一连串的军事命令,一师作为机动部队,驻扎盛京;刘成胜率领二团进驻锦州府,卡住关内清军进入关外的咽喉要道,抵御清军的反扑;陈远志率领三团向北进攻吉林将军辖地;刘基率领四团拱卫海城,防御高丽方向;郑无畏率领海军五团驻守辽东半岛。
确立了军队内部的绝对优势,武牧开始对军队中的世家家族势力进行打压。从卫戍部队开始,武唯亮的卫戍部队组建完成后,立即调往海城,同陈凤玉的卫戍部队换防;戴强退出现役,组建预备役部队,并在海城陆军军校中担任炮兵教官;同时命令郑无畏成立海军学校,开始培养海军军官。
世家势力迟早要退出军队,戴强的退出只是一个警钟。陈凤玉还好说,郑无畏比较麻烦,陈凤玉虽然也是世家出身,有足够的空间,但是在陆军系统中武牧已经确立的绝对中心地位,陈凤玉对武牧形不成威胁;郑无畏则不一样,郑无畏家族又能造船、又能打仗,这样发展下去,海军势必郑家一家独大,这种局面绝对是武牧不允许的。
陈凤玉和郑无畏如果够聪明的话,明白武牧的意思就应该主动提出辞职,从现役部队中退出,转而进入预备役从事辅助工作。都是当初就一起创业的老兄弟,如非必要,武牧不愿意痛下杀手。如果能够用比较温和的方式交接权利,那就最好不过;如果不能和平交接,武牧也别无选择。
等完成战略部署,时间已经到了十月十五,盛京恢复了明代旧称“沈阳”,海城委员会也整体搬迁到沈阳,正式打出了“盛世”旗号,武牧就任大将军,成为盛世的领导人。
经过商议,武牧住进了沈阳行宫,盛世委员会则在原盛京将军府成立了奉天政府。
奉天政府成立当天,就开始行使政府职能,全面接手沈阳政务,武牧也终于送了口气,有时间随便转转。
武牧对这个年代的沈阳还是有兴趣的,就带了几名护兵在城里随意转转,看看沈阳的恢复情况。
沈阳作为曾经的都城,规划相当完善,城里纵横四条大街穿城而过,分别连接连接八个城门,街道两边店铺林立,远比海城繁华。
街道上尸体已经清理完毕,大片的血迹上覆盖了尘土;城市内所有的明火已经全部扑灭,百姓自发清理街道上的垃圾和房屋倒塌后的废墟。
街道两边已经有店铺开业,武牧信马游缰,慢慢浏览。店铺门口都挂着各种各样的招牌,武牧坚持用强制性手段推行汉化,现在招牌上已经看不到了满文,全部换成汉语。
挂着“酒”的是酒楼;挂着“布”的就是布庄;挂着“当”的自然就是当铺;挂着“烟”的则是烟馆。等等“烟馆”?武牧勒住马头,仔细观看这家招牌上写着“烟”的店铺。
门脸不大,门口有两个壮汉分立左右,看到武牧一行人身着军装,颇有点畏惧。一个壮汉跑进去报信,眨眼功夫,一位头戴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的中年人迎了出来。
中年人满脸带笑,边走边拱手:“欢迎诸位军爷光临弊店,小的给诸位军爷请安,不知诸位军爷前来,请多多赎罪,请多多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