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菇凉的小小蘑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方,八宝上师的威名你不知道其实并不奇怪,算一下,这位十国上师应该百岁以上了吧,他久在藏边,少履中原,是以在中原武林声名不显。我也是此前得孙守一道长传功之时偶然提起,得知了不少秘辛。近百年以降,天下刀兵不兴,百姓和乐,是以我中原文运昌盛,百家争鸣,涌现了不少位可以名传青史的宗师大家和学说流派,其兴盛程度不下春秋战国的诸子争鸣。
说起近百年以来的可以称之为宗师的人物,儒释道三教以内,怕是只有这位梵西嘉措大师当之无愧,这位大师的生平可谓传奇之至,刚刚宝宝所说的那段话,出自《密宗诸成就者》,我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也以为是他的追随者粉饰夸大之词,但听过孙道长讲述的事迹,加上我自己后来的考证,方才明白,跟书中相比,此人生平,绝有过之而无不及。
梵西嘉措,听起来好像是藏人,但其实这位大师出生自南天竺,梵西嘉措是他后来的名字,他的本名应该是普悉科多,译为天生聪明的人,出自南天竺娑罗门一姓,出身高贵。传说普悉科多生于香樟树下,天生聪敏,还在吃奶的时候,听到僧众唱念佛经,很快便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且过目不忘。二十岁的时候,他聪慧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天竺,人们都称他为龙树菩萨转生,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在天竺那样一个佛国,他本人又极具慧根,年轻的普悉科多对佛教教义并不感兴趣,反而转身研究各种方术,技击,书上记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无不悉宗。就是除了佛法之外的一切,他都兴趣额浓厚,尤其讨厌别人称他为龙树菩萨的转生,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抵触这个本可以带给他无上荣耀的身份。以至于后来,他的所作所为有些入魔。
传闻中的龙树菩萨,年青的时候也是做下了诸多恶业,后来幡然悔悟,终成一代高僧,所以尽管普悉科多表现出了对佛法的厌恶,但南天竺的诸多高僧大德无一例外的都对他的行为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甚至当时的僧王,还专门给他找了各门各宗的师傅,教授一切他感兴趣的知识,这些所谓的师傅,整天对普悉科多寸步不离,变相的监视,终于有一天,普悉科多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生活,他纠结了两位在天竺极为有名的方士,效法龙树菩萨,对外号称:天下理义可以开神明悟幽旨者,何以,骋情极欲最是一生之乐。意思是说,但凡是有点技术含量的东西,我都学会了,还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快乐呢,只有放纵情欲了。于是,自立欢喜禅。此门教义便是教人骋情纵欲。人啊,本来就是放纵容易,克制艰难,很快,欢喜门在天竺就拥有了大批追随者,搅乱了整个国家的风气,弄得整个天竺乌烟瘴气,伦理大废,这世间的事,本来就是建立容易,破坏简单。
志得意满的普悉科多整日沉湎于纵情骋欲,深深的迷失在在这种日子里,面对诸多反对者,他甚至一度起了自立为王,彻底建立一方乐土的念想。
至此,当时的天竺国王,佛门再也容不下他了。包括很多百姓,都视之为魔鬼。天竺皇室下令追捕普悉科多,取缔欢喜门,大肆屠戮其门人,一时间恒河水为之变色,欢喜禅的追随者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当时的佛子,也是后来的小乘教宗,戒日王弗多那,在大日王宫与普悉科多斗法论道,经过三日夜的艰难苦战,终于辩倒了不可一世的普悉科多。
当时的皇室,佛门并没有斩杀普悉科多,而是放逐了他。经此变故,普悉科多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荒唐,从此流落雪域高原,一路苦行,经过难以言表的累累困难,来到西域十国,在这里他化名梵西,译为自天竺西来,终日跟奴隶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十数年。期间他勤勉修行,顿悟大乘法论,为了尽赎前愆,开始造论,十年间,造论十数部。所著诸经皆为大乘佛法的典论。从此奠定了他大乘宗师的基础。前代可汗阿史那默托赐为嘉措,被诸胡尊为十国上师。
藏历铁牛年八月初三,戒日王弗多那,西行传法,来到瀚海,见到了已经成为梵西嘉措的普悉科多,二人在盂兰法会上切磋十日,最终,小乘法宗戒日王弗多那被他的大乘法论辩服,从此留在西域,成为了梵西嘉措最忠实的追随者,直到圆寂。
小方,听到这里,你还觉得宝宝对他这位师父的评语言过其实么?谢卿对着方徊笑道。
额,好吧,看来宝宝的师父是真有两把刷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