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五 肝帝的1周,Y系列材料到手 (第1/2页)
肥美的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组会结束后,众人返回
。
过了一会儿,吴菲菲突然兴奋的说道:“我的签证通过啦,许秋、韩嘉莹你们也快去查查。”
许秋看了眼吴菲菲的电脑屏幕,浏览器上的页面是漂亮国签证中心,最上面标注着“
(已签发)”,下面则是申请人的
码,护照签发时间,以及一段英文备注:“你的签证已经通过,如果
个工作日内未收到签证,请联系……”
“蛮快的嘛。”许秋随口回应了一句,然后和韩嘉莹也去查了一下,发现他们签证状态同样显示是“
”,于是说道:“我们的签证也通过了。”
“你们运气都挺好的呀,没有一个被审核,“就是不知道申请下来签证有效期限是多久……”田晴解释道:“像漂亮国旅游签证的有效期一共有几种档次,分别是
个月、
年、
年、
年、
年还有永久性有效,我之前办的旅游签证的有效年限是
年,相对来说算比较长的了。”
“对了,你们收到护照后,记得还要去
网站上更新一下你们的资料,这个必须要在你们前往漂亮国之前进行更新,不更新的话之后的入境就会受到影响。”田晴顿了顿,又补充道:
“噢,还有这个网站是免费的,有时候直接千度的话,会搜索出来一个假的官网,然后会收取几十刀的手续费,记得不要被千度给坑了。”
吴菲菲笑着回应道:“没想到千度的业务拓宽的这么广泛啊,之前是接卖鞋的广告,接医院的广告,现在都成功和国际对接上了。”
……
吃过中饭,许秋只身前往江弯校区,他这周的工作计划是合成出
系列受体材料,同时在实验的间隙完成《焦耳》文章的撰写。
韩嘉莹和邬胜男全部都留在了邯丹校区,学妹这周要制备基于
的电池器件,同时还要进行其他表征测试;博后学姐这周要和魏兴思实时沟通基金项目撰写的事情。
另外的两个本科生,殷后浪和徐心洁见状,都留在了邯丹校区。
其实,许秋并不介意亲自带一带两位新人,可新来的几个本科生在对待他的态度上都有些特殊……
怎么形容呢?大概是尊敬而又疏离,有点类似于他刚进组的时候看待魏兴思的感觉。
在不知不觉中,许秋学生的身份在悄然的褪去,逐渐向一个研究团队的领导者进行转变。
下午一点多,许秋到达江弯校区,首先来到先材四楼的学生办公室休整。
今天这边的大办公室居然有人搬了进来,三男一女,看起来是同一个课题组的。
许秋推测可能是其他课题组在江弯的实验室,已经装修的差不多了,打算响应学校的号召往江弯进行搬迁了。
不过这四个人,许秋一个都不认识,因此也没有和他们打招呼,直接拿出钥匙开门,进入里间的小办公室中。
扫视了一圈办公室,看到韩嘉莹的桌位后,许秋果断选择“鸠占鹊巢”,占领了学妹的位置。
因为学妹的这个椅子上有一个软垫,坐起来比较舒服,而且周边装饰的也非常好,可以令人心情愉悦,获得一个工作效率+
%的
。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
.
【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坐在椅子上,许秋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规划实验方案,隐隐约约似乎还能闻到学妹留下来的味道,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系列的受体材料,许秋在设计之初其实也是有“简化受体材料的合成步骤,降低受体材料成本”方面的考量。
比如
材料的合成,就是因为
用到的是合成难度比较高的
-
端基,所以才用
-
端基取而代之。
本来许秋没指望
的性能有多好,结果歪打正着,
的性能反而比
还要好,最高器件效率更是达到了
.
%。
这段时间,许秋还参照前期
体系的经验,对
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利用模拟实验室,许秋设计、合成了
-
,一共
种受体材料。
可惜的是,这些材料的器件性能并没有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仍然停留在
-
%效率的级别。
具体来说,
是相对于
进行的调控,将
端基的
改为
-
,算是和
、
属于同个系列的材料,器件效率虽然略差于
,但也达到了
%+。
之后的
-
都是相对于
进行的“改进”。
其中,
是将
中与
单元相连接的噻吩并噻吩
,替换为噻吩并噻吩并噻吩
,用来拓宽中央单元的共轭长度,最高效率
%+。
、
是把
分子中
单元氮原子上的侧链进行修饰,
用的是
-乙基己基,
用的是同样碳原子数量的直链烷基——正己基,而
用的是碳原子数量增加了
个的
-丁基癸基。
、
的效率均在
%+,没有超过
。
、
是把
分子中
单元与
单元连接处
原子上的侧链进行修饰,
用的同样是
-乙基己基,
、
分别是正己基和
-丁基癸基,
、
的效率均在
%+,同样没有超过
。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
系列材料的“底子”比较好,效率的平均水平都是在
%-
%,而之前
系列的平均水平在
%-
%,再早一些的
系列,在
%-
%。
分子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种材料的性能上限。
另一方面,也说明
这种材料已经优化的较为完善。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就不能“小打小闹',而是需要对中央单元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比如将
单元更换成其他单元。
许秋将脑海中产生了一系列想法,交由模拟实验室代为摸索。
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把初代的
系列材料在现实中合成出来。
许秋的目标材料是
、
、
和
,这些材料的中央单元都是同一种,只有端基不同,可以“一锅端”,极大的节省时间。
至于
、
,暂时被他放弃了。
理论上也可以把它们合成出来,水两篇一区文章,但没那个必要。
甚至对于
-
这四种材料,许秋也不打算水太多的文章,因为现在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
主刊。
假如每次优化一点点,就发表一篇文章的话,固然文章数量会多一些,或许能有五六篇
、
、
这种级别的文章,但可能会错失登顶
主刊的机会。
这不仅仅是为了系统任务,也是为了自己的科研生涯之路。
一篇《自然》的含金量,可比十篇
都要高。
基本上有了一篇《自然》,在国内升到“杰青”的位置,就是时间的问题。
因此,许秋的打算是先憋一波大招,然后直接打出王炸,一次性把效率提到非常高。
比如达到有机光伏领域一个公认的门槛
%,甚至突破这个门槛,达到
%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冲击一篇
还是很有机会的。
可以想象一下,现在有机光伏的同行们还在为效率突破
%而努力(效率破
%的《自然·能源》还没发表),如果没过多久一篇文章直接把效率做到了
、
%,那将有多么的震撼。
具体的合成方案规划,因为
-
材料端基
单元是之前
体系用到的
衍生物,所以不需要重新合成,主要考虑的是中央
单元的合成。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系列受体的分子结构,已经不是
体系时
结构。
中央
单元的性质接近于
单元,而
两边的
单元接近于
单元,再加上端基
单元,因此
系列受体其实是一种类似
结构的分子。
许秋推测,
系列受体的这种
分子结构,可能是导致其性能超越
系列材料的一大原因。
当然,寻找性能提升的原因是之后的事情,现在还是要致力于材料的合成。
-
的合成均需要六步反,其中前五步的合成步骤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可以只投一锅反应。
第一步,双溴取代的,氮原子上带有乙基己基侧链的苯并三唑(
)单元,通过硝基化反应,在苯环剩余的两个反应位点上连接两个硝基,得到得到双溴、双硝基取代的
单元。
第二步,将双溴、双硝基取代的
和单三甲基锡取代的
单元反应,得到
-
-
的结构,其中
上连接有两个硝基。
第三步,将
-
-
分子中的硝基还原,并与相邻的
单元成环,形成环状的仲胺(氨分子上的两个氢原子均烃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得到连续的稠环结构,共轭长度为
,即七个五元、六元环以稠环形式连接。此时,产物中存在位于
-
之间的仲胺,上面还有一个残留的氢原子,这是一个反应位点。
第四步,将第三步的反应物和溴代烷烃反应,用烷基取代仲胺上的氢原子,形成叔胺,实现在
原子上引入侧链的目的,得到最终的中央
单元。
第五步,中央
单元的醛基化反应,在中央
单元的两端连接两个醛基。
第六步,经过醛基化的
单元与单元进行反应,得到
-
系列受体材料。
做好实验前准备工作后,许秋进入先材五楼的化学实验室,穿戴好防护装置,开始实验。
第一步反应,是在
单元上面进行硝基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