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的大宋······每个大宋人的大宋。

赵曦时隔多年,又一次执笔,在内参和时论上撰写了未署名的文章,题目就叫每个大宋人的大宋。

文章是以华夏一词切入,第一次将华夏定义为中原地区和融入中原文化的所有共同体。

赵曦并不是无中生有,华夏一词在各类典籍中也是常见的,而华夏的定义,在诸多的典籍中也有所提及。

赵曦的目的并不是想挑起什么华夷之辩,为避免在理解上的偏差,赵曦也借用了些典籍和史载。

战国时,秦、齐、燕、韩、赵、魏、楚等诸侯国同称诸夏,是当时强大的华夏诸侯国。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当时华夏文化共同体的分布区域北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等广大地区。

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文中虽然对华夏做了解释和定义,却没有将重点放在九州一统,金瓯无缺上。在解释了华夏之后,赵曦在文中重点阐述关于华夏文化传承的意义······

首次提到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各民族融合补充的大融汇的华夏民族特征,也提到了华夏民族是一个自信、包容的大族群······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官家此为何意?”

虽然赵曦在撰文时并没有署名,可能在内参和时论同时刊登这样的文章,并且文风还与讲武堂记录雷同。内阁大臣很容易想到这是官家的文章。

多年不曾,或者说从来不曾撰写过文章,一出手便是石破惊天······

“华夷之辨从何认知?先贤是根据礼仪来区分华夏和蛮夷。也就是说,先贤的华夷之辨非从族群区分,便有了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是以礼而定。”

“前朝魏公曾言: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魏公本意并非华夷之辨,而是华夷之用。前朝太宗有言: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几失久安之道。也就是说,魏公想表达的是指前朝在使用异族臣工的问题。”

“前朝······又怎么分辨华夷?”

官家的文章在内阁先有了一番争论,不过这时候的争论要比早年平和很多。就比如最后的一句,整个内阁就都笑了。

“剃发易服倒成了华夷之辨的特征······”

“也确实如此。如今西北地,番人着华服,又如何判定华夷?西南蛮族易服迁居,同样难辨华夷。北辽逃南者,三年便为国朝子民,就更加难辨华夷了。”

“南逃者是汉人······”

“何以见得?无从究竟,无非是易服而已,要说骑射,西军有诸多也有类似特征。”

内阁大臣也只是在议事厅这样议论,没有谁想过撰文去反驳官家。

从表面上看,官家发文是涉及学术的问题,可事实上,所有的朝臣都知道,官家从来不涉及学术正统之争,官家也不算士林中人。官家的文章,更多的是出于治理国朝的目的。

内阁应该讨论的是:官家撰写这样的文章,到底是什么目的。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汉末扬弓

汉末扬弓

悬鱼太守
汉末扬弓简介: 重生东汉末年,自微末始,一统天下!!!!
其它 连载 62万字
诺斯亚的帝国

诺斯亚的帝国

嚣张的脐橙
诺斯亚的帝国简介: 一部奴隶的抗争史,一部血与火的赞歌,英雄起于凡尘,手舞着长矛向着奴役者呐喊,信仰自由的人啊,将永不为奴!
其它 连载 11万字
天命大国师

天命大国师

水鬼游魂
天命大国师简介: 一开始,郭威只想办个提高班,骗点钱。可是办着办着,帝王们开始对修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题是,修仙,郭威他不会啊!
其它 连载 53万字
无敌天下-网游版

无敌天下-网游版

莫默
无敌天下网游版简介:
其它 连载 41万字
周宋

周宋

一了伯和尚一
周宋简介: 十国纷争世,九州尽豪雄。 五代十国末年。 神州板荡,狼烟四起,田地荒芜,荆榛蔽野,民生苦不堪言。 汴京城的郭荣,才登九五,就争朝夕,要用诸般颜色作将来。 草原上的萧绰,薅羊毛,拾牛粪,直腰之际,双眸中尽显峥嵘。 这是名臣武将云集的时代: 有才比诸葛亮,策胜隆中对的王朴。 有史上最牛岳父符彦卿。有号“无敌”的金刀杨业。 有策马纵横的北地双大王耶律休哥、耶律斜轸。 有向训、曹彬、潘美、王
其它 连载 216万字
舰娘俾斯麦

舰娘俾斯麦

月别千秋
舰娘俾斯麦简介: 我是德意志的荣耀, 我是大西洋的杀手, 我战斗到了最后的时刻, 我永不投降! 我是——俾斯麦号! 对于战舰来说吗,也许沉没在大西洋是一个好的归宿,但问题是——我还想回到我的祖国。 我会努力的在战场上活下去的,为了我的祖国,为了我所爱的人! 郑重说明,请仔细看第一章!这是一个女孩穿越成舰娘的故事,说我是变身嫁人的就算了吧,请仔细看书再来评论! QQ群:171619996,有什么意
其它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