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叶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吴广见赵造满是一副委屈的模样,不觉摇了摇头笑道:“恩自然是要记得,不过那时候安平君恐怕并非只是为了保大王的君位。赵章不管怎么说也是韩后的嫡子,虽说被先王易了储无缘王位,但大王继立之后先王又起易君之心,他为何不想篡位?是时先王还在,若是没有沙丘之变,即便当真让赵章得了逞,恐怕大王也不会有什么性命之虞吧?”

赵造哧的笑了一声,直盯着吴广的双眼微带些讽刺说道:“太仆公莫非忘了当日沙丘宫变时的情形?当时赵章假借先王之名将大王招去沙丘宫,却在沿路布下伏兵要谋刺大王。这般情形太仆公会以为大王没有性命之虞?”

吴广根本不理会赵造的讽刺,不以为意的笑道:“以下官之见,赵章得以借先王之名传召大王,并于沿路布下伏兵不过是他一厢情愿想除了后患而已,至于先王恐怕绝无弑子之心,怕是亦有准备,只不过是想废了大王,重掌权柄罢了,未必便想让大王死。

上柱国不要忘了先王当年之所以不听人劝要易储,正是因为深爱孟瑶方才行此糊涂之事,此所谓爱屋及乌、舐犊情深。更何况沙丘宫变时大王已继位三年有余,不论是肥相也好,楼缓也好都已对大王忠心无二,朝中纵使少不了左右摇摆之人,忠勇之士却也不在少数,就算赵章成了事,论情论势先王和赵章也不敢杀了大王。此为下官愚见,不知上柱国以为如何?”

吴广和赵造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起了锋,虽然说的是沙丘宫变,但实际上却是在说眼下的形势,其中每一个词都有类比意义,赵武灵王就相当于眼下的争位主角赵胜,赵章就相当于现在引起争位的原因“绝嗣”,赵成就相当于赵造,而肥义那帮子忠心于赵何的大臣则相当于赵胜和赵何争起来以后抱着忠君之心站在赵何一边的那些朝臣。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整理清楚也就一句话:就算没有赵造帮忙,赵何虽然会落于下风,却也未必没有人愿意站到他那一边,鹿死谁手还不一定。你赵造不要觉着赵何离开了你就一定是全输的局面,也别觉着单凭一个绝嗣就能吃死赵何,就能在赵胜倒台之后完全控制权柄。

彼此都是老江湖了,这么点隐含的意味还能听不出来?赵造暗自思忖片刻,摇摇头笑道:“这样说来大王能保住君位确实也不是安平君一个人的功劳,不过依老夫之见么,肥义也好,楼缓也好,是时终究只是个帮衬,锦上添花可以,定鼎之事恐怕也做不来。

不然的话肥义恐怕也死不了,楼缓么,也不至于在沙丘之变之时毫无作为,到后来又只能逃到秦国,至今与大赵为敌了。安平君虽然不能揽全功,但却是关键之人,况且其后揽政也并非大王将权柄白送给他的,说来说去还不是安平君手中有势,别人谁能与他相争?”

“呵呵,这倒是。”

吴广虽然客气无比,但丝毫没有相让的意思,捋了捋胡须笑道,

“不过安平君固然权势无人能比,但只手遮天么恐怕……安平君虽然得以善终,但李兑继他而起,虽说没有安平君那般的权势,却也一样权倾朝野,最后还不是被平原君撵下台自杀了么?若是情形不是这样,安平君能够多活几年,以上柱国之见,便一定没有一个一心向着大王之人能想出法子扳倒安平君么?”

这已经是**裸的威胁了,赵造脸色顿时一黑,眯缝着眼斜觑了觑依然气定神闲的吴广,随即又恢复了淡定,呵呵笑道:“太仆公这不是说笑么。安平君活了这么大岁数,莫非傻不成,连这么点儿事都看不明白?安平君虽然独断朝纲,但至死还不是照样尊奉大王?至于李兑,若不是被平原君逼急了,又怎么可能谋反?这大赵是大王的,别人权势再大也是臣,若是连这些事都看不透,那不是白活了么。”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已经没必要再明言了,经过一番暗中较量吴广和赵造已经达成了合作协议。吴广悬着的心稍微向下松了一松,淡然笑道:

“下官言语多有得罪,还请上柱国见谅,嗯……以上柱国之见,安平君得以行沙丘之事保住大王,最为关窍之处在哪里?”

“这个简单,一个‘军’字而已。”

赵造连想都没想就已经脱口而出,两个人相视无言,都心照不宣的“呵呵”了起来。

………………………………………………………………………………………

世事逼人,犹如在弦之箭,想不发都不行。吴广和赵造能想到的,乔端和范雎同样能想到,虽然范雎通过一趟东武之行已经为赵胜找好了万不得已时的退路,但他也没想到赵何绝嗣这件事带来的巨浪会这么快就到眼前,他只是一个部堂副官,又是刚刚入仕,虽然是赵胜的亲信,但除了赵胜这棵大树可以依傍以外根本连个像样的援手都没有,

范雎能有什么帮手?蔺相如么?冯夷么?可惜这两位现在根本不在邯郸,剩下的人要么与他少有交集,要么和他一样根本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他除了能跟乔端商量之外,在赵胜没有态度之前连平原君夫人季瑶那里都不敢泄露半个字,毕竟这种事冲击性实在太大了,要是弄不好,季瑶那里一个受不了可就是一尸两命,他范雎别说当什么赵胜的功臣了,恐怕不为此自杀谢罪就算是命大的。

如今的情况是赵胜肯定很快就会知道赵何要对他动手,从而做出防范的举动,但是却又很难想明白赵何动手的真正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范雎和乔端也只能不计后果的将赵何绝嗣的消息通知赵胜,只有这样赵胜才能有完全掌握主动,并且有所凭持,从而做出合适的回应,不至于被蒙在鼓里让奸人害死。范雎他们无法预知赵胜在这种几乎可以算前所未有的事情面前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但……以他们目前的能力也只能为他做这么多了。

不管赵胜有没有私心,赵墨系云台郎也几乎可以完全算是他的私人力量,要不然赵何也不会在匆忙之中第一个想到要去收拾云台了。赵何虽然没有心机和城府,但这个点儿却没有抓错,只不过就算他已经和宗室权贵化干戈为玉帛,准备联起手来对付赵胜,但在现在的情况之下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对云台署来个一锅端以除后患,所以云台署至少表面上依然在正常运转,而且暗中的活动也没有中断,那个在刘元授意之下带着绝密情报快马奔赴河间的云台郎便是明证。

密信传到河间的时候赵胜正在继续对燕王施压,这件事同样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所以赵胜已经得知赵何在云台署动手脚的消息,但在做出相应防备动作和难心等待赵何明喻的同时却只能将精力继续放在这上头,这倒不是赵胜是个连自己安慰都不顾的工作狂,而是他也没办法,毕竟赵何那样做虽然莫名其妙的让人难猜原因,但终究只是争权的一个小小动作,秉国者在绝对的大事面前绝不能受到这么点因素的干扰,要不然苦心经营起的局面只能功亏一篑,最后连还补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时候赵胜的外交攻势已经逐渐显出了效果,虽然燕王依然还是不阴不阳的在那里敷衍了事,但韩魏两国却已经坐不住了,先后派快马传给燕王,与赵国联名敦促燕国尽快从齐国撤军的国书还没有到达蓟都便先在河间歇了脚,在分别给赵胜留下一封君王亲笔书信之后才再次踏上行程。而且通过云台署刺探,秦楚两国虽然与三晋所想不一,但在明面上的义礼压力之下也被迫向燕王送去了敦促他撤军的明信,虽然这明信也就是做做样子,根本不是秦楚两国的真实想法,但只要能有此表示,赵胜此前所做的努力就不算白做了。

与此同时,齐国那里也传来了赵胜期望中的消息,&#

;莒邑在田法章继位齐王之后已经从短暂的混乱之中脱出了身,军民众志成城之下再次扛住了屈庸的凌厉攻势,而即墨那里田单也已经完全控制了局面,开始和骑劫玩起了攻心战,虽然一时之间无法破局,但骑劫也已经被磨损了强攻的势头,双方的攻守大战已经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整个形势非常好,赵胜没有理由不继续自己的计划,在继续放出外交烟雾弹的同时,攻燕的二十万大军也已经在暗中到了最后的攻击位置,就等着赵胜以赵王何的名义发出那句“勿谓言之不预”了。

战前的准备必须谨慎再谨慎,这些日子与赵胜见面最多的自然是廉颇,此时廉颇正满面肃然的坐在赵胜的侧面几上商量着出战的具体计划,不期间却见厅门外冯夷满面急色的闯了进来。

冯夷并没有意识到廉颇在这里,当闯进厅门看见他和赵胜都略带这些惊愕望向自己时,忽然之间像是想到了些什么,脸上的焦急猛然间变成了一个怪怪的笑容,却怎么也不敢将藏在袖子里的那个锦囊拿出来了。

!

!,。()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老武

老武

笔触凌霄
老武简介: 鎏金破落均不为,只是意难平。 成王败寇浮生事,但求不亏心。 早起晚睡一支笔,痴想少年事。 空留拂尘在人间,却道世道难。
其它 连载 12万字
晋上卿

晋上卿

熙檬父
晋上卿简介: 重生春秋晋国,成为尚未发迹的魏氏家族一员,名唤魏相。 这是一个熠熠生辉的时代,也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 秦穆公遗泽未散,殊不知秦之沉沦刚刚开始。 楚庄王磨刀霍霍,正准备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上卿赵盾一手遮天,可晋侯和卿大夫们对赵氏的觊觎和反扑才刚刚开始。 小小的魏氏也身不由己的卷入了这样的一场时代洪流之中。 行差踏错一步,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不想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就只能独占鳌头,
其它 完结 88万字
大汉箭神

大汉箭神

庄不周
大汉箭神简介: 少年强,则大汉强! 这是一个侠气纵横,意气风发的时代。 胯下千里马,掌中宝雕弓,匹马踏匈奴,三箭定天山。 功名自当马上取,大汉雄风万里扬。
其它 完结 328万字
重生九次,心态崩了让世界毁灭吧

重生九次,心态崩了让世界毁灭吧

三百斤的煮夫
重生九次,心态崩了让世界毁灭吧简介: 别人家系统,创造完美男人。 我的系统开头一句话“请开始你的表演。” 结尾一句话“不够精彩请从来。” 我开始我的作死人生,做过拥兵自重的异姓王、游戏人间的剑侠、君临天下的帝王、修过仙、入过魔、出过家,尝尽人生百态。 在后来,心态崩了,不玩了。让世界毁灭吧。
其它 连载 15万字
守鼎1643

守鼎1643

寒玉阳
守鼎1643简介: 公元1643年,崇祯十六年秋,煌煌明祚在流贼和满清的连番打击之下,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值此鼎革之际,一个现代人灵魂穿越到了落难在广西的永明王,即未来的亡国之君永历帝朱由榔身上。 还有不到半年满清就要高举着屠刀入关占领北京,三年后攻入两广,再十五年后他就要被汉贼吴三桂抓住,用弓弦残忍得勒死。已知今世命运的他面对此危局又该何去何从? ps:本书行文相对严谨,合理考据,军事种
其它 连载 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