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独特的纤维状结构 (第1/2页)
肥美的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早上,许秋和陈婉清两人带着样品,前往老化学楼。
进入房间,就能看到一台仪器摆在正中央,想必就是透射电子显微镜
了。
从外观上来看,这台
和材一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不太多,都是一大坨的金属,外加上一台操作电脑。
从原理上来讲,
和光学显微镜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用电子成像,一个是用光成像。
像
这种价格在七八位数的精密仪器,是由专门的老师负责测试的。
见到二人,测试员说道:
“是网上预约的对吧,什么样品?”
“聚合物薄膜,已经做好在铜网上了。”
说完,陈婉清将一号样品取出。
测试员用镊子夹起样品铜网看了眼,说道:
“这种样品的话,可以直接测试。”
他将铜网装在一个棍状的样品托中,然后把样品托放入
仪器中。
操作控制台,加液氮冷却,抽真空。
几分钟后,真空度达标,开始测试。
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图像,最开始的放大倍数并不大。
测试员操作摇杆,移动镜头,将视野移动到铜网上,可以观察到网格状。
再次移动镜头,找到铜网上的有效层薄膜。
最后,他挑了一块平整的地方。
“拍这里?”
“好。”
得到指令,测试员开始放大图像。
许秋看到屏幕上的比例尺从
微米到
纳米,再到
纳米,最后缩小到
纳米。
测试员每放大一次图像,便拍一两张照片。
拍完一组照片后,他又将图像重新缩小至初始状态,换了另一处平整的薄膜。
再次重复一遍,又得到一组照片。
“换样品吗?”
“好。”
这个一号样品是学姐的体系。
拍出来的
图像,就和当年黑白电视没信号时的雪花图案差不多。
其实,有机光伏中,大多数有效层的
的图像都是这样的,主要是因为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弱结晶性。
它在共混薄膜中与受体材料
混合的很均匀,没有大的结晶区域。
拿到这样的结果也不算意外。
一到三号都是学姐的样品,得到的图像都大同小异。
许秋比较期待基于他的体系的
图像,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陈婉清本来打算拿四号样品的,却被他制止了,换上了七号样品,打算先测这个。
七号样品是
-
:
[
]
,也就是基于目前最优体系的有效层薄膜,效率能上
%的那个。
装样品、加液氮冷却、抽真空、等待。
测试员开始测试。
同样也是拍了两组图像。
得到的
图案,和学姐的样品图案完全不同。
图案非常漂亮,不再是雪花状。
而是出现了纤维状的图案,一条条纤维,长度有几十纳米,宽度则有几纳米到十几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