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南侧防线驻地。

随着平原相刘备率军离去之后,徐晃第一时间收到消息,但他并没有冒然进攻,直接率军攻城掠寨,而是稳扎稳打的安排好兵力部署和后勤安排后,才准备率军出击。

徐晃自然知道兵贵神速,但平原国九县可是城池,虽然不如都邑城坚墙高,但有着城墙护卫,只需要守城将士上下一心,固守不降。

哪怕攻下城池,结果也只是惨胜!

这也是为什么,孙子兵法奉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是下下策,不得已为之!

徐晃做好充足准备,既是为己方士卒负责,减少士卒的伤亡也是为将者的责任。

同时也是给予敌军压力,敌强我弱,迫使敌军军心动荡,可以尽快攻下城池,甚至逼降,减少损失。

徐州之战,曹操多次使用的围三缺一,就是这种心理战术的体现之一。当然前提是曹军如狼似虎,连战连胜,给予陶谦方将士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这才有奇效!

徐晃准备的同时,斥候已经连续的派遣出去,五人一队对平原国、以及驻地四面八方进行战略侦查,有着充足的准备,这才是增大胜算的根本!

不过还未等徐晃出击,锦衣卫带来的消息,让徐晃有些惊讶!

他们可以兵不血刃接管平原国!

徐晃有勇有谋,自然不会轻易相信。哪怕就是锦衣卫,也有被敌军收买的可能,人心隔肚皮,容不得他怀疑。

万一敌军收买了锦衣卫,最后他冒冒失失率军接管城池,被敌军来一个诱敌深入,瓮中捉鳖怎么办?

这种小心,没有让锦衣卫密探心生怨念,反而赞叹徐将军深思熟虑。

经过徐晃的侦查以及情报确认之后,他终于确定了这个事实,锦衣卫确实已经提前将平原国降服了!

这得益于他们主公赵王刘羽的未雨绸缪和深谋远虑。

虽然与渤海袁绍相持,看似对平原国这个夹角之地相安无事,但暗中的间谍渗透,宣传战略等一直在进行着。

而隐藏在水面下的锦衣卫密探,更是当居首功。他们引导百姓,收买城中豪族和将士。再加上平原国相刘备的离去,群龙无首,以至于让他们找到机会。

当然情报毕竟只是纸面数据,徐晃还需要由自己亲自确认!

徐晃立刻改变军事部署。

他的驻地在清河国和渤海郡交界处,拱卫南侧战线,总兵力两万左右,毗邻的平原国最接近他驻地的县城是平原鬲国,他准备尝试接管鬲国,以确认虚实。

徐晃留守五千兵力驻守驻地,避免敌军趁虚而入,同时万一敌军真的冒险奇袭驻地,这個兵力也足以支持到他回援。

徐晃率领一万五千多兵马出发,其中五千多是骑兵部队,一万多步卒。斥候以每五人一队派遣出去,在大军前后左右方实施侦查,避免敌军设伏等意外。

先锋军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鬲国,哪怕城门洞开,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依旧没有冒然进入,直到后头部队陆续到达,他们才在徐晃的统帅下从四方稳步进入鬲国。

此时,哪怕敌人真的是诱敌深入、瓮中捉鳖,他们也能力挽狂澜,反客为主,让敌人翻不起浪花。

正因为没有瓮中捉鳖的可能,徐晃这才略微放心。知道这一次锦衣卫立下大功,也知道这一次的夺城之战,他们有惊无险,可谓是顺利!

鬲国的城防措施还不错,护墙高达六七米,得益于黄河水系的水网密布,还有护城河环绕拱卫。里面虽然没有瓮城,但箭塔等进攻防御措施具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守城将士总计九百七十七名,隶属于官府的城防卫队不过只有一百零七人,其余全部是鬲国本地豪族的私兵和百姓们自行组建的民兵。

随着刘备三兄弟率军离去之后,若是鬲国遭受到徐晃率军强攻,他们根本没有驰援友军,城内的粮草最多支撑他们七天到半个月,就难以支撑了。

但哪怕如此,若是攻城战的话,就算看似军力部署稀少孱弱、没有援军的鬲国,也足以拖住徐晃大部队数日,甚至数十日的时间。

谁也不知道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鬲国的将士会众志成城,背水一战。还是直接立刻献城投降了。

所以强攻的话,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徐晃手下两万多兵力,不说伤亡惨重,至少也是逐渐的减少有生力量,对渤海袁绍南侧战线的威胁又减弱,甚至会给敌军坐收渔翁之利。

但如果是围攻的话,围而不战,或围三缺一,利用心理战逼降或致使敌军心理崩溃,这又需要旷日持久的时间。袁绍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种种痕迹都在表明,此战锦衣卫密探当居首功,徐晃率军接管鬲国,最多只是边角料而已!

不过徐晃也没有邀功抢功的想法,他的性格如此,就算原历史屡立战功,也很少邀功,并且为人极其节俭。在病死之前还特意嘱咐埋葬时要“敛以时服”薄葬。

徐晃接管鬲国后上表军部,为锦衣卫请功,自己则完全没有提起,部下士卒也没有这个抢功的脸皮。

做完这些后,徐晃没有立刻急行军,长途奔袭前往下一座县城接管,而是对鬲国进行一次暗地里的清扫,力度不能太大不能太明面,以免人心动荡,逼反初降的鬲国上下。

这么做其实也有原因的。

青州平原国据上一次户籍统计,总人口有近百万。九县平均下来每个县也有近十万。

虽然因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火摧残,大部分百姓逃亡赵王辖地以求安稳。但也有那些怀恋故土、不愿意离去的百姓遗留下来,总人口至少还有四五万。

这数万的人口中,不可能是全部上下一心,都对赵王刘羽有着绝对的信任和忠诚。毕竟平原国还毗邻渤海郡,袁绍难道不知道派遣间谍细作蛊惑愚民吗?

对于这些不安定因素,徐晃必须尽早铲除,压制。避免他们伺机而动,再行反叛。等到他离去,或者分兵他顾的时候,以至于后院失火,顾此失彼了!

这种稳定和清扫,绝对是初来咋到接管地方的必由之路,也是势在必行的安排!

不过等到真正进行调查清扫的时候,徐晃才明白他们的主公赵王刘羽的名望,到底有多么恐怖!

就算有锦衣卫密探暗中行动,若非有刘羽仁义积累的名望,也不会让百姓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不会让百姓们相信赵王会给他们带来和平安宁,会让他们安居乐业。

正因为赵王刘羽的仁名远扬,这才让百姓们信任,而百姓们代表什么?代表城中民兵的构成!代表着城中真正的防守力量和威胁!代表着城中后勤力量的辅助人员!

不要小看手无寸铁的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们看似怯弱卑微、吃苦耐劳,他们可以忍受自然天灾,可以忍受战乱摧残,可以忍受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和欺压,可以忍受苛捐杂税,民不聊生只求苟活。

但需要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逼急了之后就是揭竿而起,农民起义了。纵观历史,华夏百姓,反抗暴政起义的次数是最多的,这就是骨子里流着血性和骨气的华夏民族。

但同样的,百姓们也是最善良的。这同样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传统美德。

百姓们没有读过什么书,不知道什么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但也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也知道谁对我好,我就报答谁的思想。

百姓们遇到好官也会感恩戴罪,也会树立长生碑为他们祈福。汉文帝驾崩后,百姓们如丧考妣、痛哭数日,自发哀悼。这都是他们对知恩图报的最真情的流露。

刘羽身为穿越者,来自人人平等,社会主义思想的地方,他自然不会有什么三六九等的尊卑贵贱,在他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最基本的操守。

刘羽贵为汉室宗亲,大汉诸侯王,他本可以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对治下百姓不闻不问,甚至是苛捐杂税,巧取豪夺。

但并没有,刘羽发展建设,在其他州郡战火纷飞的时候,冀州和平安宁,在其他州郡百姓战火摧残、妻离子散、十室九空的时候,冀州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多子多福。

在其他诸侯抢夺地盘的时候,刘羽在兴修水利,励精图治,在海河水系和黄河水系流经的冀州,虽然有华北平原这片桑枣之地,但也时有发生洪涝灾害。、

不过在刘羽的大力治理下,时常发生的洪涝灾害,黄河泛滥,甚至决堤的风险,已经数年没有出现。

黄河流域的百姓们享受着这种海晏河清的太平,享受着黄河滋润的沃野滋养,他们同样感恩带给他们这一切的赵王刘羽。

这就是名望!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老武

老武

笔触凌霄
老武简介: 鎏金破落均不为,只是意难平。 成王败寇浮生事,但求不亏心。 早起晚睡一支笔,痴想少年事。 空留拂尘在人间,却道世道难。
其它 连载 12万字
晋上卿

晋上卿

熙檬父
晋上卿简介: 重生春秋晋国,成为尚未发迹的魏氏家族一员,名唤魏相。 这是一个熠熠生辉的时代,也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 秦穆公遗泽未散,殊不知秦之沉沦刚刚开始。 楚庄王磨刀霍霍,正准备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上卿赵盾一手遮天,可晋侯和卿大夫们对赵氏的觊觎和反扑才刚刚开始。 小小的魏氏也身不由己的卷入了这样的一场时代洪流之中。 行差踏错一步,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不想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就只能独占鳌头,
其它 完结 88万字
大汉箭神

大汉箭神

庄不周
大汉箭神简介: 少年强,则大汉强! 这是一个侠气纵横,意气风发的时代。 胯下千里马,掌中宝雕弓,匹马踏匈奴,三箭定天山。 功名自当马上取,大汉雄风万里扬。
其它 完结 328万字
重生九次,心态崩了让世界毁灭吧

重生九次,心态崩了让世界毁灭吧

三百斤的煮夫
重生九次,心态崩了让世界毁灭吧简介: 别人家系统,创造完美男人。 我的系统开头一句话“请开始你的表演。” 结尾一句话“不够精彩请从来。” 我开始我的作死人生,做过拥兵自重的异姓王、游戏人间的剑侠、君临天下的帝王、修过仙、入过魔、出过家,尝尽人生百态。 在后来,心态崩了,不玩了。让世界毁灭吧。
其它 连载 15万字
守鼎1643

守鼎1643

寒玉阳
守鼎1643简介: 公元1643年,崇祯十六年秋,煌煌明祚在流贼和满清的连番打击之下,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值此鼎革之际,一个现代人灵魂穿越到了落难在广西的永明王,即未来的亡国之君永历帝朱由榔身上。 还有不到半年满清就要高举着屠刀入关占领北京,三年后攻入两广,再十五年后他就要被汉贼吴三桂抓住,用弓弦残忍得勒死。已知今世命运的他面对此危局又该何去何从? ps:本书行文相对严谨,合理考据,军事种
其它 连载 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