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JW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今年以来,国内通信运营商行业在经受多轮的提速降费的减利性政策要求,再叠加同质低价竞争严重、主营业务业务收入衰减、创新业务增长乏力等不利因素,行业整体表现低迷,这一点从中国移动身上尤为显著——本月(
月)初,中国移动股价(包括美股和港股)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最低价,港股价格低至
.
港元,市值不足
亿港元,相比巅峰时的亚洲第一市值企业,市值腰斩近半。
而国内另外一家坐过亚洲第一市值企业宝座、人们熟知的互联网巨头——腾讯,则通过多元布局、深度挖潜等策略,在经历了
年的大衰败后,
年终于稳住了局面,重回正轨,股价也重拾上升势头——日前,腾讯股价触摸到
港元,市值超过
亿港元。
其实中国移动和腾讯这两家企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两家都是以人们的信息交流作为主业,而二者在过去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千丝万缕的交织,甚至近十年来两者的竞合发展可以用“相爱相杀”来形容:一方面腾讯几乎摧毁了中国移动的传统业务,另一方面微信给中国移动的流量业务贡献了颇多。
当潜在的竞争对手出现的时候,瞧不起,觉得人家不行;过了几年,人家发展速度很快,看不懂别人的玩法;再过几年,对方已经跟你分庭抗礼,你紧跟后面邯郸学步,但怎么也学不会人家的长处;最后,使尽各种办法都追不上,被对方远远抛在后面。
年春天,程序员马化腾有一个想法,他想用寻呼机将互联网连起来,用户可以免费地发送电子邮件、新闻和更多内容。马化腾这个想法打动了他的几个朋友,几个年轻人一拍即合,成立的腾讯。随后,他们模仿
做了一个用于办公室即时沟通的小软件,
诞生,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功能简单、界面简陋的软件会成为国民级的社交软件,并成就了一个互联网帝国的形成。
但在
年的冬天,他们还没有心思做“互联网帝国”的美梦,因为他们连生存下来都很困难——首先是用户,
还只是一款相当小众的产品,知道的人并不多,很多新用户进来了找不到人跟他聊天,为了留住用户,马化腾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网上亲自上阵假扮小姑娘陪聊。
用户规模上来了,腾讯马上面临第二个问题,用户规模提升了,这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服务器,而在很长时间里,腾讯的现金根本不足以支付巨额的服务器租用费用,在前面两三年时间里,每
天
用户数量就会增长
倍,但腾讯的服务器根本没法跟上日益增长的用户量。
当时,腾讯面临的不只是服务器的问题,还有来自美国的诉讼,美国在线起诉
侵犯了他们的知识产权,要求腾讯停止使用和的域名,而马化腾他们甚至连打官司的钱都出不起。
此时,马化腾只有两条路:出售更多资产并缩减开支,或者出售腾讯。
马化腾选择的是第二条路。但是,要卖身,有时候也不容易。马化腾和他的团队把腾讯的所有资产,包括计算机和办公室里的桌椅,作价
万人民币希望能找到买家,但最高的出价只有
万,有传言提出这个价格的是广东移动。也有传联通有意收购,只是价钱不合,反正最后的结果是马化腾卖了好多次都没卖掉。
在这个阶段,腾讯和其他很多初创互联网企业一样,没有可靠的盈利模式,只能在风雨飘摇的不确定性中憧憬着可能并不存在的美好未来,也许哪一天肥皂泡破了,梦就醒了。
腾讯的第一个春天是中国移动带来的。
年底,中国移动模仿日本
的
-
模式,启动了"移动梦网创业计划",其核心是“以客户聚集者的身份架起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当时官方宣称以及媒体解读都认为中国移动开始以一种平等合作的态度与业务伙伴坐下来讨论一些发展问题,人们为此而热泪盈眶,热泪盈眶的小伙伴们里面就有腾讯。
当时手握上亿用户的腾讯终于找到了盈利模式,迅速切入到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领域,利用与中国移动的关系,成为
供应商。一年时间,腾讯实现了
万元的纯利润,生存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年底,腾讯年收入达到
万。
而在当时,中国移动已经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全年业务收入
.
亿元,腾讯不及其小数点后的零头。如果说中国移动是一头大象,当时的腾讯就如同大象尾巴上的一只微不足道的蝇子,依附着大象存活。用“瞧不起”来形容中国移动与腾讯的关系,可能都有点抬举了腾讯,当时的中国移动甚至没把腾讯放在眼里。
据说当时马化腾没事总爱往广东移动、深圳移动跑,跟各部门经理套套近乎,混个脸熟,有时候甚至连部门经理都见不到,只能跟普通员工聊聊,维持关系。而如今马总已是与三大运营商董事长、总裁们分庭抗礼,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座上宾,成为行业生态中说一不二的大佬,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心中的“教主”,其社会影响力已超越后者。
我们回到移动梦网时代,后来人们都说,移动梦网是新世纪之初最伟大的商业创新模式,它拯救了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业。这说法并不过分,当时互联网市场缺乏有效的变现机制,服务提供商有很好的服务和内容,但难以找到赢利点变成现金流。这时候,中国移动打造了移动梦网这个平台,提供了话费支付这个直接而有效的变现渠道,成功地扮演了救世者的角色。
移动梦网拯救了一众小兄弟们,但却坑坏了自己,在梦网业务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强行订制、短信陷阱、退订难、乱扣费等大规模的投诉声音此起彼伏。我认为,时至今日,这种刻板印象依然在“为祸”着中国移动的发展,今天人们对于中国移动的“痛恨”的态度最开始就是来源于梦网时代的混乱。
那移动梦网给中国移动带来了多大好处?从营收指标上看,没有多大好处。移动梦网是归入“增值业务”的范畴,可以说是属于主业中的副业,虽然从
年起,增值业务收入一直占据
/
左右的份额,但其中的有多少是由“成本换收入”换出来的,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中国移动在
年之前并不真正重视流量经营,所谓的探索、布局都是形式大于意义,而待到微信横空出世,摧毁了短信和语音业务后,流量经营才逐渐成为中国移动的重点。可以说,作为流量经营最早形式的载体,移动梦网在
到
年期间对中国移动来说就如同鸡肋。
我们若是审视在这个阶段里中国移动的缺失,中国移动的缺失在于不够重视“移动梦网”的价值,一直把之作为增加用户粘性的业务,固执地认为通信和互联网泾渭分明,认为互联网只是“小打小闹,只能玩玩”,这导致中国移动直到今天依然缺失互联网基因。第二回合:看不懂
年开始,腾讯开始陆续推出
秀、
空间、
会员、
宠物、
直播平台等新业务,并开始布局发展网络游戏,腾讯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年,腾讯净利润是
.
亿,比上一年增长
倍之多,
年,腾讯净利润为
.
亿,比
年又翻了近一倍。
年
月,腾讯在香港上市,发行价
.
港元,市值六十多亿港元。
如果看营业收入的话,腾讯
年收入
.
亿,
年收入
.
亿,
年收入
.
亿元,
年
.
亿元,
年
亿元,四年时间,增长超过十倍。这个增长的势头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是绝无仅有的,其根源就在于腾讯的玩法——以免费的
打造平台,然后通过平台去推增值业务收费。
虽然腾讯在快车道上一路狂奔,但它仍然未能摆脱对中国移动的依赖,腾讯的发展状况与中国移动的政策松紧息息相关。如,
年腾讯总营收为
.
亿元,其中国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营收共
.
亿元,占总营收
.
%;互联网增值服务营收
.
亿元,占比为
.
%;网络广告收入
万元,占比为
.
%。只要中国移动稍微收紧政策,对腾讯来说都是“覆顶之灾”。
在腾讯迅猛发展的时间里,中国移动在干什么?在躺着数钱!
一路走来,腾讯毫无疑问是依赖着中国移动发展,毕竟那些年里中国移动庞大的用户规模,以及绝无仅有的计费渠道,让中国移动成为价值链中当之无愧的核心和老大。对于腾讯的发展,它的运作模式、成长路径和成长速度,中国移动是看不懂的。中国移动那时候看待腾讯就跟看待一个普通的
/
是一样的。
当然,那时候中国移动有这样的资本,
年中国移动营收
亿,利润
亿;
年营收
亿,利润
亿;
年营收
亿,利润
亿。依托一张高质量的
网络,以及庞大且日益壮大的用户规模,中国移动光凭“语音业务+短彩信业务”这两大简单的杀手级应用就足以支撑其高速发展,而且它的发展规模数百倍于腾讯。相比腾讯以上百种业务支撑几十亿营收的=的“群蚁模式”,中国移动是典型的“一招鲜吃遍天“的“大象模式“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