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尽管王思礼心里也极不情愿,但既然是广平郡王亲自开口要的人,而且和太子一边已经达成了某种一致,当着前来交接的郡王亲使董秀的面,他还是拿出一贯的讨好伎俩,又是摆宴又是敬酒,捧得董秀有些飘飘然起来,拎起酒瓮来,一步三摇地直言道,若是王将军不弃,可留他在军中顶替独孤都尉调离后的空缺。

眼下叛军的探马仍在潼关外四处游弋,大战随时可能一触即发,让这等中看不中用的人来带兵,岂不是儿戏?王思礼原只想留个好口碑而已,心想若非看在未来新主的面上,以他的军阶根本不用来招呼此人,他也就逢场作戏一番,将董秀彻底灌倒后叫人送了下去。

回到军帐后,王思礼提笔起来想给独孤捎一封信去。没想到这小子竟如此得郡王看中,直接留在身边,也算是他一手培养,以后免不了他这个旧部下的关系。可一想到独孤要成婚的是韦府上的千金,他提起的笔又放下了。韦氏与杨国忠的联系,他多少知道一些,而千金又是在杨太真身边的人。

潼关阵前停战数月,军中早有私议,既然叛军打着诛杀杨国忠的旗号起兵而来,且此人的确贪赃枉法罪大恶极,全因圣人一味偏宠,只要联名上奏迫使圣人除此巨奸,则叛军师出无名,便能不战自退。

虽然哥舒翰曾下军令,再有类似议论者,同通敌叛国论处,但仍挡不住悠悠众口,军心一日比一日动摇,对朝中的非议,尤其是对杨国忠一党的仇恨情绪不断滋长蔓延。

捎去的口信到底是贺喜还是警告,王思礼还在犹豫不决,忽报长安有密信送至,呈来一瞧是个双层信盒,第一层是一封李静忠的密信,说圣人已下诏赐死了安思顺,家人尽皆流放岭外,只为让哥舒翰忠心护国,别无二志。眼下朝中都在观望哥舒翰的反应,望王将军力促哥舒翰尽快举兵出关,将叛军一举歼灭,收复东都。

王思礼看完摇了摇头,一切似是意料之中。待打开第二个夹层下一看不禁心头一震,里头装的竟是太子先锋兵马大元帅的兵符!这是太子给自己的死令,既给了他权力,又将他和太子一党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想到这其中的用意,王思礼不禁背心凉意凛然。眼下的局面是明眼人都清楚,潼关官军唯有坚守方能拒敌,一旦出关则无异于正中叛军下怀,自毁胜算,到时候潼关不保,而京城失了最后的屏障,将危在旦夕。

李静忠信中所言便是太子之意,既然太子要哥舒翰出战,看来他已做好了失去长安的打算,不,应该说即将要失去长安的是他的父皇圣人。

王思礼凝神思考了许久,咬了咬牙关,最后提笔只写了一个字——回,然后交于手下带在身上,并吩咐明日一早便启程送董亲使回京。

京城大内之中,这日黄昏时,圣人刚在紫宸殿内接见了一拨西域诸邦国使者,费尽好言安抚劝说之后,使臣们才稀稀散散地各自叩拜离去,表情中仍存留着不安与怀疑。

表面上镇定自若的圣人,心中却是同样的忐忑,使臣们之间散播着潼关前线数月无战事,二十万官军大有顷刻变为二十万叛军之疑的惶恐猜测。

高力士见圣人忙了整日还未进膳,便吩咐尚食局准备了些御食送来,可圣人却说没什么胃口,还是想出去走走。

高力士跟在身后,一同伺候到了延英门外,正巧赶上落日的最后一抹余晖洒在殿楼的白墙青瓦之上,泛出莹莹可见的光芒,片刻之后一切归为黯淡,悄无声息地沉寂下去。

圣人内心一阵刺痛,脑海中依稀回想起,那是开元十三年封禅大典之时,于泰山大观峰上与诸大臣一道登顶题字时的场景。那时的盛世景象,满朝尽是能臣良将,可谓海内承平,四方来朝。可直到今时今日还有几人在侧,眼下贼众四起,自己手中竟无一兵一卒再可调遣,就好比这落尽西山的日头,难道真的到了要谢幕的时候了吗?

当他还深陷在回忆中隐隐缅伤,高力士在身后提醒着说:“大家,像是相国大人来了。”

圣人回过身,见一脸气急败坏的杨国忠冲到跟前叩道:“臣无能至极,求陛下赐罪!”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

小彼得二世
重生之彼得大帝新传简介: 1672年春,莫斯科堡内的人们欢庆沙皇的孩子的诞生,这个有着一头亚麻色头发的漂亮的小男孩,究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什么。法国的雄主路易十四,哈布斯堡皇朝,海上马车夫荷兰,日益崛起的英国,北欧霸主瑞典,整个17世纪末,是一个人的表演场
其它 连载 1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