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外的麦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雱到底有没有参与?”

赵曦还是想知道实情,尽管他不准备计较,但事实是怎样,他还是需要搞清楚。这时候就需要皇城司这边的情报了。

“回陛下,苏轼去含香楼的事,汴梁士林都清楚。至于王雱是否谋划此事……没有确凿的奏报。”

王中正了解官家,那怕是他确定王雱参与了,在没有下属奏报的情况下,他只能实事求是的禀报。

这事…~或许真的无从究竟。王雱估计也知道无从究竟吧。

吴安持是王家女婿,吴安持也有可能主动撰写那篇文章吧?可就吴安持的头脑,他能有如此严密的思考?

难不成真的是偶然?

这种事,若王雱没有偌大的名头,不是一个睚眦必报还特聪慧的人,估计没人会怀疑这事跟他相关。

事情就是这样,最后的结果是苏轼去黄州了,而王雱却啥事没有。

最后的结果是,吴安持当了冤大头,而王安石养了几十年的声望再一次受损……真是坑爹货。

而这件事的影响却远远不止这些……

内参监察版,刊登了罗凯弹劾王韶谎报河湟荒田,贪渎朝廷开荒钱粮。文章中甚至提到了内参总编撰与王韶沆瀣一气,欺瞒朝廷的行为。

“罗凯是谁?”

“回官家,嘉佑二年进士,曾任湖州推官,去岁入朝,任吏部郎中,主铨选。”

从表面上的迹象,罗凯为嘉佑二年进士,又任湖州,苏轼自湖州回朝……

而王韶也是嘉佑二年进士。这其中还有一个联系,就是王韶亲近于王安石,王安石极力推崇河湟开边。

赵曦没简单的看这一篇弹劾文章,总觉得有点诡异。

蔡确不是公正无私的性子,即便内参编撰存在相互制衡,这样关联到他蔡确的文章,也应该是经过一番争斗才有可能刊登。

而这次刊登有点太及时了。

“蔡确如何?”

“回官家,蔡确因弹劾文章牵涉其中,他遵监察条例自请回避,该文章由副编撰签署刊发。”

皇城司能看到的也只是体现在表面的行为,这一切背后的交锋,臣工们心里活动,皇城司即便再无孔不入,也很难探知到。

赵曦总觉得这两篇弹劾文章中的关联挺大,却没法理出来头绪。

赵曦更倾向于后面的这篇弹劾文章,是王安石那拨人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说不清,只是感觉。

从吴安持弹劾苏轼,到监察衙门调查,再到朝廷形成对苏轼的处置决议。整个过程,苏轼都是倒霉孩子的角色,即便是亲近苏轼者,也只是司马光面君做了可以忽略不计的挽回。

因为朝廷监察衙门开衙办公,多数人都清楚苏轼案的影响力,所以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也正是如此,整个事件中,苏轼都处于弱势的一方,都认为这是王安石针对苏轼的行为。

鉴于苏轼在士林和文坛的名声,博得了相当的同情。

也正是如此,有人替苏轼鸣冤,然后弹劾王安石那个团队中的任何一人,都太符合常理了。

毕竟,在这次事件中,虽然苏轼远走黄州,但却让他的声望更进一步。

而王安石却因此落了个不容人的名声。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最才子

最才子

华西里
最才子简介: 这是一个与真实历史有一点区别的年代,同时这又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只要你有绝世才华,无论什么出身,都能依靠科举,一举成名天下知。而作为一个现代人,有着超越古人几百年的知识积累,和对历史的先知先绝,自然多智近于妖。 唐诗、宋词、八大家散文,让主角登上这个时代的文化颠峰。至于八股时文,科场仕进,不过是主角闲着无聊时的举手之劳。 这本书写的就是在一个略微有些不同的大明朝,写的就是这么一个在现
其它 完结 208万字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

我是海陵王
大汉从接见张骞开始简介: 李牧之重生于千年前的大月氏贵霜贵族,恰逢张骞出使西域之旅..... “此匈奴单于的头,可做我的饮器。” “吾兄汉武帝,能否借霍去病一用?” “吾弟,干什么?” “罗马,安息,还有那身毒地大物博,我去给他们借点钱财花花。”
其它 连载 107万字
水浒争渡传

水浒争渡传

斯蒂芬·铁
水浒争渡传简介: 林冲怒目,豹头环眼,晁盖发威,铁塔身形,吴用捻髯,狡计多出,公孙轻笑,按剑松纹,刘唐赤发,动如奔雷,三阮横舟,堪比阎罗。 我的心腹在哪里?穿越到倒霉蛋王伦身上......杜迁?宋万?朱贵?只能自己救自己!
其它 连载 56万字
唯我独相

唯我独相

原力纳豆
唯我独相简介: 【【2016星创奖?历史”征文】参赛作品】 皇帝说我是应梦良臣,恩师说我是运气爆棚。首辅大人,我并不是想跟你作对,我只是喜欢你的位置,想要你那“半天子”的外号而已。 书友群:416749384,纳豆经常半夜在线,有空可以进群聊聊天。
其它 连载 3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