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有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火硝析出来了,这是必然的结果,李元利慢条斯理地走进屋内,探头往铁锅里一看,果然水里面的硝结晶都已析出。

铜头在李元利的指挥下手忙脚乱地过滤,看着这一堆白色的颗粒,他转头问道:“侯爷,这不就是盐么?这样的好盐,起码也要好几十文一斤呢!”

“这还是硝石,不过纯度更高而已。你要把它当盐吃,是嫌死得不够快?”李元利鄙视地说了一句,又一下想起铜头刚才说的盐来,如果能够弄出盐,倒是个生财之道。

四川历来就盛产井盐,自贡盐井天下闻名,只不过离得太远,再加上现在兵荒马乱,连活人都没几个,估计那些盐井都早已废弃,但归州、夔州也出井盐啊,离这儿也没多远,这个倒是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硝石虽然可以入药,但吃多了可是要中毒的。”老神仙悠悠地说了一句,作为老中医,对于这个他最有发言权。

李元利没有管他们,他现在是要专心配火药而不是去探讨硝石中毒的问题。几个人急匆匆地又往火药坊走去,安排了几名亲兵去搬硫磺和柳木炭,自已则拿起一杆秤准备把硝石秤重。

一只手提着挂了硝石的秤,李元利数了好几次秤杆上的秤星,却还是没有弄清楚有多少斤,无奈只得把铜头叫过来说道:“你看下这是多少斤?”

铜头凑到跟前数了一遍道:“侯爷,这是十六斤二两。”

“再仔细数数!怎么才十六斤?肯定是看错了。”他感觉这起码有二十斤硝石,便以为铜头认错了秤,其实这时的一斤是十六两,差不多有六百克,只是他不知道。

“侯爷,没错啊,就是十六斤二两!”铜头又数了一遍秤星,然后肯定地说道。

李元利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他放下硝石,看着抬了硫磺和柳木炭走过来的几名亲兵,栓柱、三元、赵明朗、祁金彪,都是最亲近的,看样子没有必要对他们隐藏秘密,再说以后这种火药还要大量生产,也不可能不让人知道。

这时候的将领亲兵,都是最能打而且最信得过的手下,关键时刻,人家可是要拿命来保护主将的,历史上将领带着兵丁投敌的多,但亲兵背叛自己主将的却寥寥无几。

不怕他们背叛,就怕他们无意之中泄露机密,这个时候的人可没有什么保密意识,你没看茅元仪写的《武备志》,不但把西周至明代以来的各种兵诀、战略、阵法、军资都图文并茂地写得详详细细,而且还把大明的地理形势、关塞险要、海陆敌情、卫所部署、督抚监司、将领兵额、兵源财赋等等内容都写得翔实,最后还怕人家看不明白,全部都配上高清大图。

这部书甚至远传到日本、朝鲜,不用说,满清将领之中只要识字的,对这部书都深有研究。

这特么是明目张胆地全方位资敌啊,比投敌还更令人可恨,就是拉出来枪毙十次都不为过!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被后世称为科学家的沈括,就在他著作的《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炼钢法、炼铜法以及弓弩等军械的制造方法。

除了沈括外,还有奉旨泄密的,曾公亮和丁度就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武经总要》,其中大篇幅地介绍了各种武器的制造,有弓箭、刀枪、铠甲,也有战争利器神臂弩、床弩、弩炮,还有各种攻城、守城的器械,甚至还有火药的制造方法!

这简直就是作死!火药传到西方,就是元蒙在这些宋朝贱人这儿学到后传过去的。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明末1642

明末1642

荒夜剑客
明末1642简介: 现代青年柳亚夫,本在一家机械加工厂加工中心上班,一次意外,穿越到了公元1642年秋的扬州。 面对满清即将入关,然后多尔衮颁布“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剃发令,他决心抗清。 伴随着穿越的,有一把精密的专业级游标卡尺。 两年后的扬州城外,他利用游标卡尺创造了一个精密工业基地。面对多铎的满清铁骑,他提着一把手工击针枪,怒向砍来的淌血屠刀。
其它 完结 23万字
隋末夺鹿

隋末夺鹿

牛角的二师兄
隋末夺鹿简介: 隋大业九年,裴璟站在辽东城下,进退皆是死局。 此时,大隋薄暮冥冥已黄昏,世家贵族磨刀霍霍向天下,草原异族野心勃勃往南来,乱军民匪剑戟森森立山头。 裴璟站在大隋的尸体上,环视天下,大声呼喊着:“我来到、我看见、我征服!” 这皇帝,我裴璟是当定了!
其它 连载 220万字
明左

明左

鹤城风月
明左简介: 老旧的王朝摇摇欲坠,新生的思想方兴未艾。 北方的草民奋戈一击,南方的烟柳歌舞升平。 异族的铁蹄肆虐中原,西洋的阴影步步逼近。 手握着二十万大军,饮马长江边,却可耻地做了民族的叛徒。 如今重来一次,不想华夏重复同样的悲剧。 唯有奋起,用铁与血为中华民族开拓出不一样的未来。 这是混乱的时代,也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 我叫左梦庚。 我爹是左良玉。 再回首, 我要让这历史…… 左转! 书友群
其它 连载 86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