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黄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于让黄娜跟着何春他们翻山越岭去文登这个事情,黄小刚自始至终就没什么好操心的,毕竟黄娜在后世也都自己一人在帝都上了四年大学。

虽然这是隋末,有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存在,但黄小刚相信作为双鱼玉佩的持有人,黄娜铁定是主角的命,自然不担心她会有什么危险。

所以,在黄娜跟随何春他们去了之后,黄小刚倒也也没闲着,开头两天依旧按部就班的领着人砍伐竹木,给村民们制作竹家具。到了第三天,发现无事可做之后,倒也想起了黄娜之前的建议,便跑到粘土矿边查看了起来。

对于烧瓷这事儿,黄小刚是真没研究过,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前不久看舌尖中国的时候里面似乎有提到过,但对于全套的技术工艺他是真不掌握。

不过,烧瓷虽然不行,烧陶倒是简单,黄小刚简单查看了一下山谷底部的粘土矿,大致估算了一下成矿的粘土约有千多方的储量,而矿区向东贴着山谷底部一侧山壁的地方,则有一片不知道具体储量的高岭土,就黄小刚搞了多年建筑的经验来看,这片高岭土用来烧水泥或者烧腻子粉倒是够用了,至于能不能拿来烧陶瓷他还就真不清楚。

确定了矿区足够大之后,黄小刚一面让之前跟着自己搞建筑的小工们去砍伐竹木来搭建工棚,然后亲自到村民中去探问,看看有没有懂得烧制陶器的人,没想到这一问还真问出两个人来。

两人都是芦山村的老人,一个叫吕七公,今年已经六十九了,早年因为打猎瞎了一只眼,并且摔瘸了腿,在村民中属于残障人士,论辈分还是前任村正吕义的堂弟。

此外还有一个七十四岁高龄的老妇人,名字叫做吕尹氏,据说早年间曾经嫁给黄县县城中的一户陶匠,后来夫家和子嗣亡故之后,被娘家后辈接回芦山来养老。

这两位老人,当初都是跟着逃难队伍来到幽幽谷的,如今听得黄小刚要找会烧陶器的人,便也自告奋勇站了出来。

当下黄小刚也不与二老客气,一面领着小工们就在粘土矿便修建竹棚工坊,一面请二老演示一下他们是怎么烧陶器的,结果两人施展起来的手段竟是各有不同。

首先说吕七公,他首先是叫了小伙子就在粘土矿边挖了一个直径四尺,深二尺的土坑,然后挖出粘土绞碎后放在坑里,洒上水用脚踩搅拌,踩上一个时辰后从中选出烂软没有颗粒和杂质的粘土泥,便在石板上摔打密实,在直接用手工搓成泥条,然后用泥条塑形来制作陶锅陶罐。

至于吕尹氏的方法可就讲究多了,她先叫人挖出一定数量的粘土,经过手工拣选后再用细筛子进行筛选,筛选后得到的细粘土还要上蒸笼用大火蒸上一个时辰,然后还要加入草木灰并用棒槌敲打,最后也是搓成泥条来塑形制做器皿。

黄小刚来自后世,虽然不是搞这个专业的,但至少见识方面还是有的,不说别的光是二十多年看过的一部《人鬼情未了》,里面怎么做陶器的场景黄小刚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不过,也不谈什么尊老爱幼,反正还在建设工棚,也就由着两位老人用自己的手段去做做看,最终看看成品也就知道两人的工艺谁更好一些。

前后差不两天时间,两位老人各自做出了二十多件陶罐、陶锅、陶瓮等陶器,不过在烧制方式上两位老人又闹起了幺蛾子。吕七公这边是可以直接架在柴禾上烧,不过他却强调必须要用油性大干燥的松木,这样烧出来的陶器破损率低,烧出的陶器也更耐用。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余宋

余宋

庚新
余宋简介: 这是一部美到凄婉的画卷,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时代。 宣和元年,我悄悄地来。 我愿背负世间所有的骂名,留住这个最美的时间。 我叫高余,一条在时间长河中漏网的小鱼,我将搅动风云,玩出来一个璀璨的明天。 对了,大家都称呼我做‘小高衙内’。 ++++++++++++++++++++++++++++++ 一直在尝试一些新的写法,一直想要写出不一样的作品。 嗯,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写出让大家满意
其它 连载 94万字
黎明浴血

黎明浴血

八一兄弟
黎明浴血简介: 1949年夏,解放大军挥师南下,湘西北石城县的几大土匪天王卢宗汉、舒巴子等人被宋希濂拉拢收编,试图继续与人民为敌。解放军连长覃天随部队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化装侦察,顺利拿下石城,并奉命组建剿匪大队,同几大天王和保密局特务苏银巧等人展开生死较量……
其它 连载 24万字
开局亮剑狙神

开局亮剑狙神

小小土豆子
开局亮剑狙神简介: 张小虎一觉醒来穿越到亮剑里,开局一枪盲狙击暴了坂田脑袋,却被王铁柱一炮轰掉鬼子指挥部抢了功。 苍云岭炮火硝烟战场上,刚穿越过来的张小虎吓得胆战心惊,神仙走位与盲狙抢法,击倒下一个又一个带队的鬼子军官,获得了李云龙赏识,做了他最强警卫士兵,又稀里糊涂成了狙击神枪手…
其它 连载 56万字